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是关键,只有提高雏鸡成活率,才能保证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切实的生产措施。1雏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雏鸡养殖环境差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由于雏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养殖场对温度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对雏鸡的生长产生影响。温度过低时雏鸡为了取暖而采取扎堆的方式,很容易发生挤压造成雏鸡死亡,温度过高时  相似文献   

2.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一个关键环节,育雏的成败直接影响着雏鸡成活率和后备鸡的质量,进而影响成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雏鸡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力低,同时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3.
1温度要求雏鸡长到15~20日龄,其体内温度控制功能发育渐趋完善,这时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如果在此之前保温设施达不到雏鸡对外界温度的要求,雏鸡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也难于存活。刚出壳的雏鸡,腹部还残留着尚未被吸收的蛋黄,在出壳3~7天内,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这些剩余蛋黄。如果雏鸡得到适宜的温度,将有助于剩余蛋黄的吸收,从而增强雏鸡的体质,提高成活率,尤其在孵化不良而弱雏较多的情况下,提高育雏的温度更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繁育家禽的经济效果,很多取决于它的环境条件。禽舍的空气温度就是其中之一。雏鸡对温度的变化就特别敏感。幼龄雏鸡缺乏体温调节就是说明了这点。空气温度低,它们很快感到寒冷。空气温度高,它们很快就感到热,观察证明,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的生长和发育同样是有害的。如果雏鸡所处的房间的空气温度高于培育雏鸡的最适宜的温度,体温就不能很快  相似文献   

6.
<正>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雏鸡生长过程。因此,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天生喜欢紫色与橙色,不喜欢绿色,本实验通过对绿色、橙色与白色饲养环境下的饲养对比,探求饲养环境颜色对育雏的影  相似文献   

7.
冬季寒冷的环境条件给肉用雏鸡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困难,尤其育雏成活率较低,但只要创造条件,管理得当,同样也能把育雏工作做好,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本人在生产中关于冬季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选择优质的鸡苗 要从正规化、质量好、信誉高、无种蛋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种鸡场引进苗鸡。健雏应该是敏捷、毛干燥光亮、眼睛明亮、发育一致等。常见其7~10日龄的成活率较高。进雏前,鸡舍及鸡舍内所有用具和设备应全面清洗、消毒。按雏鸡强弱分成若干小群饲养,每群300~500羽为宜。2 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肉鸡饲养周期短,对温…  相似文献   

8.
正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成年鸡的质量、生产性能等。对蛋鸡养殖户来说,要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培育出优质的雏鸡。掌握雏鸡的生理特性,充分发挥本身潜力①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的体温为38~39.5℃,4日龄时开始缓慢上升。因此在进雏鸡时第一天室内温度不能低于37℃,在一周内不能少于35℃。雏鸡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8周龄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能力。所以在3周内必须有保温措施,8周内环境温  相似文献   

9.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肉鸡生长过程。因此,养好雏鸡必须从育雏抓起,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  相似文献   

10.
刚出壳的雏鸡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养殖户除了做好日常饲养工作外,还要注意调控温度和湿度,给雏鸡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本文对雏鸡养殖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提高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由于饲养者缺乏有关知识,不了解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育雏温度的重要性,不采取有效措施使育雏达到较高的育雏温度,从而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新生雏鸡体温低,体表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温度湿度适应能力弱,需要人工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是否适当,直接影响雏鸡活动、采食、饮水和营养的消化吸收,关系到雏鸡的健康和发育。如果雏鸡处于高温低湿的环境下,不但影响卵黄的吸收。而且影响羽毛的生长,而环境湿度过高时,垫料、饲料容易发霉,病毒、病菌容易滋生繁殖,进一步诱发球虫病和其他疾病。但在育雏过程中,温湿度不易控制,易出现过低或忽高忽低的情况,这严重影响到育雏的效果,并带来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13.
育雏的成败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并且关系到成鸡的质量与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然而,雏鸡神经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外界温度适应能力差,体小且弱,抗病力也较低;同时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雏鸡消化能力弱,所以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近3年3000多只雏鸡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成败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鸡场经营效益有密切的关系。而育雏温度是培育雏鸡的首要条件,如何给雏鸡创造一个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呢?笔者结合平养育雏方式中使用半自动电热保温伞的经验浅谈这方面的技术要点。使用半自动电热保温伞的好处有三点:⑴温度便于控制,无不良废气、废物产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雏鸡生长环境。⑵雏鸡育成成活率高,一般可达到96%。⑶可节省劳动强度,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1使用半自动电热保温伞的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的目的是提高成活率,控制体重,获得较高的骨架和体重均匀度,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育雏期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各项舒适的环境条件,使雏鸡便于饮水开食,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及羽毛生长在最优良的环境中发育良好,并且在早期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完美的育雏管理能让遗传潜力完全发挥,为达到此目标,现代肉种鸡育  相似文献   

16.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和发育,还关系到成鸡的生产力高低。由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只有综合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初生的雏鸡,机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绒毛稀短不能御寒,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病原的抵抗力差,因此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雏鸡6周的均匀度和成活率是衡量育雏阶段的两个重要指标。要想有好的生产性能,关键是在育雏阶段。育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育成期的生长均匀与预产期的生殖系统发育状况,而且最终影响到整个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雏鸡阶段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免疫水平低,抗病力弱,必须通过人为创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要十分重视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而要提高种鸡育雏成活率,又涉及到环境、卫生防疫、饲料,保健用药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成年鸡的质量、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对鸡场来说,要想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必须培育出优质的雏鸡。  相似文献   

20.
绿壳蛋鸡在饲养过程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体弱,对环境变化敏感,所以育雏技术直接影响绿壳蛋鸡的成活率,是养鸡生产成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