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6,(2)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的、发热性传染病,病势迅猛,一般为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但可造成牛生产性能下降,仍不容忽视。文章就牛流行热的预防与治疗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养殖同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3)
牛流行性感冒和牛流行热是牛常见的两种传染病。笔者10年来利用中草药治疗牛流行性感冒和牛流行热,疗效较好。对治疗方法和治疗病例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彩华 《畜禽业》2022,(8):90-92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速度快、病程短,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分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变化、诊断情况等,提出几点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相关的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5,(10)
<正>奶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以体温突然升高、呼吸促迫、流泪,常伴有出血性胃肠炎和运动障碍,站立不起的症状,故又称为坐脚瘟。本病多发于7—10月份,病势迅猛,发病面广,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性。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暂时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突然发作,有周期性。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低。笔者就经历几个流行周期和临床诊疗积累,谈几点防治体会,供同行参考。1病源及传染途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暂时热病毒(BEFV),病毒以库蠓、疟蚊等为传播媒介,患病牛也是传染源,一般不传染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6.
杨金华 《畜禽业》2015,(4):76-77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称之为"牛流感";因病程短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3 d恢复正常,又称为"三日热"。该病虽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因大群发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给养牛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要引起养畜户和兽防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就2008年以来,牛流行热的发病,诊断,治疗收集整理了186例,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以3~5岁的黄牛易感性强,乳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疾病,也称之为:"三日热"、"暂时热"。临床表现为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汁,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病程2~3 d,呈良性经过。但传染力强,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0,(7)
牛流行热(三日热、暂时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引起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就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未央区2004年牛流行热的发生和诊疗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郭杰  周伟龙 《畜禽业》2005,(1):44-4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有些病例见肩胛肌和臀部肌肉震颤,重者可能出现运动障碍,也有町能因发烧引起乳房炎,严重者继发问质性肺气肿即颈部、肩胛周围、背部皮下串气形成不同程度的气肿为特征,也有可能继发肺水肿,最后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卧地不起以致瘫痪。  相似文献   

10.
马达志 《畜禽业》2023,(1):61-63
春季是部分牛疾病的高发期,如牛肺疫、牛流行热、牛口蹄疫等,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阐述了春季牛疾病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春季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的诊断主要依靠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和病原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能够作出初步的诊断,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对该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10)
牛流行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青年牛易感,犊牛和高龄牛发病率低;病牛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可维持3 d左右,之后自行恢复正常;该病死亡率低,剖检病变以呼吸道异常表现为主;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裂解苗等,可在每年夏季到来前免疫;扑灭吸血性昆虫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治疗可采用退热、补水和强心方案,配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11)
正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暂时热,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热性、流行性极强、发病季节明显的疾病,在自然环境下它主要感染牛。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伴有咳嗽、流涎、跛行、不食、反刍停止、双眼流泪、鼻孔初流清涕后随病症加剧流出黄色浓稠分泌物,小便赤黄、大便带血或附有黏液物,四肢疼痛僵硬常卧地不起,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据有关资料记载每两至三年将大面积流行1次,感染率达95%以上。每年7~9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10)
<正>从我国养牛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危害牛群的疫情渐趋复杂。在这种情形下,相关产业的研究与技术人员需要对牛病的流行特点做以总结,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1牛病的流行特点1.1牛流行热病的流行特点在前几年,牛流行热病极为盛行,在我国很多区域都有病例出现,给养牛业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牛流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中旬-9月上旬,我市白河流域的部分奶牛养殖场(户)陆续发生了牛流行热,据临床诊治和疫病调查已发病奶牛525例,治愈470例,死亡55例,治愈率为89.3%,死亡率为10.7%,发病率约占奶牛群的35%,经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灭源、中药防治、杀灭传播媒介,很快控制了疫病.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5)
为加强对牛结核病的监测力度,保障钦州市牛养殖业,特别是奶水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广西钦州市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方法,在2018-2020年连续3年对辖区内牛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3年累计检测牛6 005头份,其中肉用、役用、种用牛1 827头份,奶水牛4 178头份,牛结核病阳性率均为0%,表明钦州市牛结核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2,(1):113-114
为了有效防治牛疙瘩皮肤病,为此,在牛养殖过程当中,必须要对牛疙瘩皮肤病防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少牛疙瘩皮肤病带来的不利影响~([1])。结合实践,从牛疙瘩皮肤病的发病原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治疗、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更好地防治牛疙瘩皮肤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8)
牛传染性口炎又称牛丘疹性口炎,引发该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其主要特征为病初体温升高、流涎,随后口腔黏膜、舌黏膜、齿龈坏死、溃疡、脱落。根据近年来对患牛的诊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的观察,结合中西兽医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7)
牛结核病作为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消耗性强、慢性等特征,对牛等家畜危害较大,一经发现,需要将疫情进行上报,以免延误对牛肉制品以及牛养殖造成安全威胁,与此同时需要更重的一点是做好对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对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以及病理情况进行诊断以及预防有较大的难度,为保证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牛结核病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1)
牛感染绦虫病之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育不良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痉挛、贫血等现象,最后导致牛死亡。强化牛绦虫病防治,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分析了牛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牛绦虫病的临床诊断,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防治策略,希望能为提升我国牛绦虫病防治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