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前期经携带/未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YDV)PAV菌株的禾谷缢管蚜危害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后期取食的禾谷缢管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和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无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06.9%、138.9%、161.7%、190.8%和138.9%,说明小麦受蚜虫危害后,对后期禾谷缢管蚜产生不利的影响,后期蚜虫通过升高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来适应这种影响;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有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病毒和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SOD、AKP活性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7.8%和34.3%。且与蚜虫诱导组相比,病毒和蚜虫诱导组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大麦黄矮病毒存在条件下,不仅抵消前期蚜虫危害导致的酶活性上升,还降低部分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禾谷缢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生物学习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翅型在体重、胚胎数、蜜露排泄量、耐高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翅型蚜,其体内胚胎数与体重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la (Thumberg)]成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成虫、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幼虫与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Thumber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r Kirby)共存条件下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天敌一麦蚜捕食模型。该模型可反映麦蚜存活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失拟因素。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影响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自身密度、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影响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自身密度、大灰食蚜蝇。分析了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两种麦蚜的存活影响,初步建立了天敌控制麦蚜的最佳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小麦幼苗对禾谷缢管蚜的抗生性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的不选择性,以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和不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蚜(耐蚜)亲本材料的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对郑麦9023、衡麦选系、丰优6号、保丰104等4个小麦品种(系)均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拒食性);而对百农64、Amigo、京花1号等仅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对农大212、京麦411、豫麦35选系等仅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郑麦9023、济麦20、KOK1679、京花1号、衡麦选系、新麦9号、铭贤169等7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抗生性。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呈显著负相关(r=-0.60*),而叶绿素b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无显著相关性(r=-0.24),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越高,有翅蚜的不选择性越强;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紫外线UV-B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中波紫外线(UV-B)连续照射8代麦长管蚜3、4龄若虫,并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对其后代生态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实验室条件下多代饲养,表现出明显的种群退化现象.在UV-B的影响下,随着世代的增加,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均下降,到第3代出现最低值,后趋于稳定,而发育历期(T)呈递增趋势;UV-B处理后,F1~F5代麦长管蚜的2、3和4龄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而到F7代差异不显著;成虫寿命、繁殖力(F)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T)均先减少后增加或趋于稳定,并且最小值基本都在第3代出现.这说明,UV-B对亲代麦长管蚜的影响可以传递到子代,产生累积作用,UV-B作为不利环境因子阻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但随着处理代数的累加,增强麦长管蚜对胁迫的适应性.并且UV-B处理对麦长管蚜翅型变化影响显著.翅型的变化与麦长管蚜生态学参数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黑带食蚜蝇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禾谷缢管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型反应 ,其数学模型为 :Nα=0 .2 80 4N / (1 0 .0 460 N ) (1龄幼虫 ) ;Na=1 .45 3 5 N / (1 0 .0 5 5 5 N ) (2龄幼虫 ) ;N a=1 .1 62 8N / (1 0 .0 0 71 N) (3龄幼虫 )。食蚜蝇幼虫捕食禾谷缢管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3 6头和 7.1 6头 (1龄幼虫 )、2 3 .1 0头和 9.41头 (2龄幼虫 )、1 0 0 .2 8头和 40 .5 5头 (3龄幼虫 )。黑带食蚜蝇 3龄幼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E=0 .442 6P- 0 .4 72 8;其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度 P的关系为 :I=-0 .0 91 8 0 .7662lg P。  相似文献   

8.
麦蚜对不同抗性小麦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及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胡萃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4):391-395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osiphum padi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7种没抗性的小麦品种(系)中4无芒、KOK-1679、L1、小白冬麦、红芒红、北京837和铭贤169的嗅觉反应不同。抗性类型为不选择性的KOK-1679、L1和小白冬麦对其具有驱拒作用。抗生性品种中4无芒也具有一定的驱拒作用。感虫品种红芒红、北京837和铭贤169具有吸引作用。禾谷缢管蚜无翅蚜的嗅觉反应强于有翅蚜。有两种蚜虫的有翅和无翅成蚜S/C(刺激/对照)为变量对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系)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抗级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麦蚜对不同抗性小麦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 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 (系 )中 4无芒、KOK- 16 79、L1、小白冬麦、红芒红、北京 837和铭贤 16 9的嗅觉反应不同。抗性类型为不选择性的KOK- 16 79、L1和小白冬麦对其具有驱拒作用。抗生性品种中 4无芒也具有一定的驱拒作用。感虫品种红芒红、北京837和铭贤 16 9具有吸引作用。禾谷缢管蚜无翅蚜的嗅觉反应强于有翅蚜。以两种蚜虫的有翅和无翅成蚜 S/ C(刺激/对照 )为变量对 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 (系 )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抗级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技术,设计简并上、下游引物,从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中均克隆出2种不同乙酰胆碱酯酶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p.acel、Rp.ace2和Sa.acel、Sa.ace2。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p.acel、Sa.acel与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l)基因序列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Rp.ace2和Sa.ace2与棉蚜和桃蚜的Ⅱ型乙酰胆碱酯酶(Ace2)以及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中克隆出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相似性。说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体内都存在2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而且预示蚜虫体内可能普遍存在2种不同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这2种基因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我国土壤的锌含量为3-790μg·g#+(-1),平均含量为100μg·g#+(-1)。土壤锌含量因土壤类型而异,并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我国缺锌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土壤,包括石灰性水稻土。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共区分为五级,填绘了全国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图。根据土壤中锌的供给情况和农作物对锌的需要情况绘制了锌肥应用分区图,作为应用锌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校在小麦叶锈病研究中的发现,从小麦品种和叶锈菌的相互作用,对小种鉴定和品种抗病性测定,毒性的个性和共性,毒力的强弱与小种消长的关系,毒性的专化性和寄主范围,毒性的地区性和品种的抗病性等方面作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群体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是以群体对群体起相互作用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锈菌的生理分化,不仅鉴别寄主的有用性是局限的,並且同一小种的不同菌株的毒性不一定相同,任意选一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性,並且研究的是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片面性,把在局限情况下测定的抗病品种推广到自然间锈菌群体中去,就很容易发生抗病性“丧失”问题。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生态观点,因为小麦品种锈菌及其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锈菌群体的毒性不一定相同,培育抗病品种应注意农业生态系的特殊性。今后研究锈病还应有进化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锈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共存和共同进化的,应该从遗传学角度来研究锈菌的适合度和小麦品种抗性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起重机机构惯性力矩的飞轮矩计算方法的由来及其实质——惯性力矩计算的核心或焦点是计算换算的飞轮矩。飞轮矩的计算,对于起升、运行和旋转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更适宜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变幅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应用动能定理;机构传动装置各零件回转运动质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行标准,分析了木工带锯机锯卡运动轨迹对锯条平行度的检验方法和使用的检验工具,指出正确理解检验方法的要点和目前检验用带锯条或无齿钢带代替检验钢带作为测量基准,不能满足测量基准的精度要求。提出用辅助平板贴靠无齿钢带作测量基准,解决检验钢带既薄又长,加工困难的问题。该方法可减少测量时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基准精度,为带锯机整机几何精度检验结果的判定和评价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昌黎种猪场昌黎种母猪1973~1978年间1~6胎的产仔记录,借助PC-1500计算机,采用单因素次级样本含量不等的方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产仔胎次及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胎次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分娩季节对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仔猪断奶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H.T.Van Velthizen生产潜势估算方法,结合吉林省中部地区自然资源实际,并对有关参数加以修正后,就主要农作物的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连续8年的估算。结果表明,本地区各作物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间均有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必须提高地力,实行节水耕作,扩大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结构变革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原理,并探讨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