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205-209,213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我国各界所关注,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粮食安全度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根据1997-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引起其变化的各类驱动力数据,利用TFPW-MK趋势检验法和基于PLS的STIRPAT模型,定量研究了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驱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3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减少,2003-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增长,整体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尺度看,61%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趋势斜率最大,河北趋势斜率最小.39%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大,四川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小;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负驱动力中一产就业人员影响最大,正驱动力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影响最大.我国粮食安全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和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2002-2017年吉林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动态格局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上涨,涨幅为89. 97%;空间上,吉林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呈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台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在东部山地丘陵区; 2002-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重心向北偏东32. 65°移动了7. 05 km。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是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英两国科学家经过3年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将有可能降低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影响粮食安全。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英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研究成果报告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辖区为研究单元,对2003、2006、2009、2012、2015年5个时间断面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测算,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ESDA)、半变异函数等方法分析我国省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粮食安全水平逐渐由温饱走向全面小康水平;粮食生产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主要产粮区集中在东北、华中平原等区域;东北-西南方向空间异质性明显,空间结构呈较大差异,东南-西北方向空间结构呈均质性,空间结构差异较小,粮食安全格局及空间结构趋于稳定;人均粮食占有量结构化分异机理显著性提高,省域尺度上粮食生产逐渐向热点极核靠拢,多极化趋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粮食安全标准有三项,一是粮食自给率达到95%,二是人均占有量400公斤,三是当年储备占生产量的18%。按此标准,成都市的粮食生产能力早已处于安全线下。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04,(3):38-38
四川省农调队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4年来,四川粮食播种面积一再缩减,粮食单产徘徊不前,导致粮食总产3年减产,1年徘徊。四川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粮食供给形势不容乐观。从表面上看,这是受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结构调整的影响,深层原因是种粮不赚钱,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陕西省宝鸡市近十年统计年鉴,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宝鸡市近十年来耕地与粮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宝鸡市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在波动中增长,但压力指数值总体均在1之上,因此,宝鸡市耕地资源在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全国1/20的粮食,提供1/10的商品粮,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玉米出口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人均肉占有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前十位。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吉林省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省份,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新增8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吉林省占了1/8。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与主要食物的供求关系初步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告别了饥饿和贫困,迈向小康。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预期,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出现了粮食连年减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其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耕地面积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总产量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本文全面分析了粮食供求各环节的现状,对改进粮食的安全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粮食安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粮食安全的仿真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对粮食安全的预报、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粮食生产总量、粮食净进口量和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作为输入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输出量,构建由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规则改进的BP神经网络.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为例,确定了隐含层神经元数和满足预报精度的权值和阚值,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BP网络达到了预报精度,可以用作粮食安全的仿真及预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甘肃省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种植面积、投入要素、受灾情况等均会对甘肃省的粮食安全产生显著影响。甘肃省应该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力度,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粮食的最高产量,以保证该省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于雯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3-20585
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在综合比较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山东省粮食生产总体来说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山东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及粮食单产在全国所占比重,说明了山东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水土资源状况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总结出山东省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紧张,水质污染较严重;耕地面积大且整体质量较好的特点。同时也分析了水土资源在空间上的配合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山东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建议,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加强耕地资源监管,综合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加强水土资源污染治理与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世界平均线,但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有鉴于此,本文中选择以贵州省罗甸县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分析粮食安全现状及解决措施,应对粮食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心迁移模型、基尼系数等模型,从区域、省域和县域不同尺度定量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0年间,粮食总产量增加了0.34亿t,粮食总产量较低的区域处于控制地位且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粮食总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等;粮食总产量的两极分化趋势加剧并向主产县域集中,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增大,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的单元在空间上积聚。(2)1998~2009年间,省域和县域的粮食生产向北方集中,人口却向南方积聚,粮食区域供需矛盾加剧。(3)基于1998年县域粮食总产量、199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和1998~2009年间人均粮食净变化量将研究区划为6类,输入需求强、人均粮食占有量递减型的县域个数最多。明确不同区域粮食增产的努力方向,创新国家公共资源投入与区域粮食生产级别相挂钩的配置政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同时具有25个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其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长期排在全国前列,对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研究对于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也是粮食特别是玉米生产大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玉米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在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同时具有25个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其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长期排在全国前列,对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研究对于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粮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更少,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矛盾加剧。采用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构建了包括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水平、人均耕地、粮食生产波动系数在内的区域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2006年和2012年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上福建省粮食安全状况为临界安全级,粮食安全基本有保障,但粮食自给率下行压力增大;(2)福建省各区域粮食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存在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空间分布上的错位性,在趋势上东南沿海地区粮食安全形势恶化明显而闽西北地区形势转好;(3)依据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分值(Q值)可将福建省粮食安全等级划分为3类,即三明、南平、龙岩属于粮食安全区,漳州、宁德属于粮食临界安全区,福州、厦门、莆田、漳州为粮食不安全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粮食生产及消费特点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近年来西藏人均农产品占有量的年变化趋势,为未来西藏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以1990-2012年西藏粮食、油菜籽、蔬菜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西藏粮食产量以2002年为界、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油菜籽和蔬菜产量呈现线性极显著增加趋势;随着人口数量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西藏人均粮食占有量以2001年为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人均油菜籽和蔬菜占有量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因此建议西藏在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时,应充分保证粮食作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唐华俊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结果】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不超过400 kg•a-1;其中,低方案为252.64  kg•a-1,中方案为322.07 kg•a-1,高方案为386.60 kg•a-1。近年来,中国实际人均粮食消费量在406.09-378.88 kg•a-1波动,实际值大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结论】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322.07 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 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居民由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造成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存在差异。为此,国家应该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加强居民对平衡膳食结构等食物消费认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