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滇东南岩溶山区4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圣诞树、滇合欢、新银合欢、刺槐4个树种不同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苗根处理方式及苗期喷云大-120等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幼树期的结果表明:树种对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最大,施肥措施和苗根处理方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而苗期喷云大-120对定植后林木的生长发育作用不明显,密度效应除圣诞树外其他3个树种还不显著。参试的4个树种中,圣诞树3年生时都已经郁闭,其最佳技术组合A1B1C1D1E1的树高、地径、冠幅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05m、4.72cm、1.79m和7.05kg,每公顷可提供薪材22678kg、绿肥和饲料24345.5kg,产值3485.08元;滇事欢的最佳技术组合A2B1C2D2E1的树高、地径、冠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84m、4.33cm、1.23m和1.26kg,每公顷可产薪材6936.8kg、绿肥和饲料1467.4kg,产值767.0元;新银合欢则不太适应试区的气候,每年都受霜冻的危害。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多用途的圣诞树和滇合欢,采用最佳的技术措施组合造林,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油松坐水覆膜造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坐水覆膜与对照相比,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提高2.38个百分点,地温提高0.7~1.6℃,油松造林成活率提高17个百分点,生长量提高16.5个百分点。因此,坐水覆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渊基金建设孔子文化纪念林项目由日本林业振兴协会投资,规划总面积160hm2,投资8000万日元。2012年10月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合格造林面积132hm2,平均成活保存率93.31%。2013年,依托项目实施,开展了一系列荒山造林抗旱综合技术应用研究,试行了低成本、易操作节水保墒造林抗旱模式。4年来,经过对同一树种同一立地条件,不同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下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筛选出了青石山区4个树种的荒山造林最佳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仅作为提高相同或相近树种应用于干旱瘠薄荒山造林成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树种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石灰岩中山区两个立地条件,包括干旱阳坡24个水保林树种,阴坡9个造林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分。结果为干旱阳坡乔木树种以樟子松、侧柏、油松得分最高,分别为4.86、4.43、4.29;小乔木及灌木树种以沙棘、翅果油树、荆条得分最高,分别为3.71、3.43、3.29;阴坡以樟子松、油松、沙地柏得分最高,分别为5.0、4.0、3.29。在选择造林树种时,除参考综合评分外,还应考虑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造林方法,以及树种特性和经济价值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1年,在实施科技战略的号召下,山西省阳泉市林业系统积极推行节水造林技术,使得在干旱年景的条件下,8367公顷的各类造林成活率保持在80%以上,为全市发展林业走出了新路。主要体现以下特点:抓生物措施节水———固本。大力发展乡土抗旱树种,合理配置先锋树种,积极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造林方式,大力进行封山育林等,共计造林2133公顷。通过发挥树种和林种自身的生物学抗旱特性,从本质上提高造林成活率。抓化学措施节水———助本。积极推广生根粉、根宝、吸水剂浸根造林3000公顷。通过化学药剂作用,促进苗…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朝阳地区大枣栽植节约用水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问题,进行了植苗袋的试验。结果表明:植苗袋造林节水19575 kg/hm~2,保墒期近2个月,提高造林成活率25%,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新型的抗旱保水造林材料——GA激活剂在干旱石质山地中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A激活剂进行的3个树种的造林效果,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5%~28%,其中,刺槐、火炬树、黄栌应用2kg GA激活剂的效果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4%、37.1%、4.8%,使用1kg GA激活剂的刺槐和火炬树分别提高了5%和19.3%。适宜用量的GA激活剂具有较明显的保水作用,经过4个月后,在0~20cm层次中,GA激活剂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是对照的1.8倍,在20~40cm层次中是对照的近0.5倍。在GA激活剂的使用上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选择用量与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生产试验,对提高塞罕坝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塞罕坝地区造林,采用机械开沟整地方式,比人工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3.7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提高19.3个百分点。提出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苗木处理方法和抚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1.
在威宁的高寒山区,经过采用撩壕整地、高标准栽植、引进红富士和新红星等新品种、加强病虫害管理等措施建立的苹果园,经过观测,提高了园地肥力,增强了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了地上树体的发育,第3年结果植株达到70%,第4年达95%,第5年全部结果,株均产量3kg,第10年以后每hm2平均产量已达到7500~15000kg,达到了优质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平县国土总面积 4 2 99 6 4km2 ,由于地形陡峭 ,高差悬殊 ,山区面积占 98% ,其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33 5 %。因此 ,退耕还林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是防灾减灾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计划用 10年时间 (2 0 0 2~ 2 0 10年 )分两阶段完成退耕还林 790 0hm2 ,发展生态林、竹林、核桃、印楝等经济林 ,届时可以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并增加森林覆盖率 1 88个百分点。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个杨树品系扦插造林和带根造林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优良速生杨树品系,为宜昌丘陵岗地发展杨树工业原料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扦插造林的保存率为64.9%,南林895杨5a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27.3,胸径28.1,材积66.7;带根造林的保存率为67.5%,鄂育杨5年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15.9,胸径23.2,材积37.1,可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试验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滩地杨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滩地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杨树光合作用与个体年龄关系密切,2年生的高于7年生的,滩地地形(高程)对杨树光合影响很大;低凹地杨树生长势差,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大行距栽植对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利;而宽行距窄株距对群体的光能利用率有利;叶片净光合速率直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AR),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的  相似文献   

16.
沙地沙棘苗冷藏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文章对一年生沙棘苗进行了冷藏处理和造林抚育试验。试验发现:冷藏可以延长苗木的保存期,使造林得以在春季干旱多风季节之后进行,避开了干旱与大风对苗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同时也降低了造林与抚育的成本。与常规造林相比,冷藏苗造林可以节省约50%左右的费用。试验还发现沙棘苗木在冷藏过程中,适度的温度控制以及冷藏后与造林前的常态恢复训练与苗木冷藏处理后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训练应该选择在阴天或阴凉处进行,避免光线直射。人工开沟深坑造林技术也是提高冷藏苗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采用高清遥感卫星数据、森林经营档案资料以及现地调查核实等方式,开展林地资源数据变更工作是近年来林地资源监测的主要手段。文章阐述2009—2019年10年间云南省林地变更及其林地监测结果,分析云南省林地资源变化原因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空间已至极限,林地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森林质量稳步提高,人工林资源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富源县“十三五”期间共上报审核建设项目使用林地83宗,经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面积161.397 5 hm2。从上报数量看,2016年以后数量逐年增长;经审核同意使用面积自2016年以后增多,并保持较大基数。对当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违法使用林地现象突出,林草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林地使用审核审批规划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不高,林草部门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压力大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叙述了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通过现地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样地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确定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监测表明,截至1999年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2.08×104km2,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35.6%。与1994年全国沙漠化土地监测结果对比,5a来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5629km2,年均增加3126km2。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而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和可治理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