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华冠小白菜为对照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秋冠小白菜进行新品种的多季多点比较试验,以期对新选育的秋冠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等进行合理评价.结果表明:在多季多点试验中,新品种秋冠小白菜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数等均比对照表现好,株型紧凑,春、秋季平均667 m2产量分别比对照华冠提高18.5%、25.6%;抗病性及抗逆性均比对照强;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综合营养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以小白菜的10个品种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总体上叶片中的含量高于叶柄,品种间有显著差异性;蛋白质含量较高,大部分品种间在5%水平有差异性,但差异性不显著,个别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在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各品种叶片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二十二份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的22个小白菜为试材,对小白菜的叶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厚、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以掌握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59%~65.53%,叶数变异系数最小,单株鲜重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力范围在57.91%~97.44%,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较高,叶数遗传力较低;在8个杂交组合中,叶厚和叶绿素含量的超亲优势不明显,其它性状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都比较明显;在小白菜7个农艺性状中,单株鲜重与叶数、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乌塌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菇渣、锯木屑、珍珠岩、鸡粪及饼肥组成有机基质,同时以土壤栽培作为对照,研究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对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壤栽培方法相比,有机基质无土栽培能显著提高单株重、最大展幅、单株叶片重与叶柄重,但对单株叶片数则影响不明显;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乌塌菜产量,显著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因而,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在乌塌菜增产增收、改良品质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种性状不同的辣椒为试材,分别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显性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的12个重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参试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在8.49%~37.77%。叶长与叶宽、始花节位、对椒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椒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含量、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与始花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与果果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对椒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株幅、单株产量、果肉厚、单株结果数,表现出较强的正向遗传优势;对椒单果质量、株高、叶长、果纵径、叶宽、维生素C含量,表现较强的负向遗传优势。主要数量性状对辣椒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果肉厚果纵径叶宽果横径。因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对辣椒性状的要求,有目的的筛选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马萌萌  顾闽峰  李斌 《蔬菜》2021,(12):28-31
为研究叶面喷施海藻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白菜“黄玫瑰”为研究对象,设置3 个水平处理,每667 m2分别喷施海藻肥5、10、15 g,以不施用海藻肥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小白菜的植株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海藻肥处理在株高、叶片数、单株质量、干物质量、产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在茎周长、株幅、茎叶比、根质量和可溶性糖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每667 m2追施10 g海藻肥处理表现最优,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4.3%,维生素C含量增加25.2%,667 m2产量增加19.5%。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9,(3):22-25
以‘寿宁山冬乌’为试验材料,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小白菜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菜田的合理施肥与小白菜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施用情况下,施用纯化肥的小白菜单株质量、株高、叶片长和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的,但在开展度、叶片数和叶片宽等3个指标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的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施用纯化肥的,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施用纯化肥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3种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中,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施用纯化肥比有机肥和化肥各半在短期内更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发育,而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能显著提高其品质,且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生长良好的37株‘长鸡心枣’实生后代单株为试材,调查其物候期及叶、枝、花、果等器官的相关性状指标,分析其后代群体性状变异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中叶面积、叶柄长、叶柄面积、枣吊长度、果实形状、黄酮含量、淀粉含量、单果重变异幅度较大,叶长、叶型指数、花径、蜜盘直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小;全部后代单株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及叶缘形状与母本性状表现相同;实生后代物候期变异程度较大的为完熟期、白熟期、末花期,变异程度较小的为初花期、盛花期及萌芽期。后代群体的叶面积与叶周长,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叶宽、叶型指数,叶长与叶宽、叶长与叶型指数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叶长、叶型指数与叶宽、单果重与叶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并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2个实生后代单株。  相似文献   

9.
对6个慈姑品种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果实横纵径及产量等15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测量,并测定维生素C、总糖、总淀粉含量等8种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3号品种——溧阳慈姑,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口感软糯,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比较适宜云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菜心为材料,采用分产品器官(薹茎、叶片、叶柄、花蕾)和整个产品器官匀浆的方法,测定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研究其分配和积累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花蕾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薹茎次之,叶柄与叶片较低;叶柄的硝酸盐含量最高,其他3种器官间差异不显著。从积累量看,薹茎和花蕾积累了79.8%的可溶性糖、70.3%的游离氨基酸和68.1%的维生素C,远高于其他器官积累量。硝酸盐主要积累在薹茎中,其次是叶柄和叶片,花蕾中最少。利用整个产品器官匀浆测定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计算的积累量,与分器官加权求和的方法获得的数值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8个襄阳大头菜高代优良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出56个杂交组合,对其6个品质性状和15个农艺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进行初步研究,再选取9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出与理想品种最接近的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叶长、叶柄长、单株总质量、单根鲜质量、667 m^(2)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纤维素含量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叶宽、叶柄宽、VC含量、含水量均表现负向杂种优势;等权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杂交组合3-2×8-5、9-1×2-2、8-5×19-3、4-3×19-3的综合表现最为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大棚叶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咸阳市设施大棚3种叶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白菜、菠菜和生菜为供试材料展开研究,通过综合的数据分析,得出3种叶菜在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小白菜、菠菜和生菜的株高、单株质量、最大叶宽以及叶片数等生物学性状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配施40%有机肥提高3种叶菜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31%、16.92%和20.62%,配施有机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种叶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大五星枇杷为对照,调查了引种四川的5个日本枇杷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测定果实维生素C、总酸、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里见和有间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除可食率低于大五星外,单株产量与大五星无显著差异,单果重、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都高于大五星,适合在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四季西芹为试材,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西芹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有效降低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以氯化铵作氮源,芹菜的硝态氮、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高,优于以尿素作氮源的处理。芹菜中硝酸盐易在叶柄中累积,且叶柄中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叶片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柄。  相似文献   

15.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7个安徽乌塌菜地方品种,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叶片宽、叶柄厚、叶柄长及叶片长具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6674**、0.5479*、 0.5478*、0.4899*.单株产量与叶柄宽、叶片数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宽、叶片数、叶柄长是影响乌塌菜产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叶片宽、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氯化钾和硫酸钾对5个品种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马铃薯氯化钾替代硫酸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马铃薯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后株高、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等差异均不显著。同一品种马铃薯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5个品种施用氯化钾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硫酸钾处理,且产量提高5.28%~24.79%。同一品种马铃薯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后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冀张薯8号外,其余4个品种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后淀粉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青薯9号外,其余4个品种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后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供试5个品种施用硫酸钾处理后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氯化钾处理。在供试条件下,氯化钾对马铃薯有一定的增产潜能,对品质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在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氯化钾可以部分替代硫酸钾。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营养液配方对娃娃菜育苗的影响,以四季、金娃娃和红芯娃娃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园试配方、荷兰配方和霍格兰德配方娃娃菜苗期各生长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园试配方可以促进娃娃菜根系的生长,根系长达17.33 cm,分别是荷兰配方与霍格兰德配方下娃娃菜根长的1.49倍和1.60倍;霍格兰德配方下娃娃菜的叶长、叶宽、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鲜质量、茎叶鲜质量最高,分别为6.99 cm、4.31 cm、6.44片、10.93 cm、2.06 cm、2.56 g、25.94 g,说明霍格兰德配方可明显促进娃娃菜地上部形态的发育。经二因素方差分析,荷兰配方下娃娃菜的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液配方;园试配方下娃娃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液配方。金娃娃的叶长、叶宽、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鲜质量、茎叶鲜质量均高于其他2个娃娃菜品种,分别为7.57 cm、4.83 cm、7.22片、10.66 cm、2.22 cm、2.99 g、32.33 g;且其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均优于其他2个娃娃菜品种。测定了12个生长和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韭菜产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韭菜7个亲本及其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42个杂种F1 的7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1) 7个性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 超中亲优势的大小顺序为: 鞘长、叶片数>叶长>株高>单株质量>叶宽>鞘粗, 超高亲优势的顺序则为: 叶片数>鞘长、叶长>株高>叶宽、单株质量>鞘粗。(2) 品种天津大金钩、山东大青根、桂林韭、重庆大韭菜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是理想的亲本材料。(3) 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单株质量等5个性状均具极显著的反交效应, 其中株高、叶长和单株质量等3个性状具明显的母体效应。(4) 株高、叶长、单株质量3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和胞质基因共同控制; 鞘长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叶宽、鞘粗、叶片数则既受加性基因控制又受非加性基因(显性基因和上位性基因) 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展地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促进萝卜的品质育种,以浙江省17个萝卜地方品种为试材,调查其农艺性状和测定肉质根营养品质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17个萝卜农艺性状变异大,类型丰富;肉质根品质性状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不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6.34%,为3个性状中最大;农艺性状间以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Q型聚类分析发现,这17份浙江萝卜地方品种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各类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脱毒大蒜的田间农艺性状和提质增产效果,采用脱毒民乐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与未脱毒常规大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大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常规大蒜相比较,脱毒大蒜物候期提前3~12 d,生育期缩短了9 d,易形成壮苗;株高、株幅、假茎高、假茎粗、叶长、叶宽、蒜薹长、蒜薹粗、单薹质量等9个农艺数量性状指标增长极显著,增长率分别为19.28%、18.44%、17.77%、18.97%、22.42%、11.52%、33.80%、27.45%、77.90%,叶片数增长显著,增长率为8.80%。蒜薹、鳞茎增产率分别达到136.0%、55.5%,一级鳞茎直径和单鳞茎质量最高达91.21%和90.81%,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分别增加19.05%、18.84%、18.99%,鳞茎总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大蒜素含量分别增加59.45%、19.86%、23.08%、49.41%,各指标均极显著增加。脱毒有利于提高大蒜生长势,增强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提升商品率和品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