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分类分级及治理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的数据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的需要,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治理的需要,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和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在野外调查结合遥感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和等级下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发展趋势,即20年间轻、中度退化草地演变为重度退化草地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针对黑土滩的类型和植被恢复后的利用目标,提出不同类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定义、适宜草种组合及相应的农艺措施,总结出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的3种模式和与之相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模式的构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面积已达490.90×104hm2,占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总结业已实施的科研项目,分析以往治理"黑土滩"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黑土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以上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人工饲草基地;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放牧型人工草地;对坡度在7~25°的中、重度"黑土滩"施以人工补播,改建为放牧型半人工草地的技术治理模式。同时,还提出了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的实施模式,其中心内容是成立以牧户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社,通过合同管理,实现种草、管理、利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使国家生态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腹地,地处北纬33°30′~35°40′、东经95°25′~99°25′,海拔高度多在4300~4800m之间,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结合20余年来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以及对其现状的基本认识,着重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草场变化的途径。结果认为,黄河源区的天然草场虽然有所旱化,但并没有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更没有到几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区天然草场保护、利用、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3S技术将合作市(甘肃省甘南州)不同类型高寒草甸的遥感影像与地形因子相叠加,分析高寒草甸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主要分布在3057.25~3704.13m范围内,地势陡峭,各坡向面积分布均匀。随海拔增加,高寒灌丛草甸与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随坡度增加,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而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高寒草甸的坡向分布规律性明显,高寒灌丛草甸和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均以西北-东南轴对称。高寒灌丛草甸以海拔3704.13~3919.75m、坡度25°~35°、西北坡向为最优生境;非高寒灌丛草甸以海拔3488.50~3704.13m、坡度0°~2°、东南坡坡向为最优生境。地形因子是影响研究区高寒草甸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这对未来科学合理地利用高寒草甸,及最大程度地开发草甸生产潜力,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黑土滩是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草地受外界不良干扰逆向演替的特殊产物,是一类重度或极度的退化草地,其生态功能脆弱,生产功能低下,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德令哈市伊克拉地区位于祁连山中段南麓,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柴达木干旱地带与河西走廊干旱地带的主要绿色屏障,黑土滩高发,分布广,面积大,成为畜牧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主要制约因素。黑土滩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意义重大。1自然概况与黑土滩分布1.1自然概况伊克拉介于东经96°41′~97°43′,北纬37°20′~37°51′,由宗务隆山和野牛脊山山系组成…  相似文献   

7.
天峻县"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分布广,面积大,需要科学经济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以推进全县退化草地治理工作。本文以舟群乡四村社"黑土滩"为例,针对其退化现状和土地条件,因地制宜的从选择优良品种和建植时节,规范建植技术入手,在坡度小地段采用机耕,在坡度大地段采用畜蹄法镇压等措施治理退化草地。建植后治理区出苗率达≥45%,成活率≥90%,越冬率≥96%,草地产量(次年)2034kg/hm~2,生态功能得到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南亚高寒草甸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样地坡度分为Ⅰ(0°~5°]、Ⅱ(5°~15°]、Ⅲ(15°~25°]、Ⅳ(25°~35°]及Ⅴ( 35°) 5个坡度等级,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南州合作市当周草原和扎油沟等亚高寒草甸区狼毒群落特征及草地生境条件。结果表明:1)研究区狼毒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良好、水分状况适中、海拔在2 900~3 050 m高寒、亚高寒草甸区15°~35°的干燥阳坡地带。2)研究区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寒冷、多风的高寒环境的物种居多,坡度Ⅰ中记录有10科18属30种,坡度Ⅱ中记录有7科13属27种,坡度Ⅲ中记录有6科9属20种,坡度Ⅳ中记录有14科30属35种,坡度Ⅴ中记录有5科10属15种。3)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ⅡⅣⅠⅤⅢ,多年生根茎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ⅠⅡ,多年生丛生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ⅠⅢⅡ,灌木与半灌木重要值依次为ⅣⅤⅢⅡⅠ,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依次为ⅢⅡⅣⅤⅠ,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ⅡⅠ,大多数植物功能群在坡度Ⅳ和坡度Ⅴ上重要值最高,在坡度Ⅰ和坡度Ⅱ上重要值最低。4)研究区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坡度上变化幅度较大,生境结构复杂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高,物种多样性也相对丰富,坡度对狼毒群落植物多样性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6°30′~37°00′,东经101°46′~102°45′之间.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7.O万hm2,其中暖季可利用草地面积9万hm2,冷季可利用草地面积8万hm2.由于多变的地形、地势、水份、光照、温度、坡向、坡度等自然条件,随海拔高度为转移演变,出现规律性的五种不同的草场类型,即疏林草场、灌丛草甸草场,高山草甸草场、高山石质荒漠草场、浅山干旱丘陵草坡.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同德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治理黑土滩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材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据省草原总站初步踏勘,全省共有草原面积57,88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0,175万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86.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定点取样调查方法,对人工模拟飞播牧草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模拟飞播牧草技术应用之后,一些已经消失的优良牧草重新生长,毒草、杂草大幅下降,退化草场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国明 《四川草原》2005,(10):37-39,44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封育、围栏封育+人工补播进行"黑土滩"草地的改良,测定了2010~2014年度"黑土滩"草地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鲜重。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人工补播,"黑土滩"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和牧草鲜重显著增加(P0.05),而不可食牧草并未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围栏封育相比,人工补播样地的垂穗披碱草比例、可食牧草比例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的人工补播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分别为67%和73%,较2010年度分别显著增加了2.52倍和2.17倍,而围栏封育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并未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围栏封育相比,短期内人工补播是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塔城地区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部,地处东经82°16'-87°21'、北纬43°25'-47°15'之间,下辖5县2市。全区草地面积约6 796 168 ha,可利用面积为5 613 671.64 ha,全区草场面积150万亩(1亩=667 m2)左右,放牧草场面积140多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市、博州、阿尔泰地区,其中冬草场130多万亩,春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人工草地方法在治理青藏高原"黑土滩"的作用,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角度分析了三江源区退化的人工草地分别与"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的天然草地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表明: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中,平均物种数分别是29,32和35种。退化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21%,"黑土滩"中杂类草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88.2%,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37.4%。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So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表明退化人工草地和"黑土滩"群落的相似性最大,"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次之,退化人工和天然草地的相似性最小。退化人工草地中毒杂草比例较"黑土滩"中少10%左右。表明人工草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恢复性演替。  相似文献   

18.
天峻县地处柴达木以东、青海湖西北部,是一个纯牧业县。境内土地总面积2.5 723×106 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2 901×106 hm2,退化草场面积7.733×105 hm2,“黑土滩”面积1.213×105 hm2,全县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随着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天峻县积极争取了荒山种草、草场封育、草原补播等项目,力求改善大面积的退化草地,恢复草场生产力,最终使天峻县畜牧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1“黑土滩”现状1.1“黑土滩”概念及成因所谓“黑土滩”,是指退化的高寒草甸,藏语称之为“沙纳赫塘”。形成“黑土滩”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超载过牧和鼠…  相似文献   

19.
“黑土滩”是我省果洛、玉树地区广大牧民群众对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退化草场的十分形象的俗称。它所包括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草甸、草原,灌丛等类型的草原,由于退化而造成的大面积裸地和秃斑地均属于黑土滩。破坏严重的老鼠滩;冻土现象造成的秃斑地;严重伐毁的灌丛;径流冲刷成的裸地;放牧利用过度的草场;植被演替,根系絮结,地表板结,牧草退化的草场;及呈半荒漠景观的高山寒漠等等。  相似文献   

20.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南亚高寒草甸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样地坡度分为Ⅰ(0°~5°]、Ⅱ(5°~15°]、Ⅲ(15°~25°]、Ⅳ(25°~35°]及Ⅴ(>35°)5个坡度等级,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南州合作市当周草原和扎油沟等亚高寒草甸区狼毒群落特征及草地生境条件.结果表明:1)研究区狼毒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良好、水分状况适中、海拔在2900~3050 m高寒、亚高寒草甸区15°~35°的干燥阳坡地带.2)研究区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寒冷、多风的高寒环境的物种居多,坡度Ⅰ中记录有10科18属30种,坡度Ⅱ中记录有7科13属27种,坡度Ⅲ中记录有6科9属20种,坡度Ⅳ中记录有14科30属35种,坡度Ⅴ中记录有5科10属15种.3)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Ⅱ>Ⅳ>Ⅰ>Ⅴ>Ⅲ,多年生根茎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Ⅰ>Ⅱ,多年生丛生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Ⅰ>Ⅲ>Ⅱ,灌木与半灌木重要值依次为Ⅳ>Ⅴ>Ⅲ>Ⅱ>Ⅰ,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依次为Ⅲ>Ⅱ>Ⅳ>Ⅴ>Ⅰ,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Ⅱ>Ⅰ,大多数植物功能群在坡度Ⅳ和坡度Ⅴ上重要值最高,在坡度Ⅰ和坡度Ⅱ上重要值最低.4)研究区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坡度上变化幅度较大,生境结构复杂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高,物种多样性也相对丰富,坡度对狼毒群落植物多样性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