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高速铁路建设中占用的临时用地的现状入手,针对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特点,分析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损毁类型,研究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复垦技术,提出复垦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完善土地复垦管理政策,促进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后期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的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4.
煤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被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将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煤矿区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园、草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本文通过对位于现已废弃的海州露天煤矿内的井工开采煤矿——兴海西部煤矿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待复垦土地中已损毁的土地复垦为灌木林地,沉陷区复垦为原地类,主要采取监测措施,对于沉陷严重地段将利用原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进行治理。该评价可以为同类煤矿的编制复垦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璧山区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与人口的城镇化失调已久,厘清内在的变化机理,是协调人地结构矛盾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采用增长弹性系数法,利用2004-2014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和人口数据,分析二者的关系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182.5%,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率4.12%,二者增减幅度差距大;2)城镇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8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加,有土地城镇化倾向,且城镇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3)农村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17,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慢于农村人口的析出;4)城镇人地关系与农村人地关系变化剧烈的地区分布存在一致性,形成以璧山主城为中心的向相邻街镇震荡的环形格局.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减决定了农村人地关系是否协调,应加强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整治.另外,应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确定有覆土需求的地块,是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采用信息熵法构建了规划期内山地丘陵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划定近期覆土区、中期覆土区、远期覆土区.结果表明:1)基期(2013年)至规划期(2020年),非农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覆盖了研究区大部分区域,覆土区总面积为648.27hm~2;2)基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采用熵权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2013-2020年江津区覆土优先度综合分值Q,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近期覆土区,0.35≤Q0.49的覆土区域划为中期覆土区,Q0.35的覆土区域则划为远期覆土区;3)近期覆土区覆土迫切性较高,具有较强的社会可行性,应优先安排耕层土壤覆土工程;中期覆土区优先度次于近期覆土区,为后备覆土区域;远期覆土区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说该区域覆土迫切度较低,覆土社会可行性不高.因此,覆土改良不仅要考虑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还应考虑社会条件和用地条件,而确定合理的覆土时序和覆土区域则关系着耕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工程的投资、工期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动态度模型和区域差异模型,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规划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及耕地变化情况,探讨该地区未来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及其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潜在威胁.建议将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中,对规划占用的耕地进行质量评价,调整土地规划方案,从源头上降低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耕地保护作出一定贡献,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艳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2-6453
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是实现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根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认为目前我国煤矿区存在着影响土地复垦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理论、政策和历史因素等。对此,应加强土地复垦理论和技术经济的研究、土地复垦技术的推广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形成煤矿土地复垦的支撑体系,促进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92-8695,8698
在对矿山土地复垦主要阶段(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设施完备和生物多样性重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损毁土地类型(排土(岩)场、塌陷地、露采场、尾矿库、矸石山、赤泥堆场和工业场地)的土地损毁特点、土源类型、复垦措施等,构建了基于土地复垦质量过程控制的3级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的一级项目有4个,包括地貌重塑工程、土壤重构工程、植被重建工程和设施配套工程,二级项目有15个,三级项目共38个。该研究可为规范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加强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京大高速公路建设期间部分临时用地的类型、分布和面积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特征和破坏程度 ,提出了公路建设中临时用地的复垦原则和标准。并根据临时用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 ,探讨了临时用地的复垦技术及其对复垦土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铁路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土地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尤其在西北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选择适当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适宜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额哈铁路(新疆段)的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水源保证构建评价体系,为后期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杂系统理论,以徐州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进行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系统分析法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等建立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概念模型,构建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垦项目系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对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结果,基本能够综合反映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煤矿区景观重建与土地复垦的技术、法律法规、复垦目的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找出了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煤矿区景观重建和土地复垦方面的差距,并对未来景观重建与土地复垦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是对临时使用土地造成损毁后实施有效复垦的重要依据。本文按照复垦方案编制的框架内容,从分类编制方案、做到精准施策;充实背景概况,加强选址论证;做实基础数据,理顺设计逻辑等方面,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和路径,同时对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前编制后各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对新时期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输气管道建设项目均为线状工程,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输气管道建设项目的临时土地复垦,原则上应保持损毁前的土地使用类型,并保证土地质量不降低。本文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6个土地特征参数,确定复垦方向,划分复垦工作区,对燃气管道工程的合理复垦、高效使用土地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黄淮海平原的沛北8矿为研究区域,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受煤炭开采的影响,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均未达到一等,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多数评价指标与土地生态质量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其中工矿用地比例、土地损毁(压占、塌陷、废弃)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尤为显著。需要政府和采矿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转变"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土地生态质量的防治和保护,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程,实现沛北8矿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丽江市核心范围为研究区,对其1996、2006及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以Google Earth 19级高分辨率影像图对结果校正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1996-2006年,冰川雪域向林地转换明显,旱地向建设用地转换趋势明显;2006-2016建设用正向转换明显,其中水田是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林地一直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比例保持64%以上.20年间,城镇景观用地的扩张蚕食了周围的优质农田景观用地,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区位特征.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化,景观蔓延度指数和破碎度呈联动变化,先增后减,香浓多样性指数则先减后增.旅游综合收入、政策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区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复合型"生态-遗产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