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群最适生长温度为15~26℃,此时生长猪群生产效能最大。而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常导致猪群热应激。热应激在猪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可发生,它常引起猪群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加快,气喘甚至张口呼吸,渴欲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急剧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造成生产的极大浪费,甚至引发猪群发病,造成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5):7-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疫病,以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和育肥猪的严重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并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夏,猪"高热病"首先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损失。2007年1月,国家农业部通过对分离到的病毒采用全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手段,最终确定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是猪"高热病"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4.
猪"高热病"从2001年以来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该病以发病急、发病率高、高热稽留、病程长、病情来势凶猛、治疗费用高为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时很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即使治疗康复,常造成猪群生长缓慢。为有效防止猪"高热病"的发生及治疗,笔者请教相关专家,于2006年开始制作猪"高热病"康复猪血清,应用临床进行治疗。2006、2007年度共治疗病猪250多例,治愈233头,治愈率达93%。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的夏季,我国南方10多个省份的猪发生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病、高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急性死亡;剖检以弥漫性、出血性间质肺炎、淋巴结及多个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高热病"。2007年,农业部将猪"高热病"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  相似文献   

6.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07,(5):44
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求各地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等为主要特征。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危害很大,已被国家按照一类高危病进行处置,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因此提前预防是减少此病对养殖户造成损失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09,(9):12-12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毒株引起,并引发猪瘟、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喘气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疲病原发或继发感染的综合性疾病,很多发病及死亡的猪只是因猪瘟的感染或一些细菌疾病的继发感染造成。如果把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看作是猪高热病的祸首,那么猪瘟就是罪魁,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就是帮凶.其它病原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就扮演了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4)
猪高热病是猪中的常见病,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一般管理落后和条件差的猪场容易发生该病。从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夏天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为特征的"猪高热病",至今还让养猪户谈病色变,心有余悸。入秋后本地发病猪病情有10~15d略显平静后又出现了一次大的反弹,目前还有部分猪在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本次猪病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看法。笔者根据自已临诊经验并结合近几年来猪病流行的新特点,对目前冬季猪病防控提出下例几点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猪场的利益主要来自母猪的高繁殖力、断奶仔猪高成活率、肥育猪的高饲料报酬,但很少有猪场管理者意识到由于生长猪体重参差不齐所引起的隐性损失。所谓生长猪体重参差不齐是指同窝猪在生长阶段体重相差悬殊,部分猪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猪,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猪群发性高热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作者认为病原菌感染是广东省高热病的最容易忽视的原因,而主要病毒性疾病控制方法不当、效果达不到要求。这些病原不但是高热病的主要病因,同时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病也往往因这些病原的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而变得更为复杂。文章提出应以各个猪场的免疫监测和病原监测为核心,因场而异,制定相应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群发性高热病的流行。采取适当的处理程序有助于尽快控制疾病爆发。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中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行研制的中兽药方剂排毒逐瘀散与经典中兽药方剂清瘟败毒散、白虎汤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种中兽药方剂组对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有较好效果,但排毒逐瘀散的防治作用显著优于清瘟败毒散与白虎汤。本试验结果表明,排毒逐瘀散对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确切疗效,具有推广利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春萍 《畜禽业》2007,(12):26-27
<正>2006年夏季以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猪高热病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现将我们在临床上摸索出的较为成功的控制方案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9)
通过临床症状、大体病理变化,流行调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测,确定河南焦作某猪场发生的疫情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温度并减小昼夜温差,提高营养水平;采取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技术措施使育肥猪成活率达到93.35%,保育猪成活率达到100%,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由此说明猪发病后及时诊断,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减少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1)
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烧、食欲减退以及全身发红等,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这种疾病的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如果不及时防治,死亡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猪高热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流行因素,提出防治这种疾病应采用预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每逢夏季高温阶段,苏、豫、皖、鲁等地个体养猪户及散养户猪场均要发生一种高热(有的体温可达41.5℃),贫血.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的猪病。老百姓称之为“猪高温病”.死亡率为40%~70%左右。就其病因,笔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猪瘟病毒.其次为蓝耳病:伪狂犬、链球菌等病的协同感染。个体养猪业主投入养猪成本通常较大,突受猪病风险.其经济损失实为惨重。笔者现就该病发病病因及如何防控作一分析,以供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5)
近些年我国在畜牧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多都是传染性的疾病,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我国有关畜牧业部门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能够将临床上的该病进行解决,很多相关人员已经加大了研究的力度。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分析,试探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天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为特征的“猪高热病”.至今还让养猪户谈病色变.心有余悸。入秋后病情有10-15d略显平静后又出现了一次大的反弹.目前还有部分猪在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本次猪病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看法。笔者根据自已临诊经验并结合近几年来猪病流行的新特点.对目前秋冬季猪病防控提出下例几点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