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草养畜已成为今年秋播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之一。由于近年来牛、羊、鹅、兔等食草畜禽市场行情看好,饲养效益高,给发展种草养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各地积极调减麦棉种植面积,也使推进种草养畜工作成为可能。但人们对如何种好草,养好畜都存在着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
种草养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林还草 ,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牧草 ,如何种草养畜 ,已成为目前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之一。但牧草种类多 ,生物学特性差异大 ,如何种好草 ,养好畜 ,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为了对种草养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促进种草养畜业健康发展 ,现将有关种草养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供大家参考。1 把好草种关 ,避免引进杂草优良牧草是指那些对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的经过人工培育出的优质饲用牧草 ,如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等。野杂草营养价值低 ,产量低 ,适口性差 ,只有引进真正的优良牧草品种 …  相似文献   

3.
种草养畜已成为今年秋播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之一。由于近年来牛、羊、鹅、兔等食草畜禽市场行情看好,饲养效益高,给发展种草养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种好草,养好畜?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帮助牧草种植者和基层同志对种草养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里归纳出目前基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以来,大部分农民意识到仅仅依靠种植粮食作物增加收入变得遥远而渺茫,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首选项目,但往往因为不得要领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要确保种草养畜取得好效益,必须首先澄清认识上的八个误区,并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种草养畜存在的认识误区1.1是草就养畜不管种什么牧草,都不注意清除杂草,认为长什么草都可以用来养畜,导致杂草丛生,所种牧草生长不良,降低了种草的效益。这是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杂草、野草,萌芽力很强,有极强的耐旱涝和抗贫瘠能力,但其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产量低。我们提倡…  相似文献   

5.
目前种草养畜已成为我国北方农村新的致富热门话题之一。但牧草种类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如何种好草,养好畜,是关系到农民朋友切实利益的大问题。为帮助农民朋友对种草养畜有一个科学认识,减少盲目性,促进种草养畜业健康发展,现将有关种草养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种草养畜在我省广大山区方兴未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畜牧产业。其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逐渐成为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种草养畜是一项新兴的科学产业,许多农户在发展种草养畜上仍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了种草养畜的健康发展。要在种草养畜上增加收入、见效益,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现简介如下,供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河南省唐河县抢抓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的重大机遇 ,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出了“造林—种草—养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 ,破解结构调整难题。模式创新铸就“生态种养链”唐河县的做法是 :把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草相结合 ,推行林、草间作立体化开发模式 ,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种草养畜、林草牧“三位一体”的绿色农业之路 ,形成了“林业育草、过腹增值、畜粪肥林肥草”的生态种养链。唐河县靠唱响“四步曲”创造出了唐河模式 :农田基建与退耕还林同步 ;造林与种草同步 ;种草与养畜同步 ;养畜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牧草养牛、养羊、养兔业的兴…  相似文献   

8.
种草养畜模式及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养畜模式已经成为现在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南方地区的退耕还草养畜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本文分析了南方种草养畜的现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牧草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对如何种好草,养好畜,很多养殖户还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要发展好种草养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纠正是草就能养畜,是地就能种草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临夏县退耕还草与科学养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草、科学养畜、改善生态环境是临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 ,临夏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 ,还草形式单一 ,结构不合理 ,缺乏后期管护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认识不足 ,牧草产量低 ,还草与养畜脱节 ,经济效益低下。为此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观念 ,做到还草与养畜相结合 ,以草定畜 ,推行承包经营制度 ,筛选最佳种草和还草模式 ,才能逐步提高该地区退耕还草和科学养畜的经济效益 ,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田种草养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草养畜是发展草食家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绿色畜牧业的重要途径,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洛阳市按照以畜定草、草畜结合的办法,经过3年多对种草养畜模式的探索、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工种草面积已达15万亩。在种草养畜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现介绍如下:1农区种草养畜主要内容农区种草养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草山草地开发利用,二是农田种草养畜。相对而言,农田种草养畜潜力较大,农田种草的产量是草山草坡的2~3倍,经济效益较好。农田种草养畜…  相似文献   

12.
种草养畜已成为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农民要靠发展畜牧养殖业增收致富,只有大力发展种植优质牧草,以草代粮,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畜牧养殖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农民朋友要种植牧草,面对名目繁多的牧草供种广告宣传,窨什么牧草适合于自己种植牧草,牧草种植后什么时候刈割饲用,种草如何与养畜配套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种草的成败和种草潜在效益的充分发挥.为帮助农民朋友对种草养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促进种草养畜健康地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指导农民种草养畜的经验,谈谈种草养畜应把握的六大要点.  相似文献   

13.
1对粗饲料工作的认识现阶段粗饲料管理工作大部分属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内容包括青贮氨化秸秆利用、种草养畜草业经营。目前,青贮、氨化秸秆饲料没有达到精饲料一样的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低。深入开展粗饲料工作,充分利用秸秆养畜、种草养畜、开展草业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种草养畜已成为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农民要靠发展畜牧养殖业增收致富,只有大力发展种植优质牧草,以草代粮,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畜牧养殖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农民朋友要种植牧草,面对名目繁多的牧草供种广告宣传,究竟什么牧草适合于自己种植,怎样种植牧草,牧草种植后什么时候刈割饲用,种草如何与养畜配套等一系列问题犹豫不定。为帮助农民朋友对种草养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促进种草养畜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农民种草养畜的经验,谈谈种草养畜应把握的六大要点。1选择优良牧草种植,避免引进劣质草种农民种植牧草是要种植那些…  相似文献   

15.
种草养畜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加入WTO以来,大部分农民意识到仅仅依靠种植粮食作物增加收入变得遥远而渺茫,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首选项目,但往往因为不得要领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要确保种草养畜取得好效益,必须首先澄清认识上的八个误区,并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种草养畜存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反映泸西县果园套草循环生态种养新模式的社会实践,从“果园套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等4个方面,认真梳理泸西县开展果园种草养畜“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的社会实践.从基本情况,实施情况,经验和做法,主要成效、小结与体会等5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泸西县开展果园种草养畜“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所形成的“果园种草-牧草养畜-畜粪发酵-沼液肥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难点是饲草饲料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论述种草是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草才有畜,种草肥田促农,养畜促牧增垦,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种草养畜,休牧轮作是发达国家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经验.美国人工草地每增加10%畜牧业产值便增加1%[1].草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比森林系统更强[2].种草养畜对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建设、加速经济可持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退耕还林(草),因此,种草养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掌握西宁地区种草养畜的市场前景,我们对西宁地区种草养畜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种草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种草的认识有误区首先是领导层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一说种草就与养畜合并一起,认为是畜牧业务部门的事.岂不知养畜只是种草的用途之一,而种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态环境.据测定,当日雨量超过50mm时,种植多年生牧草的坡地其地表径流量比耕地下降30%,地表冲刷量仅为耕地的22%,与林地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沙地种草养畜获得成果,试点选择在浑善达克沙地典型旗即:正兰旗的3个共12个牧户和联户,实施沙地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理少地,带动沙区牧民发展内涵式畜牧业,实现“增草,增畜,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