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治疗高脂血症或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如他汀类(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贝特类(苯氧乙酸类)、胆酸结合树脂类、烟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等药物。然而,以上降脂或调脂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常服,有必要研究、开发新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广南县部分规模化猪场4月龄猪群败血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药物敏感情况,采集病死猪新鲜肺脏20份,通过细菌染色、形态观察,从肺脏样品中分离出15株败血型链球菌,通过Kirby-Bauer(K-B)法测定败血型链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败血型链球菌对磷霉素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大观霉素)药物敏感。建议使用磷霉素钠与阿莫西林或大观霉素联合用药防控败血型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氨苄)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去除脂肪,再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定容后,供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色谱条件:Waters BEH 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1mL/L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0.3 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μg/L~500μg/L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7种β-内酰胺类药物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样品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检出限(LOD)均为1ng/g,定量下限(LOQ)均为2ng/g;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生鲜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为检测牛羊肉中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了解麻旺鸭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氨醇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流行情况。从重庆市酉阳县4个麻旺鸭养殖场采集146份泄殖腔拭子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对2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分离菌株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结果显示:共分离到大肠杆菌146株。这些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严重,耐药率超过5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完全敏感。分别有111株(76.0%)和83株(56.8%)菌携带至少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其中blaTEM(74.0%,108/146)和qnrS(54.8%,80/146)基因最为流行。63株菌同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麻旺鸭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耐药,且广泛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  相似文献   

5.
吴佳宁 《养猪》2006,(3):59-59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  相似文献   

6.
洪学 《湖南饲料》2007,(1):42-43
兽用抗菌类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药效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或丧失,甚至还可能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药物品种的针对性,争取药物之间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一、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佐巴坦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  相似文献   

7.
吕惠序 《北方牧业》2009,(22):27-27
<正>庆大霉素(又名正泰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链霉素同属一类。1药物相互作用1.1庆大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用通常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等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协同作用,例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联用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 porine c,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类的代表药物。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的菌株进行了8种动物源沙门氏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甲氧苄啶(97.4%)及磺胺甲基噁唑(94.7%)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耐药率为40%~80%),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7%,有29株菌(76.3%)同时对6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35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有30株(85.7%)为ESBLs基因阳性,共检出6种ESBLs基因,其中CTX-M型基因检出率最高(40.0%),未检出SHV和PSE型基因;共发现15种ESBLs基因型,9种ESBLs基因型组合,有16株菌(45.7%)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ESBLs基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ESBLs基因的流行模式较为复杂,提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东珠三角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E.coli)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情况,本研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251株水禽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水禽源E.coli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85%,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为24.7%和31.5%,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和萘啶酸耐药率为62.9%~89.6%。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_(CTX-M)、bla_(TEM)和bla_(OXA)的检出率分别为89.2%、78.4%和49.4%;251株水禽源大肠杆菌中均没有检测到qnrA;qnrB和qnrD检出率较低,仅为2.5%和4%,qnrS检出率为41.1%;另外,有43.0%的E.coli同时携带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较严重,而且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CTX-M)、bla_(TEM)和bla_(OXA))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oqxB)的检出率均高于49%,提示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普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指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1962年Lesher等人研制出第一个吡啶酮酸类抗菌剂萘啶酸,1963年应用于临床。此后,近三十年来,此类药发展极为迅速,大大超过了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增长率(分别为3%、4.1%),增长速度之快居各类抗菌药物之首。临床实践证明,喹诺酮类抗感染药可部分替代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作为全身感染治疗的替换药物,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尤有临床价值,因而,该类药物将在抗感染药物领域内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代喹诺酮类是萘啶酸(NalidixicAcid)、喹酸等;第二代的代…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林蛙烂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东北林蛙患病趾处分离到1株溶血性致病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对2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表明,此菌对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如(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说明可以考虑用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防治东北林蛙烂趾病。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有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每组9头。巴氏杀菌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有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15和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降低(P0.05),15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7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β-内酰胺类有抗奶提高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犊牛免疫系统,但无法确定有增强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指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1962年Lesher等人研制出第一个吡啶酮酸类抗菌剂萘啶酸,1963年应用于临床.此后,近三十年来,此类药发展极为迅速,大大超过了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增长率(分别为3%、4.1%),增长速度之快居各类抗菌药物之首.临床实践证明,喹诺酮类抗感染药可部分替代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作为全身感染治疗的替换药物,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尤有临床价值,因而,该类药物将在抗感染药物领域内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及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洛芬 ( ibuprofen,BF)又名异丁苯丙酸 ,自1 967年美国 Bouts公司创制以来 ,作为一种药理作用确切 ,疗效可靠 ,安全性高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已在人医临床广泛应用 ,截止至 2 0 0 0年国外上市的非甾体类新兽药共有 8种 ,BF是其重要代表品种 [1] ,说明其在兽医临床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 ,BF不溶于水 ,溶出度低 ,生物利用度亦低。β-环糊精 (β- Cyclodextrin,β- CD)是一种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具有特殊的环状中空圆筒型结构 ,内径 0 .7~0 .8nm,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客分子 (如药物 )形成包合物。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 ,药物与β- CD…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猪源大肠杆菌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与其多重耐药相关性,试验采集贵州省12个规模化养猪场猪肛门拭子,分离鉴定到259株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用PCR方法检测转座子及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发现,受试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为高度耐药,MIC_(90)的耐药倍数为32倍;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B表现敏感,MIC_(90)的耐药倍数为2倍,其他药物的耐药倍数介于二者之间。受试菌株多重耐药最高达7重,2重以上耐药率达到100%,多重耐药谱型共计14种,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为主,占56.97%。受试菌株转座子和整合子检出率较高,转座子及整合子表型共计20种,其中IScp1+IS26+tnpA+tnp513+intI1和IS26+tnpA+tnp513+intI1的组合类型占比最多,分别为48.48%和26.06%。本试验结果表明,插入元件IScp1与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插入元件IS26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磺胺异■唑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整合子intI1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ntI2与头孢他啶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IScp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与头孢噻呋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与庆大霉素耐药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受试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的多重耐药与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硫酸铜溶液连续诱导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抗菌药物抗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经硫酸铜诱导前后MRSA菌株(MR-YB1224、MR-YS3和MR-P318)对硫酸铜溶液及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硫酸铜诱导对菌株抗重金属基因(copA和arsB)和耐药基因(mecA,norA,ermB和aac6′/aph2″)表达的影响。连续诱导7 d后,MRSA菌株对硫酸铜溶液的MIC值均增加;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增加显著(P0.05); MRSA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MIC值变化大小依次为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氧氟沙星链霉素罗红霉素。另外,连续诱导后,MRSA菌株的抗重金属基因和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诱导对MRSA菌株抗菌药物抗性效应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结合PRIME HLB快速通过式前处理技术,优化样品前处理及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了同时提取、动态多反应监测(MRM)的测定β-内酰胺类、抗病毒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共9类38种药物残留的新方法。鸡蛋样品经80%(V/V)乙腈-水溶液(含0.02 mol/L EDTA)提取后,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38种药物在3个不同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1.4%~10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1%;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1~1.0μg/kg和0.05~3.5μg/kg。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鸡蛋中药物多残留高通量快速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5禽用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的药理学特征(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包括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近年来发展了非典型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mipen-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测生鲜牛乳中病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从郑州市附近奶牛场采集5个生鲜牛乳样本,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5个牛奶样本分离出了赫尔曼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耶尔森菌及屎肠球菌,这些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氯霉素类(氯霉素和氟苯尼考)敏感,盐酸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低至0.5μg/m L。说明这些分离菌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情况较严重,不仅对β-内酰胺类药物存在耐药性,而且对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