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乡村转型综合类型区.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总体乡村发展差异明显,两极化较严重,但统筹城乡等措施已初见成效,乡村自身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类型区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异规律:乡村发展水平由都市区至"两翼"地区逐步降低,都市区外围区县发展迅速;转型类型由距都市区向外呈圈层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以城带乡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转型路径,提出乡村发展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依据2005—2010年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南京市整体及市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近6 a呈现波动中趋向上升的状态;主城区与其他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十分突出。揭示影响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对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南京市以及同南京市具有类似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sit指数,实证研究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1997—2011年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较快,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因,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大。从区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东北翼"和"东南翼"地区。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纯技术效率测度(BCC)、技术效率测度(CCR)、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法,对京津冀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投入要素规模偏大,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北京市相对效率较低均为规模无效导致;(2)京津冀地区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3)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等地土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较多,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石家庄市、沧州市、廊坊市、邯郸市等地土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小,技术进步不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甘肃省及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在2004-2018年,我省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从分解指数来看,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的提高,从不同地区看,嘉峪关、兰州等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较快或较为稳定,但总体来看大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均不高,地区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2008—2018年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手段(ESDA),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效率的空间关联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福建省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县域间的差异性则是先缩小后扩大.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规模效率的提高.福建省县域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福建省各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而形成的产业方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2004—2012年小麦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小麦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基本维持不变,技术进步呈下降态势,是影响其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区域层面,除陕西省外,各区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下降趋势,并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特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各区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技术进步是各区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依据σ收敛性检验,总体上,小麦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趋于发散,但2006—2007年后中国各区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微弱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溢价率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土地溢价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选择了土地自身特性及竞价企业特性等因素,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溢价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各项修正后,标准宗地的居住用地溢价率空间分布,从新城拓展区域,到传统主城核心区域,再到主城南部依次递减;2)土地出让面积、容积率、土地级别、起始楼面价和竞价企业数量对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具有空间不稳定性;3)地块面积越小、容积率越小、土地级别越高,起始楼面价越低,其居住用地溢价率会越高;4)竞价企业数量对居住用地溢价率的正向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新城拓展区域其影响更明显.该研究成果可应用到最高溢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差异化土地增值率测算中,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地价评估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建立了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度模型的计算方法,对15年间重庆市及其38个区县的物流发展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系统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的耦合阶段、拮抗阶段、磨合阶段3个阶段;重庆市38个区县的耦合度在空间上差异十分显著,并与工业发展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06年重庆市县域层面上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期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0%,其中,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0%,而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反而年均下降1.0%;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非农业技术的进步。重庆市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投入结构和规模,加强和加快农业技术的研发能力,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1991-2005年玉米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Tomqvist指数方法、HMB指数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呈"V字型"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玉米生产中一些决策单元的无效率主要归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以及规模收益递减等方面原因.要促进玉米生产率的增长,需通过增加玉米产出、减少冗余的投入要素、适当缩小要素投入规模、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以芜湖市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间上呈现增长的态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均较高;空间分异上呈现市辖区熵值普遍高于下辖县,下辖县的农用地单一优势度较高导致熵值偏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熵值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与信息熵的上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PILE四维视角的重庆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重庆市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内涵,运用人口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PILE)四维分析框架和相关计量模型对2001-2014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绩效由0.071 5上升到0.981 1,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共经历低级水平-中级水平-良好水平3个阶段;(2)人口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逐步达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良好状态;(3)构建具有五大功能区特色的差异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即都市功能核心区IE主导型模式、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IP主导型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EI主导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004-2016年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测算出各省份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利用DID(diffelence in difference)模型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效应.通过模型检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碳排放交易制度对发展低碳经济起到正向作用的结论,其中主要是由于碳排放交易制度提高了技术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增长.但是,由于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较小.并且在对政策效应进行时间趋势检验时发现,政策效应呈现出倒"U"型结构,由此说明政策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该文提出应从扩大碳排放交易范围、规范政府行为以及综合多种减排方式等方面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4~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要生产省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就小麦生产效率的非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4~2015年,我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周期性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效率得到改善;不同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来源不同,规模效率的实现是多数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省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劳动力、化肥等要素的过度投入一定程度上导致小麦技术效率的损失。文章最后就如何促进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给出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进  刘秀华  丁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39-6541
信息熵是对系统的不确定性(无序性)的一种量度,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演变规律,也可以反映区域土地的分布。根据信息熵原理研究了重庆市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分布,并与重庆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5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1996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低,为1.306 5,2005年达到最大值1.450 8,正处于"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从空间变化看,信息熵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熵大,经济发展较好。荣昌县土地利用信息熵比重庆市水平低,且二者变化趋势差别很大,重庆市信息熵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罗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78-4080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熵数值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经济增长迅速的主城区处于信息熵高值区和增长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处于信息熵低值区和下降区,中等经济水平的丘陵县处于信息熵中值区.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其土地分异应介于混沌与有序之间,因而,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度提高或降低信息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对重庆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熵值函数模型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引起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上处于不断调整优化过程中,呈3个发展阶段:稳步增长阶段(2009—2013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年)、持续降低阶段(2014—2016年);(2)重庆市38个区(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空间分布呈以主城区和万州区、忠县为信息熵高值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规律;(3)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总人口、城镇化率3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表现出强关联关系,与公路线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中等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非参数的HMB指数方法,利用1991-2005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技术进步和混合效率的增长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无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因此,今后为促进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采取继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