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牛繁殖力主要是指母牛生育后代和哺育后代的能力。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遗传、生态环境、营养、繁殖技术、繁殖疾病等。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适时配种、做好保胎工作、提高繁殖技术的应用水平及防治好母牛生殖系统疾病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农村大多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常低于40%,空怀率达55%以上,幼畜增殖率低于20%。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繁殖力,以促进养牛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1.选择优良种牛发展养牛生产,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优良公、母牛作为种牛,由于目前养牛生产中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所以养牛场(户)选种主要是做好母牛选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丽萍 《新农业》2014,(5):28-29
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生态环境、饲料营养、繁殖技术、疾病等都可影响繁殖力。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和破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繁殖。因此,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秀贵 《油气储运》2009,(10):12-14
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种猪繁殖力的高低受品种、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繁殖技术,以及猪的健康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种猪的繁殖力,就要努力提高种猪质量,加强饲养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做好母猪繁殖障碍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受胎率是母牛繁殖力高低评价的基础指标,只有产犊多才能确保产肉和产奶多。能够提高产犊数量和缩短产犊间隔的措施都有利于产肉和产奶量的增加。重点讲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和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为黔西县母牛产业的发展和加快育种进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母牛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繁殖障碍,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大约有3~5%的育成母牛存在繁殖障碍,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卵巢疾病产生的不发情是母牛繁殖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1发病原因(1)饲养管理不当,长期饲料数量不足,饲草、饲料单一,质量低劣,不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尤其缺乏VA和VE及矿物质(蛋白质不足常与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缺乏磷有联系),母畜乏瘦,造成垂体激素失调,使母牛丧失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能力是衡量生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增强母猪繁殖能力是提高生猪生产能力的必要措施。其中,母猪的窝产仔数、断乳全窝重、年产仔胎次是测定母猪繁殖力高低的三大要素。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母猪品种、年龄、胎次、个体差异等不可调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牛繁殖成活率低是困扰养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由于牛群中有些母牛不发情,从而影响母牛配种、产犊、产奶,影响养牛户经济收入,进而影响养牛户养牛积极性,是造成养牛业发展慢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应用促发情功能性饲料和中草药饮片饲喂,对乏情、性机能紊乱而不发情的母牛能取得较好的提高繁殖率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母牛的繁殖力代表了牛的生产力,母牛繁殖能力下降,就可能导致母牛生产力的降低,使得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损,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需要对母牛繁殖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与讨论,才能实现母牛生产力的提高。文章通过对母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施讨论,提供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技术方法。1种公牛和母牛的选择为了提高母牛繁殖力,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种公牛和母牛。种公牛要求体格结实、块头匀称、四肢健壮且  相似文献   

10.
母牛繁殖管理工作就是在生产中为了保护、保持母牛繁殖能力,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母牛繁殖管理就是保证母牛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泌乳)、产后再发情,伴随繁殖率的提高,使养牛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母猪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入手,加强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山羊繁殖力是指山羊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繁殖后代的能力。山羊的繁殖力的高低与饲养山羊的经济效益休戚相关。由于山羊的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及较长的妊娠期.而山羊的繁殖力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营养、遗传及外界环境条件等等。所以,在饲养山羊中,提高山羊群的繁殖力是提高饲养山羊的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一、适龄母牛的繁殖力:根据对一个菜牛场及其所属生产队的调查,适龄繁殖的母牛,连续三年,平均发情配种率为72.7%,(68.4—75.1%);受胎率为82.8%(75.5—87.2%),产犊率为91.5%(90.1—93.5%),全群适龄母牛繁殖犊牛成活率为48.6%(36.4—58.7%)。由于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适龄母牛根本不表现发情,犊牛的成活率不高,加之受胎率及产犊率的限制,每年每两头适龄繁殖母牛还增殖不到一头犊牛,繁殖力是相当低的(表一)。  相似文献   

14.
奶牛受配率、受胎率、母犊率和产犊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奶牛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奶牛“四率”就成了养奶牛者提高效益的关键。一、影响奶牛“四率”的因素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生产实践证实,母牛五成膘情发情率为19.6%,六成膘情为40.8%,七成以上膘情为92%。2.母牛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E是奶牛维持正常繁殖和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母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奶牛产奶量的增加,仅靠日粮中的饲料不能满足母牛体内所需要的活性维生素E。3.患产科疾病:…  相似文献   

15.
肉牛养殖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是增加肉牛数量和提高肉牛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利用肉牛繁殖技术,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肉牛生产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乳牛繁殖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牛群的增殖,而且影响牛群的产乳水平、乳牛的种用价值和牛场的经济效益,所以,提高乳牛繁殖力,是养牛者和畜牧工作者共同企盼和追着的一个"目标"和"课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牛受胎率,应在维持动物正常繁殖力的基础上,采用更先进有效的综合配套措施,深入开发其潜在的繁殖力.提高母牛受胎率一般应围绕公牛、母牛和繁殖技术等方面,采取各种描施.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整牛群结构,增加繁殖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龄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二、加强品种改良,提高养牛效益。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快,产肉多,效益高。18月龄的杂种肉牛体重可达300kg左右,比同龄本地黄牛提高5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对犊牛实行4月龄断奶,积极治疗母牛生殖系统疾病,普及细管精液配种。取缔杂种公牛配种,淘汰本地公牛,防止杂交滥配,提高受配率和受胎…  相似文献   

19.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家畜的繁殖力直接影响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家畜的繁殖力除受生态坏境、营养、繁殖方法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公母畜本身的生理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正确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或人工授精、发情控制、胚胎移植等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家畜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卢明华 《饲料博览》1998,10(5):38-38
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使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龄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加大改良力度,提高养牛效益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