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畜禽业》2017,(3)
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后尸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炎。近几年来,该病在忠县发生渐趋严重,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9,(12):131-132
鸭巴氏杆菌病也可以被称为摇头瘟,该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等特征。要想科学的预防和治疗鸭巴氏杆菌病,首先应弄清该病的诊断方式和临床症状,掌握其变化特征,科学用药,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保证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6)
鸭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鸭及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以下痢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可引起肉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产业带来的损失较大。综述该病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荣正 《畜禽业》2013,(8):88-8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鸭养殖的最常见的疾病,致死率高达80%,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该病流行病学、临床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王付平 《畜禽业》2011,(4):42-4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郑国兴 《畜禽业》2012,(10):74-76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因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罗中爱 《畜禽业》2012,(4):68-6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造成雏鸭的大批迅速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惨重的损失。2011年3月,章丘市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陈珍玉 《畜禽业》2013,(8):89-90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菌是由里氏杆菌引起的,又名鸭疫巴氏杆菌。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该病接触传染强、分布范围广,并保持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常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12年4月中旬鱼峰区某肉鸭饲养场饲养的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9,(12)
鸭霍乱病由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呈世界分布,传播较快,主要危害育肥期鸭和成年鸭。该病临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通过临床初诊结合实验室检查能对该病进行确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鸡场管理,定期接种疫苗,有发病征兆的用抗生素进行大群预防。治疗该病首选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感染严重的病鸭建议采用注射方法给药,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养鸭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病原血清型众多,危害较大;雏鸭是该病危害的主要群体,成年鸭感染后可耐过;病鸭主要表现全身败血症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典型病变是气囊、肝脏和心脏出现纤维素性渗出;预防该病以加强管理和消毒为主,平常做好鸭群的防应激工作;治疗该病首选抗生素,治疗时建议以药敏试验结果为用药指导,避免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4.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简称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该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为特征。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5,(8)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型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5)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estifer, 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形成的杆状细菌,属于黄杆菌科里默氏菌属,可引起雏鸭、鹅和火鸡的严重浆膜炎、败血症和渗出性疾病~([1])。在自然条件下,2~8周龄雏鸭最易受感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达90%以上,死亡率为50%~80%,可引起患病鸭只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病理变化~([2])。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由于雏鸭养殖密度过高,空气循环不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饲料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应激因素引起,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无明显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多发~([3])。  相似文献   

17.
鸭组织滴虫病也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不多,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该疾病,掌握该病诊治与防控要点对科学防治鸭组织滴虫病意义重大。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一起鸭组织滴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治情况进行介绍,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印蓉  陈丹丹  季鹏 《畜禽业》2023,(1):97-99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根据感染鸭发病症状缓急程度将其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2种,临床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较高,严重的可致养殖场倒闭。因此,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以帮助养殖户了解该病的发生与防控,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20.
钟建钢 《畜禽业》2001,(6):55-55
鸭霍乱又称为鸭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是鸭常发的一种传染病,死亡率高,经用药常可控制死亡,但停药后又易复发,常因复发造成死亡而致不能停药.仔鸭一旦发病,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升高,产蛋鸭感染该病,产蛋率下降,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0年5月份,在湘潭县某村一刘姓家饲养的攸县麻鸭发生了一起仔鸭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零星死亡的病例,通过综合诊断,确诊为鸭霍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