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蒙古马超群的耐力性能形成的分子机理,试验对蒙古马训练前后肌肉组织中肌球蛋白(MHC)-Ⅰ和肌钙蛋白1(TNNC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6匹2岁的雌性蒙古马为试验对象,以自然状态和耐力训练后的状态为变异因素,采用q PCR的方法检测经耐力训练后蒙古马肌肉中MHC-Ⅰ和TNNC1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训练后蒙古马肌肉中MHC-Ⅰ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而TNNC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蒙古马高负荷运动训练前后转录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本试验对6匹进行了4个月高负荷运动训练的蒙古马进行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后两个时期采集肌肉样品,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肌肉样品建立转录组文库,对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寻找训练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通路及相关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在转录组筛选到的1 10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99个在训练后发生下调,803个发生上调。这些差异基因被注释到3 398条GO term上。其中与运动学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有:肌肉结构发育、心血管系统发育、循环系统发育、肌肉组织发育、肌肉器官发育、肌肉收缩和肌肉细胞分化等。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被富集到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收缩、钙信号通路、肌动蛋白骨架调节等与运动相关的193条通路中。本研究结果为探究蒙古马强耐力的基本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理解蒙古马运动学特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蒙古马高负荷运动训练前后COX4I2、FABPpm和CAV-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实验选择3匹5岁雌性蒙古马,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为期4个月的强度递增高负荷运动训练后蒙古马臀中肌3种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训练后蒙古马肌肉中COX4I2和FABPpm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CAV-1基因表达量也有升高(P>0.05)。可见,COX4I2、FABPpm和CAV-1基因与蒙古马的运动能力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肌钙蛋白不同亚型在肌纤维增殖与类型转变上的作用和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NNC1基因和TNNC2基因在25日龄、70日龄和150日龄三个生长阶段的大白猪和山西黑猪的背最长肌、腰肌和股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基因在大白猪和山西黑猪的三种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极显著差异。TNNC1基因在大白猪的背最长肌和腰肌中的表达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大白猪上,TNNC1基因在25日龄时的背最长肌和腰肌中表达量最高,在150日龄时的表达量降到最低水平;在山西黑猪上,TNNC1基因在25日龄时的股肌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而在70日龄时的腰肌、70日龄时的股肌组织、150日龄时的股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大白猪上,TNNC2基因在25日龄时的背最长肌和150日龄时的股肌中表达量较高;在山西黑猪上,TNNC2基因在70日龄时的腰肌和股肌中表达量较高。说明TNNC1基因与TNNC2基因在肌纤维发育与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检测肌纤维类型的分子标记,为探索猪的肌肉发育和改善肉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TNNC2基因的肌肉表达量与绵羊TNNC2基因型的关联性,试验选取不同TNNC2基因型滩羊骨骼肌,研究TNNC2不同基因型个体TNNC2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表达量显著低于DD、TD个体(P0.05),同时TT基因型背最长肌嫩度高于DD、TD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肉牛CREB转录激活因子2(CRTC2)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不同品种和月龄的表达情况,探讨CRTC2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利用qRT-PCR技术检测CRTC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月龄的表达规律;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对CRTC2蛋白进行定量定位分析,探讨CRTC2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布莱凯特黑牛胰脏中CRTC2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睾丸中CRTC2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低;CRTC2基因在不同时期随着月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其中2和6月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0和18月龄(P0.01),18月龄表达量最低;4个月龄布莱凯特黑牛的CRTC2表达量均高于鲁西黄牛,且2和6月龄品种间差异极限著(P0.01);CRTC2蛋白随着月龄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2月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P0.01),18月龄相对表达量最低;4个月龄布莱凯特黑牛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鲁西黄牛(P0.01)。提示:CRTC2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的肌原纤维中表达,可能参与动物的早期分化和生长相关过程,对调控肌肉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蒙古马高负荷调教训练前后MSTN、CKM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首先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4个常用内参基因(TTN、18s r RNA、GAPDH、β-actin)在臀中肌内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内参基因后,对MSTN、CKM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蒙古马臀中肌中稳定度依次为GAPDH(1.087)β-actin(1.211)TTN(1.285)18s r RNA(1.460),选取稳定度最高的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高负荷运动训练后MSTN基因m RNA表达量较训练前上调,而CKM基因则下调。本研究为蒙古马运动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揭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中的时空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ACTC1基因在肉牛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等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CTC1基因在24月龄成年秦川牛13种组织和4日龄新生秦川牛12种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同时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在秦川牛成肌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0、2、4、6、8 d)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骨骼肌中次之;除瘤胃和肾脏外,24月龄成年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4日龄新生牛(P0.05;P0.01);ACTC1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成肌细胞分化第2、4、6和8天ACTC1基因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是第0天的2.6、4.7、5.6和4.2倍,这与成肌细胞的分化速率一致;在脂肪细胞中ACTC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先降后升,第2、4天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分化第2天开始表达量随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增加而增加。ACTC1基因在不同年龄牛肌肉组织(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特性与肌细胞分化整体趋势一致;另外,ACTC1基因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规律。综上所述,推测ACTC1基因可能会影响牛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CKM基因编码区序列在蒙古马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发现在所检测的50匹蒙古马中未发现多态位点。另外,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运动时期的蒙古马骨骼肌中CKM mRNA的表达量进行了研究,发现从未训练过的蒙古马在长距离急性运动刚结束及运动后的恢复期(4 h后),CKM mRNA的表达量均发生了下降;但训练和骑乘过的蒙古马与从未训练的蒙古马相比,CKM mRNA的表达量发生了显著的下降(P<0.05),说明蒙古马CKM基因的表达与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0日龄或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新疆巴什拜羊肌肉和脂肪MSTN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2-ΔΔCT方法分析不同生长阶段MSTN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以期获取MSTN基因在不同月龄巴什拜羊的表达规律,同时丰富与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生、3月龄新疆巴什拜羊肌肉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1、2、4、5月龄(P0.01),1月龄的表达量又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月龄(P0.01),2月龄显著低于5月龄(P0.05);初生时新疆巴什拜羊脂肪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4月龄和5月龄(P0.01),1月龄MSTN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月龄和3月龄(P0.01)、极显著低于4月龄和5月龄(P0.01),5月龄MSTN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4月龄(P0.01)。表明巴什拜羊肌肉生长发育在初生时较快,在1月龄和2月龄生长发育较慢,3月龄生长发育最快,随后生长发育趋于平稳;脂肪的生长发育在初生后略快于1月龄,2月龄和3月龄的生长发育较快,4月龄较慢,5月龄生长发育慢于其他各月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甜菜碱对瘦素缺陷(ob/ob)小鼠肌肉组织中脂质沉积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本研究将12只同批次6周龄雄性、健康、体重差异不超过1g的ob/ob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小鼠饮用纯净水,试验组小鼠饮用的纯净水中含1%甜菜碱。1个月后脱颈处死,采集肌肉样本,利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ob/ob小鼠肌肉组织中脂质沉积情况;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利用q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补饲甜菜碱后ob/ob小鼠的体重增加量、肌肉组织中脂质沉积、禁饲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2)补饲甜菜碱后,ob/ob小鼠肌肉中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acylglyceride lipase,ATG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ter 4,GLUT4)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3)补饲甜菜碱后,ob/ob小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4)补饲甜菜碱后,ob/ob小鼠肌肉中脂肪酸合成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ACS)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脂肪酸氧化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酰基辅酶A氧化酶(acyl-CoA oxidase2,ACOX2)、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long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ACADL)、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posase,CD36)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ob/ob小鼠补饲甜菜碱后,肌肉组织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降低、脂肪酸氧化基因表达升高,同时肌肉组织脂肪酸含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肉组织脂质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FGFR)基因FGFR1、FGFR2、FGFR3、FGFR4在简州大耳羊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FGFR3和FGFR4在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试验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检测各受体基因在简州大耳羊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检测了FGFR3和FGFR4在不同发育阶段简州大耳羊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各FGFR基因均在各检测器官组织中广泛表达,FGFR1和FGFR2在肺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组织(P0.01),FGFR3和FGFR4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组织(P0.01)。FGFR3和FGFR4在山羊肌肉组织发育过程中均持续表达,且均在育成羊臂三头肌中出现表达高峰。  相似文献   

13.
牛的肌肉发育是涉及众多基因表达及网络式调控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牛肌肉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并不完善,因此,挖掘与牛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可为进一步阐明隆林黄牛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隆林黄牛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出生后6月龄和18月龄背最长肌中HDACs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DACs家族基因在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阶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2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组织中,HDAC7、HDAC8、HDAC10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其余HDACs家族基因的表达都显著上调,其中,HDAC11在18月龄肌肉组织的表达量最高(P0.000 1),且HDACs家族基因在牛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保持高表达水平。由此推测,HDACs基因在黄牛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作为后续骨骼肌发育研究中的表观遗传修饰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快肌肌钙蛋白(Troponin C Fast Skeletal Muscle,TNNC2)是骨骼肌快肌收缩过程中重要的调控蛋白,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为系统地检测了TNNC2基因在新生秦川牛和成年秦川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小肠、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肾周脂肪、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等13种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同时分析了其在体外培养的牛骨骼肌成肌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TNNC2基因在牛快肌组织(背最长肌、后腿肌等)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等),在成年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新生牛,而成年牛和新生牛在脾脏和瘤胃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随着成肌细胞的分化,TNNC2基因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综上,TNNC2基因对肉牛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对其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以期用于肉牛的分子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 Co A desaturease 1,SCD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IMF含量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2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去势)8头,利用微量微创活体采样枪(韩国忠北大学提供),分别在12月龄,16月龄,20月龄,采集肌肉组织(臀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肉组织中的m RNA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延边黄牛SREBP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其中20月龄时SREBP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SCD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0月龄时SCD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2肌肉组织中SREBP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0(P0.05);SCD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4(P0.05)。结果表明,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REBP1和SCD1基因的协同表达对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内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揭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中的时空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ACTC1基因在肉牛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等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CTC1基因在24月龄成年秦川牛13种组织和4日龄新生秦川牛12种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同时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在秦川牛成肌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0、2、4、6、8 d)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骨骼肌中次之;除瘤胃和肾脏外,24月龄成年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4日龄新生牛(P<0.05;P<0.01);ACTC1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成肌细胞分化第2、4、6和8天ACTC1基因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是第0天的2.6、4.7、5.6和4.2倍,这与成肌细胞的分化速率一致;在脂肪细胞中ACTC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先降后升,第2、4天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分化第2天开始表达量随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增加而增加。ACTC1基因在不同年龄牛肌肉组织(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特性与肌细胞分化整体趋势一致;另外,ACTC1基因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规律。综上所述,推测ACTC1基因可能会影响牛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后部分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及其受体表达特性,本试验以6~8周龄晋岚绒山羊母羔超数排卵获取的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应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成熟培养前后BMP15、GDF9、BMP6及其受体基因BMPRⅡ、TGFβRI和BMPRIB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受体基因中,BMP6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MPRⅡ、TGFβRI和BMPRIB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Ptgs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BMP15和GDF9基因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5种常用"持家基因"作为鸡肌肉组织发育早期基因和蛋白检测内参基因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为鸡肌肉发育相关分子检测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了鸡12胚龄、17胚龄、1日龄和14日龄胸肌中β肌动蛋白(ACTB)、β微管蛋白(TUBB)、TATA结合蛋白(TB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鸡发育早期胸肌组织中,仅HSP70mRNA和蛋白在各阶段间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GAPDH、TUBB、TBP和ACT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检测的各个时间点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HSP70更适合作为鸡肌肉发育早期基因和蛋白检测的内参基因。本结果为研究发育期鸡肌肉组织相关功能基因和蛋白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学基础,对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不同部位肌肉MyoG和PID1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分析MyoG和PID1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选取2、4、5、6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羔和12月龄敖汉细毛羊成年公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5月龄时,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IMF含量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12月龄时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月龄背最长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有所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背最长肌MyoG基因表达量5月龄最高(P0.01),PID1基因表达量6月龄最高(P0.05),均呈上升-下降趋势;股二头肌MyoG和PID1基因各月龄之间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MyoG基因表达量随着月龄增长呈上升-下降趋势,PID1基因表达量大体呈下降-上升趋势。同月龄MyoG和PID1表达量存在组织差异。相关分析表明,MyoG和PID1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综上,MyoG基因表达对绵羊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ID1基因表达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CAST基因在1、2、3、4月龄和12月龄海南黑山羊骨骼肌、心肌、肝脏和脂肪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和发育规律,为揭示CAS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肉质的表达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AST基因在未成年羊的骨骼肌中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2月龄时达到最高水平;成年后在心肌、肝脏和脂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次之,但在脂肪中的表达量始终相对较低;该基因在3、4月龄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对较低,且四种组织在3、4月龄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