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酸酶在蛋鸡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植酸酶的作用机理,阐述了蛋鸡日粮中应用植酸酶对钙、磷水平的调节及对产蛋性能、蛋壳质量的影响。植酸酶与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等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酶制剂添加于饲料中,能消除植酸引起的抗营养作用,提高蛋白质和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文章综述了有关植酸酶的种类和来源以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制剂对老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植酸酶及复合制剂在蛋鸡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将2400只58周龄的蛋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添加植酸酶制剂的试验饲粮和在植酸酶基础上复合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的饲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产蛋总重、平均蛋重、蛋壳品质、料蛋比等生产性能均有明显改善,粪便含磷量下降了约40%。  相似文献   

4.
将34周龄新罗曼蛋鸡1 200只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植酸酶)、试验2组(添加复合NSP酶制剂)和试验3组(同时添加复合NSP酶制剂和植酸酶),研究复合非淀粉(NSP)多糖酶与植酸酶组合使用对蛋鸡生产性能和日粮氮、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3组蛋重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3组料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蛋鸡的日粮氮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1、3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酶类全、酶活性高的复合NSP酶制剂和植酸酶组合使用,能显著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协同改善蛋鸡对杂粕型日粮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泄污染。  相似文献   

5.
对植酸酶在肉鸡、蛋鸡饲粮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主要表明 ,在含有效磷 0 .39%~ 0 .35 %~ 0 .30 %的日粮添加 5 0 0 U植酸酶 ,可使肉仔鸡生产性能达到含有效磷 0 .4 3%~ 0 .4 1%~ 0 .38%的水平 ;低磷蛋雏鸡、生长期饲粮添加微生物植酸酶 ,可使生产性能达到正常磷日粮水平 ,在不添加或添加少量无机磷的产蛋鸡日粮中 ,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提高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 ,但含有效磷 0 .2 96 %以上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邱梅平 《农家顾问》2011,(12):25-25
为探明在低磷的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鸡产蛋性能、内源消化酶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8周龄体重、产蛋周龄相近的伊莎褐蛋鸡840羽,随机分成7组:对照1(Ⅰ组,基础日粮,未添加植酸酶)、对照2(Ⅱ组,有效磷水平降低0.12个百分点)及在对照2基础上分别添加300国际单位/千克、1000国.际单位/千克和10000国际单位/千克的包衣状植酸酶、300国际单位/千克的粉状植酸酶及300国际单位/千克的微丸状植酸酶(试验Ⅲ、Ⅳ、Ⅴ、Ⅵ和Ⅶ组)。  相似文献   

7.
选取30周龄海兰白蛋鸡60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重复4次,每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及磷酸氢钙的试验日粮,测定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对磷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同时添加植酸酶和磷酸氢钙的试验组比对照组的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产蛋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产蛋率及饲料和磷的利用率,并对蛋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研究在营养水平降低6%的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中植酸酶与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最适配合量为:1t饲料添加植酸酶200g和纤维素复合酶400g。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在低磷的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鸡产蛋性能、内源消化酶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该研究选用18周龄体重、产蛋周龄相近的伊莎褐蛋鸡840羽,随机分成7组:对照1( Ⅰ组,基础日粮,未添加植酸酶)、对照2(Ⅱ组,有效磷水平降低0.12个百分点)及在对照2基础上分别添加300 U/kg、1 000 U/kg和10 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研究在营养水平降低6%的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2个处理,处理1为不加酶的正常营养水平饲粮,处理2为不加酶的低营养水平饲粮,处理3添加200g/t植酸酶,处理4-处理12为纤维素复合酶(400g/t,200g/t,100g/t)和植酸酶(300g/t,200g/t,100g/t)的配合处理,试验用2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1728只,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36只蛋鸡。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中植酸酶与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最适配合量为: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200g和400g纤维素复合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 ,饲料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已成当前养殖与饲料工业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动物科技学院计成教授为主的课题组主持的“植酸酶对蛋鸡磷、钙及锌、锰利用的研究”项目于1999年5月通过验收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11月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 ,项目整体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经应用表明 ,该项目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该课题组从1995年9月开始 ,在国内率先系统研究了植酸酶对蛋鸡不同阶段生产性能及矿物质元素钙、磷、锌、锰、铜吸收利用的影响 ,并在国际上首次按蛋鸡生产的全过程从育雏、育成…  相似文献   

12.
将510只45日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7只。设计5种饲粮:(1)正对照组;(2)负对照组(营养水平降低10%,钙和总磷除外);(3)负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总磷和有效磷0.05%);(4)负对照组+0.15%益生素;(5)正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总磷和有效磷0.10%)。结果表明:(1)负对照组蛋鸡生长速度与正对照组相当,但粪中干物质(P<0.05)和钙含量(P<0.01)显著提高;(2)负对照组添加植酸酶后,鸡粪磷排泄量极显著减少(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采食量增加(P<0.01),鸡粪钙含量提高(P<0.05);(3)添加益生素后,蛋鸡采食量增加(P<0.01),其余所观测指标不受影响(P>0.05);(4)正、负对照组饲粮添加植酸酶后,磷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30.06%(P=0.09)和29.05%(P>0.05);(5)高麸皮饲粮组(处理2和3)与低麸皮饲粮组(处理1和5)鸡生长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3.
饲料非营养性添加物生物学作用和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鸡、肉仔鸡、仔猪为对象 ,探讨了饲料非营养性添加物 (微生物植酸酶、寡糖、药物添加剂、香味剂、着色剂等 )对营养物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机制。并对其利用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4.
真菌植酸酶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燕平  杨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64-12968
介绍真菌植酸酶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真菌植酸酶的耐热性提高、pH改善方法、二硫键的作用以及真菌植酸酶糖基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斓 《云南农业》2006,(7):27-29
植酸酶能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粪便中磷的排泄量,因而开发和研究水产专用植酸酶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环保意义。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来源、酶学特性、当前国内外对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植酸酶制剂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并对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磷营养和植酸及其盐的抗营养作用出发,介绍了植酸酶的分类、性质和作用,以及植酸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植酸酶应用于水产养殖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植酸酶的来源、作用、提取方法及使用植酸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对蛋鸡磷利用率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72周龄豫州福蛋鸡,以玉米-大豆饼为基础日粮,降低总有效磷水平,进行添加植酸酶试验。该试验设4个处理1个对照;有效磷水平第1,2处理为0.29%,第3,4处理为0.25%;植酸酶添加量第1,3处理为0.05%,第2,4处理为0.10%;以全价料(总有效磷水平0.33%,不添加加植酸酶)作对照。结果表明,加酶各处理在产蛋率和蛋壳厚度等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加酶各处理的单只蛋重、蛋黄总磷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19.
选用500只72周龄豫州褐壳蛋鸡,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设2个重复。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通过降低饲料中有效磷水平,添加不同比例植酸酶的方法进行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20.
植酸酶是能够催化植酸水解成肌醇和无机磷的一类酶的总称。植酸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蛋白质、矿物质的利用率,还可以消除动物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文章从植酸酶的来源、酶学性质、基因工程等方面综述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植酸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