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倒伏的原因(一)种植密度不合理目前,玉米的育种方向是增加密度,提高单产,适宜机收。根据玉米在单位面积上的留苗数量又分为稀植品种、密植品种和中密度品种。随着密植品种的推广种植,和农民惜苗爱苗的习惯,出苗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造成植株间争肥争水争光照,导致茎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降低了玉米抗倒能力,遇见大风大雨,造成倒伏。还有个别农民购买玉米品种不认真,不了解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5,(23)
<正>玉米密植栽培是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丹东地区已推广多年,目前国家也在鼓励支持玉米密植品种种植。丹东地区降水多、光照少,不适合密植玉米栽培,经过多年栽培试验、示范,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密植玉米品种。目前本地区常规品种在正常年份平均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而密植品种可达到7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850公斤,亩平均增产200公斤以上,对本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玉米产量的增加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裕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14 667公顷左右,通过选择耐密植中早熟玉米品种、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籽粒机械化收获等技术措施,探索玉米增产潜力,总结出裕民县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裕民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趋势,我市缺少与该技术配套的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该项目通过对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市进行密植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改变我市"玉米海"的生产模式,进而我们实施了本项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适合密植栽培的玉米品种,东农253、银河126、鑫鑫1号、对照先玉335,直接对比,不设重复。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辽东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基于密植型玉米品种的示范推广和生产调查,明确了合理密植栽培是提高辽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本文总结出以密植品种选择、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为核心的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同时阐述了该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辽东地区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宋萍 《现代种业》2011,(3):24-25
玉米密植品种郑单958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使人们认识到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先玉335在中国的引进,更把我国种植玉米密植品种推上前所未有的广度。近年来,全国玉米生产逐渐被密植品种代替,高杆大穗品种退出历史舞台。我市自2007年开始引进种植密植品种,至今已有四年,但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技术不当,影响玉米密植品种增产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o=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显著影响中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生育期、产量、生产栽培和育种.选育总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耐密植的高产品种是东北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8.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趋势,我市缺少与该技术配套的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该项目通过对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研究,选出适合我市进行密植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改变我市“玉米海”的生产模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此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树田 《现代农业》2010,(12):58-59
近年来,玉米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6000千克/公顷左右。玉米产量不高,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栽培管理方面的原因。夺取玉米高产,首先要选用密植型玉米品种,确保合理的穗数;其次是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玉米适当晚收能够增加蛋白质、氨基酸数量,增加籽粒中淀粉含量,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高产高抗玉米新品种豫禾988是河南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玉米品种,2014年最新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10号)。自2008年以来,先后通过河南审定,陕西、山西引种、内蒙古自治区认定。该品种自审定以来,栽培面积增长很快,成为我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并连续入选河南省主导推荐品种。该品种耐密植、抗性好,实现了高产与稳产的结合,深受农民喜爱,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黑龙江省近几年玉米密植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发展玉米密植栽培从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究及确定密植考虑的一些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二比空应用情况近几年来北票市玉米覆膜栽培难以推广的原因,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二是传统覆膜方式方法费工费时,特别是先播种后覆膜的形式,如果放苗不及时,容易造成烧苗、烤苗。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节水滴灌栽培应用面积达1.87万亩,玉米二比空栽培应用面积达2万亩均取得一定经  相似文献   

13.
<正>合理密植是夺取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据品种的特性实施大小行宽垄密植,大行0.8m、小行0.4m,种2行玉米,按亩株数定株距,宽垄密植有4大好处:1便于苗后再除草夏季杂草丛生,与玉米争肥、争水,在实际生产中多种原因会造成玉米苗后杂草丛生。①玉米播种后,因不能及时浇地和化除,几天后遇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直播定向密植栽培技术,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广玉米纸袋育苗定向移栽的过程中,针对旱地面积大、纸袋育苗定向移栽推广范围受限制的实际,摸索出来的一项玉米丰产栽培新技术。该技术通过人工定向摆籽,使玉米苗出土后叶片顺朝一个方向生长,改善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这种栽培方法,既保持了育苗移栽定向密植的优点,又克服了育苗移栽受水源、地形条件限制,育苗后移栽期与雨季难以吻合的缺点,而且花工少,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采用了110厘米大垄、130厘米大垄、小垄2:1空和小垄4:1空栽培模式是研究玉米高产密植栽培的几种主要模式,主要通过试验调查数据来分析几种模式在生产中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植增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试验示范目的通过选择应用适宜耐密的玉米品种,采用不同的栽培模式,以合理轮作及配套耕作技术为基础,实现玉米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保证粮食安全和农  相似文献   

16.
东辽县是雨养农业气候区,缺少灌溉设施和浇水条件,玉米出苗生长受自然条件制约,保全苗拿壮苗是高产的前提.栽培措施必须采用"蓄墒整地→保墒栽培→配肥密植→调节生长→抗御早衰为框架"的玉米综合高产技术模式.实现玉米高产最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循技术标准操作,注重每个生产细小环节,充分挖掘现有玉米品种综合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瓜州绿洲公司、新元公司、西湖乡、瓜州乡9个点的枣树生产情况,对枣树成品苗栽培、砧木苗嫁接栽培、酸枣嫁接矮化密植栽培3种栽培方式的种植密度、成活率、结果时间、产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枣树栽培的成活率、早果丰产时间、产量高低等方面综合分析,推荐应用次序依次为酸枣嫁接矮化密植栽培、砧木苗嫁接栽培、枣树成品苗栽培。其中酸枣嫁接矮化密植栽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草莓营养价值的认识,草莓销量逐年增大,价格不断攀升,效益越来越高,在我区露地栽培666.7m2,产量600~2000kg,产值达8000元左右;保护地栽培一般为1000~1500kg,产值达20000元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与品种、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多年实践证明,草莓采用一年一栽栽培方式,要求施足底肥和保证水分供应,选用优质壮苗、适度密植,精细管理.新秧苗可采取2种培养方法,一种是在专门的繁殖圃地上培育壮苗.另一种是生产田采果后及时培育匍匐茎苗,当秧苗长成后将母株和子苗一起挖出,把子苗定植在原地片内或新地块上,就成为第2年的生产苗.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品种的株型、密植通透栽培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栽培技术,以期为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杨沫 《农业与技术》2011,31(2):29-32
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技术是衡量玉米品种商品性状,探索其适宜区域和栽培措施的重要技术手段。辽宁省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技术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品种区域试验,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引入科学、先进的评价、鉴定和测定方法,已经形成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公正的评价玉米品种是否具有优良商品性和推广价值的鉴定体系。为了适应玉米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该项技术应该加大对早熟型、密植型和适宜机械化耕种品种的筛选力度,引导辽宁省玉米育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