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依据菌丝体生物学特性,从137株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中筛选出11株典型的菌株,并采用液体培养方式,测定了各菌株的液体培养特性,以期为探索荷叶离褶伞工厂化发酵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1株菌株在22℃下均能形成菌球,以白色,不规则形为主;培养液为苦杏仁味,除菌株‘ZY02’、‘ZY05’为褐色外,其它菌株均为淡黄色,含糖量在1.0%~2.3%之间,82%的菌株pH值在6.5~7.5;其中菌株‘ZY05’菌球数量最大,为1.51×104 CFU/L,菌株生物量为5.4173g/L,菌株‘ZY09’菌株生物量为8.0937g/L最大,菌球数量为1.31×104 CFU/L,培养液pH最低,为4.91,菌株‘ZY10’粗多糖含量最高,为1.1053g/L;该菌的培养特性因不同菌株而存在差异,菌株‘ZY05’、‘ZY09’、‘ZY10’是分别以菌球数量、菌株生物量、粗多糖含量为筛选指标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2.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M.conica、Morchella sp.(50647)、Morchella sp.(50648)和M.esculenta]进行液体发酵,筛选出这5株羊肚菌的最佳碳源、氮源以及最适合液体发酵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5株羊肚菌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分别为:硫酸铵、蛋白胨、酵母膏、硝酸钠、硝酸钠.最适合液体发酵的菌株为Morchella angusticeps,其生长到第7天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可达5.76 g/L;第12天左右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2.17 g/L.  相似文献   

3.
吴清山 《北方园艺》2015,(21):146-149
以猴头菇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紫外线诱变后,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优质菌株,运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培养筛选出的优质菌株菌丝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规模化生产常用碳源、氮源对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11-3为最佳菌株;表现优异碳源为蔗糖和高粱粉,表现优异氮源为麸皮和米糠;深层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0.4%、高粱粉0.4%、麸皮0.3%、米糠0.3%。  相似文献   

4.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鸡腿菇JM-08深层发酵的碳、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M-08发酵最适碳源为2%葡萄糖和3%玉米粉,氮源为5%麦麸和0.5%酵母粉。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云芝胞外多糖含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云芝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云芝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宜碳氮比为20,最适宜的pH为5.0;优化后的云芝发酵生物量为12.1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49%;胞外多糖含量为3.3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0.58%。  相似文献   

6.
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9 0。  相似文献   

7.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8.
王广耀  佟彤 《食用菌》2011,33(3):11-12
对不同碳、氮源对双孢蘑菇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影响进行研究。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的最佳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的最佳组合为:蔗糖3.0%,蛋白胨1.5%,MgSO40.1%,KH2PO40.1%。  相似文献   

9.
以野外采集到菌株LL-1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针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以期为辽宁省野生荷叶离褶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L-1菌株形态学特征符合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且ITS序列荷叶离褶伞相似度高达100%,可鉴定为荷叶离褶伞。该菌株适宜生长温度20~25℃,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生长因子为复合维生素B。LL-1子实体单菇质量达到了5~8 g,转化率为68%。  相似文献   

10.
角孢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角孢离褶伞(Lyophyllum transforme)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浸出液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范围内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0.1%的氯化纳或磷酸二氢钾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玉蕈离褶伞(Lyophyllum shimeji)子实体浸出液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从各地收集到的5个茯苓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通过比较胞内外多糖含量,筛选出SX为优良菌株。并对SX菌株最佳碳、氮源进行筛选,得出SX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2.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系列灵芝(Ganoderma sp.)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G.japoncium),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3.
李晓  张士颖  李玉 《中国食用菌》2010,29(1):20-22,44
烟色离褶伞最适培养条件是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C/N调整到40:1,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温度25℃。烟色离褶伞为变温出菇型食用菌,最适出菇温度(17±5)℃,最适出菇光照度300Ix~500Ix。烟色离褶伞腐生类型和鸡腿菇相似,应为草腐菌类,人工栽培时宜选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4.
液体发酵真姬菇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18个真姬菇菌株在平板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总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速度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问呈负相关(-0.442);18个菌株中,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49菌株,其产量为244m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JB06菌株,其产量为1353mg/L;总多糖产量高产菌株为JB06,其总多糖产量为1575mg/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16.
荷叶离褶伞是一种具有药用功能的名贵珍稀食用菌。本试验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荷叶离褶伞,采用热水浸提法从菌丝体中提取多糖,用硫酸一苯酚法显色,在540nm处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多糖提取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离褶伞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还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优工艺条件是粉碎度100目、浸提温度90℃、料水比l:80(g·mL^-1)、浸提时间2h、添加3倍95%乙醇醇沉。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可达4.23%。多糖的还原能力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与抗坏血酸Vc相比,荷叶离褶伞多糖的还原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18.
以黑木耳1703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碳源质量浓度、氮源、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对黑木耳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研究葡萄糖、蛋白胨和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显著,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培养基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摇床转速为150 r/min。结果为黑木耳1703液体菌种的培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研究了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甜芝Ganoderma sp.等3种不同物种灵芝的液体发酵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在不同碳源、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振荡发酵,分别获得不同产量的菌体细胞、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试验发现3种灵芝均以玉米淀粉为最佳碳源,检定的3种目标代谢产物量均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但不同物种灵芝在特定碳源条件下表达的菌体生物量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试验还对不同氯源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灵芝均在以酵母粉为有机氯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较高量的菌体细胞和胞内多糖.但发酵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氮源不尽相同.赤芝为酵母粉,而紫芝和甜芝则为无机氮源(NII4)2SO4上述主要结果对灵芝类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发酵液中北虫草生物量、胞内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麸皮,KH2PO4和ZnSO4为最适无机盐。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出北虫草菌丝生物量及多糖得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4.8%,麸皮0.6%,KH2PO40.05%,ZnSO4·7H2O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