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色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花卉育种工作虽然还是以传统育种为主,但不断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解决了传统育种工作中不能突破的问题.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在于可有目的的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并缩短育种周期.目前的花卉基因工程已在植物花期、花色、花型、株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着重介绍国内外花色基因工程,与花色基因工程有关调控机理已日益清楚,分离到大量相关酶和基因,获得了一批转基因花卉.同时简单评述了花色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与猕猴桃种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彪  张秋明 《果树学报》2003,20(4):300-304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猕猴桃遗传改良潜力很大,目前已建立有效的基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猕猴桃转基因主要包括果实发育、成熟与衰老及其抗逆性等有关的目的基因。总结了猕猴桃目的基因分离与克隆、基因转化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基因工程在猕猴桃种质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猕猴桃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机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F3′H的作用,F3′H基因的分离克隆及鉴定方法、表达模式及其对花色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确F3′H基因调控花色的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可能的花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兰花的种子离体萌发、利用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进行兰花种质资源分类和种间品种间鉴别.同时概述了调控花色素合成酶、花器官形成、子房发育和胚珠发育以及构成建兰花叶病毒(CyMV)等特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兰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台湾蝴蝶兰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水 《西南园艺》2005,33(5):26-29
台湾糖业研究所在蝴蝶兰品种改良上,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积极收集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改良播种用的培养基.建立保存原种和批量生产分生苗的微体繁殖技术.引入其它有用基因的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技术.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获得同源四倍体以供作杂交亲本,应用同工酶谱分析和DAF技术进行台湾糖业公司蝴蝶兰品种的保护工作.利用DAF技术筛选遗传标志.以RAPD分子标记探讨蝴蝶兰原生种的分类及其演化的亲缘关系,探讨蝴蝶兰花色遗传机制.进行分生苗株变异的研究以及建立蝴蝶兰转基因体系。  相似文献   

6.
胼胝质是一种β-1,3–葡萄糖聚合物,植物在生长发育和受到生物、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均会有胼胝质沉积。胼胝质合成酶又称β-1,3–葡聚糖合成酶类似物,通常以多亚基复合物形式控制胼胝质的合成。本文中对胼胝质合成酶的分离鉴定过程进行了梳理,对胼胝质合成酶复合物的亚基及其作用进行了描述,重点总结了转录因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胼胝质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对胼胝质合成酶在花粉发育和韧皮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对机械损伤、磷酸盐、金属离子等非生物胁迫,以及虫害、细菌和真菌等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进行了归纳;最后对胼胝质合成酶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解析胼胝质合成酶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也为植物(特别是园艺植物)抗性基因的挖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为材料,观察授粉后花粉的萌发,并进行精细胞的分离和收集。观察发现,蝴蝶兰花粉管萌发后营养核退化,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授粉后5 d,生殖细胞尚处于分裂期。通过授粉使花粉管在子房内发育,再利用5% ~ 12%的甘露醇将花粉管直接爆破,成功分离出成对的蝴蝶兰精细胞,用显微操作仪30 min 可收集精细胞4 ~ 5 对。成对的两个精细胞在直径、荧光强度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预示两个精细胞具有不同的前途。蝴蝶兰精细胞分离的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兰花离体受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白姜花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姜花的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1 932 bp,基因编码区共1 653 bp,编码551个氨基酸,命名为Hc-Sesqui。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姜和玉米中的倍半萜合成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含有DDXXD保守序列。通过Clustal.X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属于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中的Tps-a亚族。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茎、叶和萼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红花草莓品种‘莓红’为研究材料,观察花瓣发育过程中色泽及花色苷变化规律,同时对4个发育时期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相关性筛选花色苷合成途径的关键功能基因及转录调控因子,结果表明:(1)花瓣发育过程中,花色苷总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半开期达到最高;(2)花色苷合成途径关键功能基因FaPAL、Fa4CL-1、Fa4CL-2、FaDFR、Fa3GT表达水平与花色苷含量正相关;(3)R2R3-MYB基因FaMYB6和FaMYB90与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FaMYB6与FaPAL、FaDFR显著正相关,FaMYB90与FaPAL、Fa4CL-1、Fa4CL-2、FaDFR、Fa3GT极显著正相关,Fa MYB82则与上述5个结构基因之间均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莓红’草莓花瓣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积累引起花瓣颜色变红,FaMYB82、FaMYB6、FaMYB90可能通过调节FaPAL、Fa4CL、FaDFR和Fa3GT的表达来调控花瓣色泽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其ANS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花色素苷生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荔枝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个ANS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以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了1 279bp的核苷酸序列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基因组序列中还有1个内含子,位置在504~708bp之间。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葡萄、可可豆、柑橘等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兰科植物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花器官结构高度特化,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兰科植物成花转变及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花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兰花品质及花期调控、推动分子育种进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过去很多科学幻想变成现实。基因工程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概括起来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决定生物某一性状发育是某种特定的基因,是一段特定的DNA或RNA片段。现代生物科学通过DNA标记确定某一基因的位置、确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把此基因截取出来(克隆),  相似文献   

13.
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S0代花色嵌合体自交后代的白花及突变的黄花株系为材料,构建BC1和F2分离群体,通过目测及卡方测验的方法对其花色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花色突变体是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白花(WW)对黄花(ww)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并通过与前人对甘蓝型油菜花色变异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花色变异的来源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石斛兰dfr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氢黄酮醇4 - 还原酶(DFR) 在不同花色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T-PCR方法从石斛兰中克隆出dfr基因, 并命名为Dendfr。该序列全长1 164 bp, 编码35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DenDFR与3种兰科植物的DF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1% ~86% , 与其他非兰科植物的DFR氨基酸同源性在56% ~72%之间。在Den DFR N - 末端存在一个保守的NADP结合区, 序列中存在26个氨基酸组成的底物特异结合区, 其中134位氨基酸处存在特异的天冬酰胺N位点。将Dendfr的编码区克隆到pQE30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该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石斛兰花色形成机制及花色改良基因工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A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海峰  王军 《果树学报》2012,(1):29-35,157
以京优葡萄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和转录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不同浓度ABA处理对花色苷含量和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发育进入着色期,CHSs、CHIs基因家族中的CHS3、CH12和UFGT、MybAJ、MybAl-2随花色苷合成而大量表达,其转录水平与花...  相似文献   

16.
以菊花模式品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1581')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叶片及子房中次生代谢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发现萜类代谢物在挥发物中占主要地位.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萜类合成酶基因FDS基因家族中克隆得到1个菊花法尼醇合成酶(Farnes...  相似文献   

17.
围绕花色苷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综述了脱落酸、茉莉酸、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赤霉素、独脚金内酯对果树中花色苷积累的调控作用及其内在分子机制,以期为明确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关键通路,合理应用植物激素类物质调控果实发育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不同果树花色苷代谢通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兰科植物花发育调控MADS-box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兰科植物基因组、转录组以及研究理论与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结合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全基因组研究,重点对调控花器官发育的A、B、C、D、E类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兰科植物花发育组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兰科植物重要的生物学问题的解答、新品种培育以及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蝴蝶兰APETALA1(AP1)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基本生物学信息,并初步探索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P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55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752 bp,编码250个氨基酸,含有MADS盒与K盒等保守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蝴蝶兰"大辣椒"与朵丽蝶兰、金蝶兰、文心兰、石斛兰和马兜铃等植物的MADS蛋白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源性均在8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蝴蝶兰"大辣椒"AP1基因与朵丽蝶兰聚类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P1基因在叶片、根和花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比较显示,叶片的AP1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根AP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花芽分化的进程呈递减趋势,其中始花期的表达量最低,盛花期最高;而花葶中AP1基因表达量随着花芽分化呈增加趋势,在盛花期表达量达到峰值.同一时期不同器官比较,花葶中AP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叶片和根(P<0.05).由此,推测AP1基因在调控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甜瓜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GenBank中登录的番茄、马铃薯等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RT-PCR方法从甜瓜花后25 d的果实总RNA中扩增出目标cDNA片段, 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与番茄蔗糖磷酸合成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 , GenBank中登记号为DQ355797。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其在甜瓜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 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甜瓜果实花后25 d开始表达,随着果实的成熟, 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