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甘蔗收割机切割刀盘浮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蔗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地形起伏变化影响切割刀盘刀片入土切割的深度,造成甘蔗根茬高度变化、根茬破头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刀盘高度浮动控制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雷达测量刀盘刀片最前端位置以及对应切割刀盘刀片最前端处垄间地形变化情况,在单片机内部对测量值进行中位值滤波处理后作为刀盘调整的参考值,对电液换向阀输出控制信号调整刀尖位置,实现切割刀盘高度随地形变化。为验证该系统的工作性能,在4GDL~(-1)32型甘蔗收割机样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刀尖与地面距离标准值为17.5cm,允许波动范围±2 cm,在20 m长、±5°坡度变化的路面行驶时,刀尖与地面距离平均值为17.49 cm。试验结果证明,切割刀盘浮动控制系统能基本实现刀盘浮动控制,刀尖轨迹曲线与地面的轨迹曲线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收割机切割器运动对甘蔗收割质量的影响,提高切割器的切割质量,研究了甘蔗收割机双圆盘切割器的运动学规律,推算出描述该运动规律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最佳参数匹配,利用pro/E建立甘蔗切割器三维实体模型,在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对刀刃上单点运动进行分析,得出了刀刃单点的位移、轨迹的运动规律图。结果表明,在不同前进速度、不同刀片数目的情况下,随着公式系数P的增加,甘蔗被重复切割次数会增加,通过合理选取系数,可以算出准确的刀盘转速以达到特定的切割效果。当系数P取1或2时,能够控制甘蔗被一刀或两刀切断,是比较理想的切割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的途径,设计了一种适应油菜收获的圆盘式切割器。利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研究单株油菜的生物物理特性,得出适合油菜切割的高度为200~400 mm。运用自制的自走式切割试验装置,对影响切割功耗和落粒损失的切割速度、切割高度、刀盘倾角等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切割转速700 r/min,切割高度300 mm,刀盘切割倾角10°时,其切割功耗为30.19 W,落粒损失为1 162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转速750 r/min,切割高度250 mm,刀盘切割倾角10°,装置前进速度0.4 m/s,刀片6片为最佳参数,与正交5号试验相近,其切割功耗36.39 W,落粒损失895粒。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的途径,设计了一种适应油菜收获的圆盘式切割器。利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研究单株油菜的生物物理特性,得出适合油菜切割的高度为200~400 mm。运用自制的自走式切割试验装置,对影响切割功耗和落粒损失的切割速度、切割高度、刀盘倾角等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切割转速700 r/min,切割高度300 mm,刀盘切割倾角10°时,其切割功耗为30.19 W,落粒损失为1 162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转速750 r/min,切割高度250 mm,刀盘切割倾角10°,装置前进速度0.4 m/s,刀片6片为最佳参数,与正交5号试验相近,其切割功耗36.39 W,落粒损失895粒。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垄沟甘蔗收割台的切割性能,分析割台切割器的刀盘倾角、刀盘转速和割台前进速度对切割力和切割能耗的影响。通过试验测量了甘蔗轴向和径向的剪切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分别为0.59 MPa、8.63 MPa、0.458和4.30 MPa、5.25 MPa、0.419。利用ANSYS/LS_DYNA软件和物理特性试验结果对甘蔗的切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V8.0.6.1对有限元仿真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器前进速度为0.45 m/s时,刀盘倾角14°~23°、刀盘转速630~670 r/min为最佳参数范围。对甘蔗进行有限元仿真能缩短试验时间,降低试验的成本,为样机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9GYQ—2.5型牵引圆盘式牧草收割压扁机切割装置是圆盘式牧草收割机的关键部件。圆盘式牧草收割压扁机切割装置对草场的适应性强,刀片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在切割过程中如果遇到硬杂物,刀片会自动弹开既保护了自身,同时又能保证传动系统不受损坏。切割装置由五组椭圆形球面刀盘组成,每个刀盘上安装有两个切割刀片,刀片是以甩刀的方式安装,传动系统采用五轴联动形式,即能保证切割过程中牧草不漏割,同时又可以保证刀盘与刀片之间不会出现干涉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东风—12小型甘蔗收割机》第三代样机(以下简称样机)的研制情况;具体介绍了样机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着重对其性能试验结果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该样机是一种新型的小型整杆铺放式甘蔗收割机。田间作业的工作过程:分蔗—扶蔗—切割—输送—机后横垄条放。主要结构特点:机型小、结构简单、具有高扶倒能力的拨指链式扶蔗器和高通过性能的轻型金属履带行走装置。性能试验证明,该机有较高的适应性(指地块大小、晴天雨天、旱地湿地、倒伏程度等),作业质量好(指铺放质量、切割高度和宿根破头率),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相对生产率较高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小型甘蔗收割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地区玉米种植地块小且分散,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由传动系统、切割装置、扶禾器等组成的小型玉米秸秆收割机。利用Solid Works和ADMAS对整机进行虚拟仿真,得到收割机的性能指标,并对样机进行田间收割试验。结果表明:收割机切割装置转轴的总动能为1.547×105 J,转轴的总冲量为3 858 N·s;在不清除地膜和杂草的条件下,平均割茬高度为1.76 cm,玉米秸秆的平均铺放合格率达95.59%,各装置协调、平稳、可靠,平均工作效率可达5.10 hm2/h。通过整机虚拟仿真得到的转轴动能和冲量可作为收割机切割效果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圆盘开沟机在下地、过梗、爬坡过程中出现的旋耕刀易破损、刀盘支架易变形等问题,通过对其关键部件的分析研究,以刀盘轴最大提升高度和升降装置最小尺寸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对其结构尺寸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当油缸支架为113 mm,刀盘轴支承臂为200 mm,刀盘轴回转臂为732 mm时,刀盘轴最大提升高度可达1092 mm.与初始设计相比,刀盘提升效果显著,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种植地多为丘陵山地,蔗垄高度起伏变化大.由于甘蔗掉落茎叶与杂草的遮挡以及部分甘蔗倒伏,超声与普通光电传感器难以准确测量甘蔗垄高,从而无法根据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切割刀盘高度,导致甘蔗机械化收割质量难以保证,影响蔗农经济效益.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LFMCW)的甘蔗垄高实时检测图形用户界面(GUI),对植被覆盖物建立杂波模型,在不同的植被密度、含水率的情况下,测试植被覆盖对甘蔗垄高检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GUI能够在不同的植被参数影响下测量雷达接收天线到蔗垄的距离,当安装天线到垄的距离不低于4 m时,最大测距误差为32.7 mm.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木工宽带砂光机调节操作人机界面 ,该文通过自制的操作扭矩虚拟测试系统 ,测试研究了定厚调节旋钮的操作人机界面参数对操作扭矩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旋钮形状和直径对操作扭矩的影响非常显著 ;旋钮形状C的操作扭矩最大 ,直径越大 ,其差别比较明显 ,其次是形状A ,形状B最不利于操作 ;操作扭矩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当直径超过 75mm时 ,操作扭矩反而下降 .在实验的旋钮中 ,形状C、直径 75mm的旋钮最佳 ;旋钮安装高度对操作扭矩影响显著 ,旋钮高 85 0mm和站立位置坐标为 (- 2 0 0 ,5 0 0 )时能获得最大操作扭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扩大移栽机适用性,实现对多种规格蔬菜穴盘苗的自动取喂苗作业,本文设计了一款蔬菜移栽机可调式喂苗装置。【方法】设计了带有可调节取喂苗爪的取喂苗臂,优化了喂苗爪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通过调节取喂苗臂上的取喂苗爪数量及间距,选择不同的PLC控制程序,可以配套使用不同穴孔数的穴盘。通过对取喂苗工作过程分析,综合考虑影响喂苗成功率的关键性因素,以苗坨含水率、穴盘苗苗高、苗针入土深度为试验参数,选取72、105、128穴规格的生菜穴盘苗为试验对象,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探究各因素对喂苗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当穴盘苗基质含水率(w)为40%、苗高为50 mm、入土深度为38 mm时,可调式喂苗装置的喂苗成功率最高,72、105、128穴生菜穴盘的喂苗成功率分别为95.83%、96.19%和96.48%。【结论】可调式喂苗装置设计符合蔬菜移栽机取喂苗的技术要求,移栽效果较好,可为通用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谭浩  林芝  郑英模  陈鹏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62-6464,6467
甘蔗在我国糖料作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甘蔗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设计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甘蔗段分选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对长60 mm的甘蔗段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边缘检测等处理,得到甘蔗段的边缘灰度图像,再根据边缘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统计值判断出甘蔗段是否有茎节,同时通过串口通信向分选装置发送信号,分选装置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甘蔗段进行区分,实现了对有无茎节甘蔗段的分选.试验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探索了一种新的甘蔗段分选系统,对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甘蔗断尾机构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动力学仿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精密型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对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甘蔗皮、芯、节部位进行拉伸试验,并用电测法与力学分析得出各组分的泊松比参数。【结果】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28,异性面泊松比为0.233;第5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174,异性面泊松比为0.271;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6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01,异性面泊松比为0.238;第6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223,异性面泊松比为0.289;甘蔗节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305,异性面泊松比为0.344。【结论】甘蔗尾茎内部不同部位的同性面泊松比存在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大;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皮、芯同性面泊松比有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地形作为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为景观格局的形成提供基础,其空间特征也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基于2002、2011年地形高程信息和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并结合分布指数,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与演变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盐城淤泥质滨海湿地总体地形变化平缓,海拔0-2.5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7%以上.其中,米草带主要分布于0.9-1.5m,碱蓬带主要分布于1.5-2.lm,而芦苇带则主要分布于2.1-2.7m.②2002-2011年9年间湿地景观时间变化明显,其中,芦苇面积增加了3倍,碱蓬面积由26.80%骤降至11.51%,同期,米草面积则增加了50%之多.③湿地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关系比较明显.其中,米草空间分布向0.6-1.2m区间演变,显示出强烈的向低海拔区间扩张的趋势;碱蓬分布范围随地形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芦苇在地形较高区间上的分布指数增长迅速,其优势分布区间向2.1-3.0m扩展.  相似文献   

16.
苦荞麦非热脱壳机试验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的熟化脱壳工艺中热处理造成苦荞麦营养损失严重的问题,基于对苦荞麦结构特性和现存脱壳机缺点的分析,提出苦荞麦动态调压磨削非热脱壳方法,并研制了脱壳机。该机具有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别建立了脱壳率和整仁率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采用多指标优化,确定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磨削间隙2.6mm,磨削气囊压强22.3kPa,揉搓间隙4.0mm,揉搓气囊压强5.1kPa,主轴转速470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整仁率为31.8%,脱壳率为88.1%。脱壳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不灵活。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种子静滑动摩擦特性测定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和读取误差较大问题,采用正切机构与Arduino单片机组合技术,设计了一种通过遥控控制能够实现角度自动测量与显示的种子摩擦特性智能测定系统。基于对称正切机构以及摩擦角测量理论,设计了种子静滑动摩擦系数智能测定装置、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与摩擦特性测量程序,通过调试系统修正系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以玉米、小麦种子进行试验,与已有传统种子静滑动摩擦特性测定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所测数据与传统的试验数据一致,显著降低了试验工作量,可广泛用于不同种类种子静滑动摩擦特性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