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加"出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农村业态、新的发展动能,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智慧农业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互联网+"正推动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不断开创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物联网加持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互联网+"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让农民生产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振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讨论了推进"农业+互联网"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强化农业信息的数据库建立,做到资源共享,强化教育扶贫工作,并结合当地特色加大对农产品推广力度等解决对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是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也是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给农产品电商带来了巨大机遇,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农村电商蓬勃兴起,促进了乡村物流产业线延伸,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党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道路上,"互联网+"理念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探究"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不但在城市建设中显现出活力和创新力,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探讨了"互联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现状,并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互联网+"模式融合实施的方法,希望为我国"互联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名优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可以进一步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互联网+"给名优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带来诸多利好。在"互联网+"背景下,名优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发挥政府的作用、培育人才和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应用科技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农产品出售难的实际问题,农业农村部等相关的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根据传统售卖农产品的方式,适当地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促进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策略和战略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效率。"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以太仓市为调查对象,深入调研太仓市各村的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背景下太仓市线上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对农地流转由线下转移到网络平台以及由农户个人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意见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互联网+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互联网+"农业农村的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重点加强农产品分等分级、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电商服务等能力建设,确保农产品出村"出得来,出得好,而且出得好价钱"。要做好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改造,包括产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农村电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过,提到这个话题,你若只谈淘宝村、农民网店,那你就out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农村面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互联网+乡村振兴"也开始呈现出更多新变化。"互联网+"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改变农村商业生态是已经迈出的第一步道理显而易见,一方面高度成熟发达的消费互联网已经从产业意义上整体改造了商业。另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北京农民合作社依托其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其未来经营可从北京市市场的消费特点出发。探索通过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实践建立农民合作社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生产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对接北京高端消费市场;提出实施打造合作社品牌、注重口碑效益,发展农业多功能、延伸产业链,"互联网+"创新营销方式,发展联合社等策略,以保障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其成为北京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体系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模式,构建以微信公众号、APP、PC、小程序四方互通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科技推广、技术支持、资源对接、质量追溯、在线交易等现代高效农业综合应用模式,为"互联网+"时代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探索了借助"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针对其逐步发展形成的过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它在传统农业中产供销等多渠道的思维变革及新发展。"互联网+"对终端销售而言,通过电商渠道拓展了农产品销售空间;"互联网+"对农户和消费者而言,增进了农业技术及信息的互联互动;"互联网+"对农业企业而言,在产供销多方面引发了新的思维变革和技术革命。当然,"互联网+农业"引起的改变不是简单的几方面,需要作出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已被烙上时代印记。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互联网+"经济发展繁荣的必要性。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县乡层面必须引起重视。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实现农业资源的整合,就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重点是对农产品销售进行数据分类和资源整合。利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互联网+"更是成为揭东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之一。"互联网+"对农业农村的影响,不只是在农业、农村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通过"互联网+",将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效率,扩大农业市场容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互联网+"堪称最热的关键词,互联网的劲风正在席卷各个传统行业,农业行业也不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投身到互联网的怀抱中,在"互联网+"带动下,农业企业将向着规模化、优质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领域的灵活运用,将给农业企业增加万亿级市场空间,"互联网+农业"的全新思维将开创农业企业营销的新机遇。利用"互联网+农业"思维打造爆品互联网让农业与科技有了更多融合,推动了农业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联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所在,网络营销成为产品营销的主要营销方式,农产品的营销也是如此,"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在农业行业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结构优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村创设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改善农村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0.
对“互联网+”农产品现代物流供应转型升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为农产品营销注入活力。然而当前"互联网+"农产品经营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瓶颈不容忽视,其中"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供应问题尤为突出。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新常态,分析"互联网+"农产品供应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供应体系,创新"互联网+"农产品现代物流供应模式,优化"互联网+"农产品现代物流供应模型。研究经济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实现"互联网+"农产品现代物流供应转型升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