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山东某貂场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的水貂肝脏等组织病料,通过RT-PCR检测呈CDV阳性,且无水貂细小病毒存在,将病料接种原代CEF细胞、传代系Vero细胞和DF1细胞3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优化细胞培养条件,最终在Vero细胞上传代培养成功,出现露珠状典型细胞病变(CPE)。分离毒应用RT-PCR、PCR产物测序、抗体中和试验(S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病毒包涵体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了CDV的鉴定,结果显示CDV阳性,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水貂CDV,并将其命名为CDV LD-1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易于犬瘟热病毒(CDV)培养增殖的细胞系,试验采用BHK-21细胞为亲本细胞,将表达水貂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的真核表达质粒pDisplay-mink SLAM转染到细胞中,通过G418压力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等方法成功构建出稳定表达水貂SLAM的单克隆细胞系BMS,并采用间接荧光免疫和PCR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应用该细胞系可有效提高CDV分离效率,并成功分离得到山东诸城水貂、狐狸CDV各1株。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我国犬瘟热病毒的流行性特点及阐明该毒株的基因特征与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用表达SLAM受体的犬源Vero细胞系对犬瘟热病毒分离培养,并从南通、安徽两地收集的疑似犬瘟热病料(肺,脾)中分离出一株犬瘟热病毒,运用RT-PCR、病毒的半数感染量(TCID50)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分离株为犬瘟热毒株,命名为CDV-NT-1。利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此分离株的全基因组cDNA,用DNAStar软件比较CDV-NT-1分离株与GenBank上其他典型CDV毒株的同源性,并用Mega7.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DV-NT-1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 544 bp;CDV-NT-1与野毒株的同源性在97.6%~98.5%,而与疫苗株Snyder Hill、Phoca、Onderstepoort的同源性只有92.1%,CDV-NT-1与Asia-I位于同一分支,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属于Asia-1型。本研究结果为CDV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从山东省诸城市疑似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感染貉的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病料的研磨上清液中分离出1株病毒。分离株经Vero细胞传至第4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毒力测定、血清学、RT-PCR检测及测序、回归动物试验证明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命名为CDV诸城分离株(CDV-ZC)。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DV-ZC株全基因(KJ994343)与标准美洲型犬瘟热强毒株A75/1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5%,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CDV3等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1.6%~92.0%。血凝素(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ZC株与国内野毒株LN(13)2、GP株等以及日本野毒株UENO、HAMA等共同归属于Asia-1型,在H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受体结合区即542~544位增加了1个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N-X-S/T)。致病性强毒株CDV-ZC的成功分离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加深了我们对当前中国CD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为CD的有效预防、诊断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又称为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犬瘟热病毒(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g SLAM)的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g SLAM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 IRESpuro3中,并在该基因的3'端引入Flag标签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构建了重组质粒p IRES3-g SLA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及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PPRV病毒(r PPRV/GFP)感染鉴定后,筛选到稳定表达g SLAM基因的细胞系。r PPRV/GFP感染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无论是否有嘌呤霉素压力的存在,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20代,仍能稳定表达g SLAM蛋白。由于g SLAM氨基酸序列与犬的同源性较高,以表达GFP重组CDV强毒株(r CDV/GFP)感染该细胞系,病毒可以感染且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表明该细胞系可用于CDV强毒分离和致弱机制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当前犬瘟热的流行毒株,试验选取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疑似犬瘟热发病死亡水貂的肺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将研磨匀浆后的上清液接种于稳定表达犬瘟热SLAM受体的非洲猕猴肾细胞系-Vero/DogSLAM(VDS),通过病料的处理、VDS细胞的复苏与培养、病毒的分离与培养、病毒TCID_(50)的测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用序列比对的方法与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H蛋白(CDV-H)和SLAM受体结合区(RB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CDV-H蛋白间接免疫荧光(IFA)的方法检测荧光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Vero/DogSLAM(VDS)细胞上接种病毒培养24 h后,80%~90%的VDS细胞出现合胞体病变(CPE),分离到的病毒TCID_(50)达到1×10~(5. 23)/(100μL),同时检测的CDV-H和SLAM受体结合区(RBS)序列比对分析一致,同源性为98%以上,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抗CDV-H蛋白的特异性绿色荧光,RT-PCR成功扩增出H基因部分片段。说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犬瘟热毒株,将其命名为LNDL(17) M4株。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一株表达狂犬病病毒(RV) G蛋白的重组犬瘟热病毒(CDV),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分离的CDVSnyder Hill疫苗株为基础,在CDV P和M基因之间插入RV弱毒疫苗株ERA G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CI-CDV-RVG及表达CDV 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 CI-CDVN、p CI-CDVP和p CI-CDVL,将重组质粒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细胞,拯救获得了表达RV G蛋白的重组犬瘟热病毒(rCDV-RVG),将该重组病毒在Vero细胞中传代,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RV G基因能够在r CDV-RVG中稳定存在并正确表达。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显示,重组病毒在Vero细胞中的增殖效率与拯救的亲本病毒r CDV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CDV Snyder Hill株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潜力,为研制高效、安全、廉价的CDV-RV二联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疑似犬瘟热病例进行临床诊断与确诊,试验应用犬瘟热病毒(CDV)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检测板进行检测,对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取肝脏、脾脏、肺脏、胃肠道及淋巴结等病料研磨匀浆,接种Vero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感染细胞中病毒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病料接种Vero细胞24 h后出现细胞融合、形成空斑、细胞变圆及脱落等细胞病变(CPE);经RTPCR检测,扩增出病毒基因特异性片段,片段大小为335 bp。说明Vero细胞对CDV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是体外分离培养CDV的一个有效细胞系。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病毒在不同组织细胞上增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犬瘟热病毒(CDV)分别接种于长满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犬肾细胞系(MDCK),观察其病变时间、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RT-PCR鉴定和TCID50测定。结果表明,CDV在这3种细胞上均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在Vero细胞上产生病变的时间短,病变明显,且TCID50最高;RT-PCR检测CDV在不同细胞上的病毒培养液,均能扩增出337bp的片段;CDV在Vero细胞上的增殖滴度明显高于在CEF、MDCK细胞上的增殖滴度。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3种细胞中,Vero细胞最适宜培养CDV,所获得的CDV的毒价最高,病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ignal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 SLAM)又称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全基因合成的gSLAM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IRES2-GFP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2-gSLA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经G418筛选后,筛选到稳定表达gSLAM基因的细胞系Vero-gSLAM,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10代,仍能稳定表达gSLAM基因,PPRV N75/1病毒株可以感染且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相比在Vero细胞上10-4.65 TCID50/0.1 mL的毒价,在Vero-gSLAM上为10-5.75 TCID50/0.1 mL,其毒价有所提高。该细胞系可用于PPRV强毒分离和致弱机制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犬瘟热病毒基质蛋白(M)的细胞系,从犬瘟热病毒狐狸源分离毒株SD16F中扩增出M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的Xho I/Not I位点处。重组质粒经PCR、Xho I/Not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Vero-SLAM细胞,利用G418抗性压力筛选阳性细胞,并采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转染细胞中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I-neo-M,瞬时及稳定转染Vero-SLAM细胞后,RT-PCR和IFA能够检测到M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且G418筛选后细胞与其亲本Vero-SLAM细胞生长特性基本一致,表明获得1株能稳定表达M蛋白的细胞系,命名为Vero-SLAM-M。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病毒的分离效率,本试验设计构建了能够表达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上皮细胞Nectin4受体的Vero细胞。为增加蛋白定位的准确性并易于鉴定,使用Igκ信号肽替换原有信号肽序列并添加了HA标签,在Nectin4 ORF后串联IRES-Puro序列并连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得到完整的转染载体pCI-N4。不同浓度嘌呤霉素孵育Vero细胞得到最小筛选浓度为6 μg/mL。pCI-N4重组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使用6 μg/mL嘌呤霉素筛选,5~7 d后出现具有抗性的细胞簇,有限稀释法连续单克隆纯化3代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构建细胞系传代至15代能检测到Nectin4 mRNA转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细胞得到约60 ku目的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纯化细胞蛋白表达丰度高且表达均一,激光共聚焦观察Nectin4目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说明筛选的Vero-Nectin4细胞系能够稳定表达,表达蛋白能够满足作为CDV受体的结构要求。临床CDV阳性病料经研磨滤菌处理后接种构建细胞系能够产生典型的合胞体细胞病变,Vero对照组盲传3次未有病变。分离毒株TICD50=10-5.9/0.1 mL。构建的Vero-Nectin4细胞系可用于CDV分离。  相似文献   

13.
一株水貂犬瘟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有效防治犬瘟热的流行,对临床一水貂犬瘟热疑似病例,取其肝、脾、脑等组织研磨后接种Vero和BHK细胞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一系列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了大小约150 nm的副黏病毒样粒子。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鹅、鸡、小鼠、家兔、山羊、猪红细胞均无凝集性,该分离株的毒价TCID50为10-4.87;分离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的核酸型为RNA。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接种病毒的BHK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对分离株和对照毒株分别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得到与预期扩增片段(294 bp)相符的核酸电泳带,充分证明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消除组织培养中某些干扰因素,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直接从水貂病料中分离出3株犬瘟热病毒,即QM—CDV、YM—CDV和ZM—CDV,并以3株国外犬瘟热弱毒作为参考株,对所分离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QM—CDV、YM—CDV和ZM—C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也可在猴肾传代细胞(Vero)和人羊膜细胞(FL)上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和纤突,直径在130~180nm之间;细胞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与国外弱毒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分离毒株的水貂病料经脑内接种均使幼犬发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采用Vero/SLAM细胞,从疑似犬瘟热病毒(CDV)感染犬的眼鼻分泌物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细胞病变(CPE)观察、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CDV,命名为BJ16B2。对其H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BJ16B2株属于Asia-1型;潜在N-糖基化位点分析,共有9个位点,且在309~311位点,为强毒株。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BJ16B2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7%~99.5%和86.5%~99.5%。其中与Asia-1型SY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与疫苗株Snyder Hill、CDV3、Convac以及Onderstepoort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6%~91.1%和90.3%~91.4%。强毒株BJ16B2的成功分离以及对其H基因序列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当前中国CDV流行株变异情况,为CDV毒力变化和宿主嗜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貉源犬瘟热毒株,从取皮期乌苏里貉肺脏中收集巨噬细胞,通过ELISA试验筛选阳性样本,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获得1株貉源犬瘟热病毒.提取RNA进行RT-PCR和F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证明,该毒株确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R-20/12.为下一步的貉源犬瘟热疫苗的研究与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Vero细胞从临床疑似患犬瘟热的犬组织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提取细胞培养物RNA并扩增克隆分析N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毒株接种于Vero细胞后,出现了典型的细胞病变;对接种病料后的Vero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287 bp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犬瘟热病毒弱毒(Onderstepoort和Snyder Hill)的同源性为95.5%~96.9%,与标准强毒株(A75/17和2544/Han95)及野毒株(XJ-4、ZJ7、98-2646等)的同源性较高,为97.2%~99.0%,证明该毒株为犬瘟热病毒野毒株,命名为QD10。  相似文献   

18.
应用MDCK细胞从吉林某地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疑似发病犬肺脏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分离毒株经MDCK细胞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合胞体细胞病变(CPE)。经病毒形态观察、理化特性鉴定、RT-PCR和直接免疫荧光鉴定可知该分离毒株为犬瘟热病毒(CDV),命名为CDV-JT1;动物试验表明,试验犬接种CDV-JT1后21 d内都出现典型的犬瘟热症状;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JT1株的H基因与中国分离株CDTaiChung株、TN株、SHLJ(07)1株、日本Hamamatsu株、Ueno株、Yanaka株和KDK-1株在基因型上同属于Asia-1型。CDV-JT1株含有包括CDV野毒株特有的309~311位在内的8个潜在的N-连接天冬酰氨糖基化位点。CDV-JT1强毒株的分离成功,对进一步开展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狐犬瘟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通过观察接种分离病毒细胞的细胞病变(CPE)情况,结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对从疑似犬瘟热死亡的蓝狐脾脏中分离出的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使培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提取感染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出1 044 bp的融合蛋白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值相符;分离毒株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10株犬瘟热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9%~9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7.7%。说明分离株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20.
貉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大庆某貉养殖场病貉的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病料接种 Vero 细胞 72 h 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分离株可以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 1∶25;分离株对氯仿、乙醚敏感,对酸和热抵抗力弱,可以凝集鸡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RT-PCR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287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经测序发现与MS01株的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DQ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