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石林县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正常至略多,是一个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的年景.年内春季旱情明显,雨季开始较常年正常至稍晚,汛期降偏多,8月无夏季低温天气,12月出现霜冻天气.年内四季降水利用率不均,春季是石林最容易发生干旱的季节,石林2014年降水可利用量偏少.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近50年春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气象站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计算方法,划分了3—5月各月干旱等级,统计分析了该地春季降水、气温和干旱发生的几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春季降水量少,气温高;近50年气温明显升高,而降水量变化不大,春季干旱发生几率高;干旱主要发生在牧草返青和春播生产的4—5月,20世纪80—90年代春季连年干旱持续时间长。进入21世纪后,春季降水量较稳定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的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的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8~10a的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省朝阳地区2013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气温和日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气候出现异常变化,发生了温度极端冷气候事件和降水极端偏少事件。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干旱较重,热量和光照条件比常年偏差;极端低温、干旱、局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区21个测站1961-2009年春季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资料及月平均环流特征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2009年春夏季特大干旱的响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①春旱发生在5月的几率较高。②在乌拉尔山高压脊、鄂霍次克海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的影响下,2009年春播期间正处于干旱少雨时期。③从年际变化看,前期青藏高压和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间干旱少雨的因素之一。④2009年春播期间内蒙古东部农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主要表现在5月出现了明显的旱情,5月东部农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在近30年排第2位,同时伴随持续时间较长的无降水天气。⑤2009年春季和5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图上,出现了典型少雨年的特征。这些因素对预测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内蒙古典型草原锡林郭勒牧业气象试验站1961-2006年的气候资料及1982~2006年植物物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及趋势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气候变化特征、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物候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锡林浩特地区近5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年降水变化为“少-多-少-多-少”趋势;日照时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夏季明显。(2)锡林浩特地区植物春季物候开始期延迟,秋季物候期提前或推后,生长季相对缩短。(3)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锡林浩特地区春季物候与其前旬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即气温升高,春季物候推后;秋季物候与气温的关系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即气温升高,秋季物候期提前;降水和目照对植物各物候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内蒙古化德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季降水资料,并对化德县降水变化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德县近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314.2 mm,无明显变化趋势,春季降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略有增加趋势,而夏季降水则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赤峰市春季整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充足,但温度起伏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并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造成低温冷冻害。总体来讲,光热水匹配较好,对顺利春播、作物出苗、幼苗及牧草生长有利,对交通运输、人们出行有利。预计夏季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比历年偏高1℃左右。  相似文献   

9.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08,25(1):77-81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 ℃/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时间以0.42 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 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草地干燥指数和草地蒸发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0.5 mm/10年的趋势减小,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外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10月全市气候总趋势是:气温正常略高,降水正常略少。预计春季气温正常略高,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初春气温略低,后春气温略高,回暖期正常,终霜正常;夏季气温略高,后夏有低温时段;秋季气温略高,初霜接近常年。预计春季降水正常略多,春播期有阶段旱象;夏季降水正常略少,初夏有旱象,盛夏有短时局地洪涝灾害;秋季降水略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省朝阳市1953-2012年近6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朝阳地区近60年的气温及降水等基本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出,近60年朝阳市气候变化总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稳步上升,尤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但降水变率明显增大.这些气象因子的变化对朝阳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粮食生产安全等均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国北方自然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冻害、沙尘暴,夏季持续干旱(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如甘肃静宁持续干旱时间为1971年以来仅有,许多新植果树因水分缺乏而死亡),自然灾害的大面积、长时间发生对今年北方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是低温扬沙天气导致苹果减产.2009年我国北方苹果花期普遍遭受了低温、扬沙危害,苹果授粉受精受到影响,着果率普遍不高,有的产区仅及正常年份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黄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春季平均气温大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秋季是四季中气温演变最平缓的一个季节;冬季气温变化是四季中气温变化最大的季节,气温呈曲线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大;春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仅在80年代有小幅度的上升;夏季降水量除80年代异常减少外,总体也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量则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冬季降水量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温度、降水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通辽市近3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市10个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的降水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倾向、小波分析等方法寻找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辽市降水量整体趋势减少,尤以夏季最为明显,同时通辽市降水年变率较大,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宁省朝阳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12年4-5月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春季降水变化规律,并结合当地农业环境提出了防灾减灾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区春季透雨出现时间气候频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无透雨频率最高的是建平气象站和凌源气象站,位居全省之首;2001-2012年透雨日期呈偏早趋势最显著的是朝阳气象站和喀左气象站;透雨量气候均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除老建平气象站外,其余气象站均呈现增多趋势。春季降水发生异常气候事件具有明显地域分布差别,频率最高的是凌源气象站;降水气候变化最明显的是建平气象站和凌源气象站。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度(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前半年偏冷,后半年偏暖;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正常到偏多。冬春季全区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温天气过程;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局部地区出现暴雨、雷暴、冰雹、病虫害等灾害,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干旱,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草原气候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分析了祁连山草原光能、降水、牧草资源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干旱、春季的低温风雪等气象灾害 ,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6,(3):29-30
2016年春季遇到30年一遇的低温多雨天气,给大丰区春蚕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笔者根据春季的气候特点,调查分析了春蚕的低产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退化草地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于2010年春季和夏季在希拉穆仁草原开展了浅耕翻处理对草地植被和土壤影响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浅耕翻造成了严重的风蚀和土壤粗质化;夏季浅耕翻不会引起风蚀和土壤粗质化。2)春季浅耕翻样地植被稀疏,许多根茎和幼苗干枯死亡或被风吹走。夏季降水增加,植被以一年生植物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绳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等为主,植被盖度30%;夏季浅耕翻样地耕翻后经过几次降水,羊草(Leymus chinensis)迅速生长,重要值高达0.7,成为绝对优势种,植被盖度62%。3)生长季末,春季浅耕翻样地枯落物很少,盖度不足10%,土壤有机质下降约1/3;夏季浅耕翻样地枯落物较多,盖度约30%,土壤有机质增加8%。4)2011年春季对两块样地返青情况的调查表明, 夏季浅耕翻样地明显好于春季浅耕翻样地。综合而言,夏季浅耕翻对草地的恢复作用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20.
锡林河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哲  钱虹  郝璐 《草业科学》2015,32(3):303-310
利用锡林河流域近50年径流资料,采用M-K趋势分析以及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检测了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0年期间,年径流量有微弱降低趋势(P0.05)。但分阶段看,1958-1990年30年期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进入90年代之后,径流量较前期明显偏高;21世纪初,径流量又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流域径流的年内变化呈现中纬度半干旱区特有的、分别由融雪和降水形成的双峰型径流过程。2)锡林河流域近50年来呈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的暖干化气候趋势,在大多数季节,蒸发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有下降趋势,这种特征在7月与9月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流域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改变径流的时序和量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汛期降水量的改变对流域多年径流量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冬春季气候变暖虽然导致冰雪融水增加,但只起到了辅助作用。3)流域径流系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80年代降至最低,表明同样的降水量产生的径流量在减少,进入90年代后,径流系数有所回升,之后到了21世纪初,又有明显下降。同时,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也表明,与60年代相比,径流量累积值自70年代起开始有明显的偏离,进入80年代后,偏移尤其明显,之后又有所缓和。径流系数的变化与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结果均表明,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不仅受到了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变化等也是其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