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试验室方法使小白鼠带菌,将猪痢疾病传染给猪。小白鼠胃内接种猪痢疾密螺旋体后,将它放入健康小白鼠或猪中,感染的小白鼠在接种后五天或180天与健鼠接触,健鼠在9—14天后,便排出密螺旋体。健猪接触感染的小白鼠粪便后,5—7天从粪中排菌,11—13天后发展成猪痢疾病。文章指出:啮齿动物(野外鼠类)可以成为猪痢疾病的宿主,可以传播猪痢疾病。在传播猪痢疾病时,猪是主要的传播者,克劳克等人的报告中提到猪喝到从发病猪场流出的污水而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因而认为猪吃了有密螺旋体的狗粪而感染。菲因指出:猪痢疾密螺旋体可在小白鼠粪中存活2—14天,但试验通过啮齿动物感染猪尚未成功,实验室感染小白鼠产生盲肠炎。本试验结果指出:小白鼠是猪痢疾密螺旋体的带菌宿主,通过它感染健康鼠与猪。  相似文献   

2.
猪密螺旋体痢疾,又称血泻病、螺旋体痢疾、出血性痢疾、黑泻病、出血性粘液愎泻。在许多国家所饲养的猪只中,经常发生这种普通的,但很严重的猪粘液出血性腹泻或出血性痢疾。病原学密螺旋体(Troponema hyodysenterial)是猪只感染痢疾的唯一因子。在无菌仔猪发生该病时,必须在大肠内存在常在厌气性细菌和密螺旋体。流行病学该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摄取病猪或无症状带菌猪的粪便后而引起的。无病的猪群,往往因引进病猪而突然  相似文献   

3.
一、猪痢疾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中,一度已基本销声匿迹的、且曾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猪病——猪痢疾在美国的东部、中西部以及加拿大的一些猪场开始重新出现。猪痢疾(SD或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据估计,猪痢疾每年会对美国的养猪业造成约2亿美元的损失。这种疾病不仅治疗成本昂贵,而且一旦猪群和猪场设备受病原菌污染,将难以有效地彻底清除。感染猪群、其他接触过感染猪群的动物以及少量粘附于设备或衣物上的粪便均可携带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猪痢疾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详细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诊断要点,制定合理的科学防控措施,确保养猪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本病只发生于猪,多见于断奶后的仔猪,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生。病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可从粪便排菌,污染饲料、饮水、猪舍场地、垫草,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5.
猪痢疾是一种细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引起出血性腹泻,主要侵袭生长肥育猪。猪痢疾病原体通过粪便传播,并可以通过包括鞋、临床感染猪或带菌猪、运输车辆等带菌媒介进入养猪场。加拿大西部兽医学院副教授John Harding博士提出,如果养猪场发生猪痢疾感染,表明生物安全已经失效。  相似文献   

6.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增生为特征的猪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增生性肠炎对猪的生长影响特别大,料肉比增加15%左右,饲料浪费大,严重的会出现猪死亡。胞内劳森菌的主要侵害对象为猪,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粪便在猪群之间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在老鼠、蚊蝇体内繁殖,因此老鼠和蚊蝇也是猪增生性回肠炎的传播媒介。1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猪痢疾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详细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诊断要点,制定合理的科学防控措施,确保养猪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本病只发生于猪,多见于断奶后的仔猪,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生。病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可从粪便排菌,污染饲料、饮水、猪舍场地、垫草,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1主要症状有的最急性型病猪无症状而突然死亡,粪便色黄、稀软或有红褐色水样稀粪从肛门流出。急性型病猪除排黄色至灰红色的软便外,当持续下痢时,见粪  相似文献   

8.
<正>猪痢疾的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为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典型特征为肠道黏膜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伴有黏液性或者是出血性下痢。感染后猪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为养猪业发展危害最为惨重的疾病类型。1流行特点此病仅限猪感染,常见断奶后育肥猪。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康复后带菌猪,致病菌可随粪便排泄在外,间接污染水源、饲料等等,经消化道感染。有研究证实:易感种群接触康复后70d内康  相似文献   

9.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简称T.h.)。本病感染率高,流行期长,治疗不彻底的病猪长期带菌排菌,部分隐性感染猪更是不易觉察的传染源。本病目前尚无预防菌苗。治疗  相似文献   

10.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猪痢疾密螺旋体是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本病感染率高,流行期长,治疗不彻底的病猪常长期带菌排菌,而且有部分隐性感染猪更不易觉察而成为传染源。本病目前尚没有疫苗可供  相似文献   

11.
正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猪黑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潜伏期长、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低,康复猪可长期带菌、排菌、复发为本病的主要特征。本病在本县较为常见。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应激、营养不良、管理不善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其  相似文献   

12.
王玉 《当代养猪》2004,(3):50-50
猪痢疾俗称猪血痢,是一种以黏液出血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有的母猪虽无症状,但其粪中的本菌仍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并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牛群冬季痢疾高发期是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感染该病之后牛群会出现腹泻现象。敏感牛如果接触了染病牛的粪便就会患病,普遍认为此病和病毒有关。1牛群冬季痢疾的病因到目前为止,牛群冬季痢疾爆发的原因还没有发现,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冠状病毒是引发该病的罪魁祸首。经过相关检测,在感染该病的牛结肠组织上分离到了冠状病毒,或是找到对冠状病毒的血  相似文献   

14.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猪赤痢,是保育猪和肥育猪发生的一种粘液性出血性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又称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本病可引起75%左右发病率,5%~25%死亡率,并造成康复猪生长缓慢,对养猪业有一定的经济影响。1病原本病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康复猪可带菌数月。病猪和带菌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菌,很容易污染猪舍地面、饲料、饮水、饲槽、用具以及母猪体表和奶头。健康猪食入病菌后7~8日即可发病。慢性者也可拖至2~3月后暴发症状。2临床症状猪群初发此病时,多呈急性暴发,以后逐渐转成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最易发病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15.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常发生的链球菌病主要有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和外耳炎等疾病。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链状。多数无鞭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的抵抗力不强,60℃经30分钟即可杀死,常用的消毒药如1%~2%苛性钠、2%甲醛和5%~10%生石灰乳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2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多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健康带菌猪所致。健康带菌猪引进一个未感染的猪群后,往往引起猪群中的断奶猪和育肥猪暴发该病。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较大的威胁。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不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型大小的生猪。病猪、康复猪、健康猪均可带菌,常通过接触性传播,如口、鼻、伤口等是该病侵入门户。该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夏秋季节易多发,该病侵入猪群后,常为地方性流行,并零星发病,陆续出现死亡。有时会呈地方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猪痢疾密螺旋体是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本病感染率高,流行期长,治疗不彻底的病猪常长期带菌排菌,而且有部分隐性感染猪更不易觉察而成为传染源。本病目前尚没有疫苗可供预防。治疗上,林可霉素、金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和呋哺唑酮等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往往易复发。最近,我们在两个猪痢疾疫场采取了严密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场初步净化成健康猪场。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中药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幼雏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但可经粪便排菌,污染环境,散播病原。因成年母鸡卵巢带菌,并可垂直传播,严重影响孵化率和  相似文献   

19.
1病原与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星期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星期。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农场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  相似文献   

20.
猪痢疾又称血痢、黑痢、黏液出血性下痢等,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猪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病猪消瘦、腹泻、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病理学特征为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或坏死性盲肠与结肠炎。(一)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以7~12周龄的幼猪发生最多,哺乳仔猪发病较少,不感染其他动物。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