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滨州市冬枣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玉梅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121-123,164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滨州市冬枣产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冬枣在区位、技术、品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农户素质和产业化水平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面临市场混乱和食品安全的威胁.应抓住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和政策倾斜的机会。提出了促进冬枣健康发展的对策,包括建立冬枣产业化组织,促进冬枣协会的完善与发展;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推进冬枣商品化处理和贮运技术;深化滨州沾化冬枣的品牌保护,实现滨州沾化冬枣绿色、休闲产业之路,最终实现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黄骅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立足本地实际,把做大做强冬枣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的突破口,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抓科技强服务,拓市场创品牌,强产业壮龙头等有利措施,扎实推进了冬枣产业的规模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黄骅特色的林果业发展新路子。截止目前,黄骅市通过了"冬枣原产地域保护"、"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级冬枣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黄骅冬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09-110
近年来,大荔县冬枣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大荔农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主导产业。大荔冬枣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深加工领域也开始进军,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消息显而易见,大荔冬枣的美名也逐渐为人熟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品种结构单一、果品质量存在隐患、枣农素质缺乏,产业链有待延伸,开发程度不够等。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冬枣的栽培技术,市场信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指出大荔冬枣适合的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写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道路上与之关联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使冬枣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打造大荔冬枣品牌化道路,走出大荔,走出世界,为更广大的消费者所熟识。  相似文献   

4.
冬枣是大荔县的主导产业,大荔县生产的冬枣,品质独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冬枣产业的持续发展,一些破坏冬枣品牌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质量兴农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大荔冬枣品质,保护冬枣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走品牌化的路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安仁镇、范家镇、双泉镇等冬枣主产区进行调研,对大荔冬枣的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荔冬枣品质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冀东地区发展设施冬枣栽培的前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设施果树栽培及冬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冀东地区大力发展冬枣设施栽培的重大意义,全面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规模化发展设施冬枣栽培,突破冬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孙朝阳  张帆  吴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209-211
根据2007~2014年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的比较优势,总结各镇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肥力、技术水平、种植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造成了各镇冬枣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对此提出了沃土工程、技术更新、精细管理、政府引导、合理分工等建议,促进沾化冬枣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最南端,是一个新建滨海城区,由于土地盐碱、贫瘠、干旱少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针对该区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瞄准市场,看准目标,抢抓机遇,大力推广种植冬枣,在冬枣生产上,实行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做大冬枣产业。  相似文献   

8.
汤阴县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冬枣种植面积大大增加。该文介绍了冬枣幼树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配置与栽植密度、栽植技术、幼年树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要点,以期提高冬枣的种植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冬枣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3~5毫克/克,有"活维生素丸"的美称。冬枣属鲜食果品,但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采摘后极易失水、皱缩、酒软和霉烂,并伴有维生素C的大量损失,常温下不经处理只能存放2~3天,就失去鲜销价值,因此其上市期、货架期很短。这一不足严重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发展。据市场实践,如果能将冬枣储藏100天,其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黄骅市冬枣特色经济产业现状,分析了黄骅市冬枣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从特色经济体系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到了沾化县,一定会提到冬枣,人们也定会提到冬枣专家于洪长。因为正是在他带动下,沾化县人民辛勤耕耘20余载,使沾化冬枣产业从庭院到大田,从小规模到大生产,现已成为沾化县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30万人从事生产经营,20万人赖以生存,创造了20多年长盛不衰的水果产业奇迹。于洪长先后被授予地  相似文献   

12.
冬枣树水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近10a来的文献,对当前冬枣水分管理技术现状、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春季“晚浇水”的新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冬枣栽培技术体系,为冬枣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泛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我国北方高寒区高品质冬枣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喷洒羊奶防枣裂果技术、盐碱地种植高品质冬枣技术、甜酸味冬枣养成技术、温室大棚早熟冬枣培育技术,以期为促进冬枣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冬枣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主推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提高冬枣的品质和口感,果农应采用冬枣套袋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本文主要分析套袋冬枣的特点和配套技术,以期为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大荔冬枣成为明星品牌,实现大荔冬枣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17-4818
通过分析冬枣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从冬枣品质的下降、替代果品的出现及采购商讨价还价能力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冬枣需求的因素。结果表明,需求不足是影响冬枣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尝试"冬枣树银行"种植模式、延长冬枣产业链、建立枣农合作组织来刺激需求,保障枣农权益。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冬枣种植历史悠久,气候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有名的冬枣种植地之一,全国冬枣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其中就有50万亩在沾化,是目前全国冬枣产业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区。正是沾化这一特色产业,让杨超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明确了未来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参考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冬枣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两个方面,系统分析冬枣落花落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解决冬枣的落花落果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冬枣种植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发展冬枣产业,常年种植面积666.67 hm2左右。在冬枣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主要有枣锈病、枣疯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枣焦叶病、枣尺以及枣龟蜡蚧等,这些病虫害给冬枣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成为扶沟县冬枣产业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控制病虫害的危害,需要在了解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综合防治技术。基于此,重点介绍了冬枣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贾进  贾启庆  程琳  马春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72-9073
以河北省黄骅市冬枣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出近些年冬枣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运用需求理论预测得出,冬枣价格将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所上升,但是保证冬枣价格持续增长的前提是不断对冬枣进行深加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对促进冬枣的深加工及价格稳定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2012年收录的1 649篇冬枣业的中文科技文献,探究我国冬枣业的科学研究特点。结果表明:近10年冬枣业科技文献的数量逐年上升随后又趋下降;冬枣业科学技术研究以北方地区的冬枣业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冬枣园管理及生态建设、贮藏保鲜研究是冬枣产业兴盛不衰的技术支撑;技术推广部门是冬枣业实用技术研发主体,高等院校在冬枣业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