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中上部叶片结构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组织结构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光照强度对烤烟叶片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设计了4种不同光照强度,对4个不同时期的烤烟中部和上部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了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结果】随着光照强度减弱,烤烟中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烤烟上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在圆顶期和成熟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上部叶的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及叶面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含梗率、拉力值和平衡含水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烤烟种植合理区划和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光照强度和氮素水平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形成与积累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效应,探明适宜烤烟生长的最佳光氮条件。【方法】以烤烟品种"豫烟5号"为供试材料,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3种氮素水平的复因子盆栽试验,分析光氮互作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及衰老指标的影响。【结果】烤烟的硝酸还原酶(NR)、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遮阴和增加施氮量有利于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增加,提高氮代谢水平。中、低氮处理的NR活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45d,高氮处理则出现在移栽后60d,表明氮代谢转向碳代谢的时间推后。遮阴处理的烤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遮阴处理L2(70%光照强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且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说明适度弱光可提高烤烟的抗氧化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随光强减弱和施氮量增加,烟碱、总氮含量上升,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总体上呈现氮代谢强于碳代谢的趋势。【结论】光氮互作效应对烟株体内代谢活动和衰老进程影响显著,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适度减弱光照(本试验70%光照强度)和在弱光条件下增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提高烟株的抗衰老能力及氮代谢强度,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高氮处理的烟株氮代谢滞后影响了碳氮代谢平衡,而中、低氮条件下氮代谢及时转入碳代谢,有利于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烟叶存放过程中光照强度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褪色程度的影响。【方法】以"粤烟97"烤后烟叶C3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光照强度对2种土壤类型产出的烤后烟叶色素含量、色度和色差值的影响,并对烟叶褪色程度进行划分。【结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的各色素含量、色差值和色度值均有所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烤烟的各指标下降越明显。而在同一光照强度处理下,沙泥田烤烟各指标下降量大于紫色土田烤烟,其烟叶在强光处理30d时,类胡萝卜素下降91.14μg/g,色差b值下降13.9,色度Y值下降15.1。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建立了MLP神经网络模型,将烟叶褪色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论】光照强度会导致烤烟色素分解,且光照强度越大,褪色越严重;紫色土田烤烟较沙泥田烤烟不易褪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烟叶存放过程中光照强度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褪色程度的影响。【方法】以“粤烟97”烤后烟叶C3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光照强度对2种土壤类型产出的烤后烟叶色素含量、色度和色差值的影响,并对烟叶褪色程度进行划分。【结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的各色素含量、色差值和色度值均有所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烤烟的各指标下降越明显。而在同一光照强度处理下,沙泥田烤烟各指标下降量大于紫色土田烤烟,其烟叶在强光处理30 d时,类胡萝卜素下降91.14 μg/g,色差b值下降13.9,色度Y值下降15.1。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建立了MLP神经网络模型,将烟叶褪色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论】光照强度会导致烤烟色素分解,且光照强度越大,褪色越严重;紫色土田烤烟较沙泥田烤烟不易褪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群体产量构成与减量施氮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高密度低留叶数处理,烤烟能够较快的进入顶叶成熟期,大田生育期可比对照缩短6 d以上。高密度低留叶数设计降低了烟株本身的株高,改善了烟株受光环境,使叶面积系数更加适宜。高密度低留叶数下施60 kg/hm~2的氮肥,小幅提高了产值,显著提高了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群体产量构成方式对上等烟比例、均价的影响要大于施氮量。【结论】在氮素背景较高的土壤上,采取提高种植密度减少单株留叶数,同时减少氮肥用量可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提高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为酸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酸枣为研究对象,用称质量控水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重度胁迫(SD,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中度胁迫(MD,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和适宜水分(CK,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3个水分处理,测算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酸枣的耗水量、单株生物量、组织含水量、叶片数及叶面积,分析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结果】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枣耗水量差异很大,土壤水分含量越高,酸枣耗水量越大;适宜水分条件下酸枣的平均耗水强度为0.1178kg/(株·d);土壤越干旱,酸枣组织含水量越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水分条件下,酸枣的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0.0868和0.0723kg/(株·d);酸枣的全年耗水量高峰出现在7月底到8月中旬。3个水分条件下,酸枣生物量和组织含水量均表现为CK>MD>SD,叶片数和叶面积最大值表现为CK>MD>SD,叶片数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以SD早于MD和CK。【结论】水分供应越少酸枣组织含水量越低,而且即使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酸枣的组织含水量也低于700g/kg;生长后期落叶,叶片对气孔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生长后期耗水量的反常增加;酸枣存在明显午休现象;干旱导致的过早停止生长是酸枣植株矮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刺槐生理代谢的影响规律。【方法】以苗龄1年、长势一致的刺槐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铅胁迫(土壤中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 mg/kg)处理刺槐苗木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对刺槐苗木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影响明显,其中刺槐叶水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最小;当土壤中铅含量为300~3 000 mg/kg时,刺槐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刺槐叶片相对水分亏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相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叶水势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无显著影响,而细胞膜透性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条件下,随着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刺槐叶片铅含量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对刺槐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而铅胁迫只对刺槐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对其他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刺槐叶片可以富集土壤中的铅,说明刺槐对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光氮互作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及光合生理机制,为通过合理施肥缓解玉米弱光胁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氮素水平对玉米生长发育、光合生理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中低氮水平下,遮阴处理的玉米生育后期株高较自然光处理有所降低;不同施氮水平灌浆期上部叶、穗位叶和下部叶叶面积也均小于自然光处理,下降幅度分别为13.0%~35.9%、6.1%~28.5%和9.7%~26.4%,生育前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拔节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11.1%~46.5%(P0.05);中高氮水平下,遮阴处理玉米总生物量显著降低33.1%~49.7%(P0.05)。遮阴条件下,低氮处理的不同部位叶片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及根长均高于高氮处理,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及总生物量也分别较中高氮处理增加19.4%~108.3%和51.1%~85.6%。【结论】遮阴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受抑制且低氮处理较中高氮处理更有助于玉米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明槲树(Quercus dentata)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其在城市森林建设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槲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4个光照梯度,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叶解剖结构、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75%全光照下槲树幼苗生长状况最佳,有利于生长。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槲树幼苗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减小,栅海比减小,而细胞疏松度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与丙二醛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遮阴处理消除了槲树幼苗的光合午休现象,并且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减少了暗呼吸消耗,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结论】槲树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75%全光照是适宜槲树苗期生长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留叶数(每株留叶16、20、24片)对美引NC297烤烟新品种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烟株株型与上部叶面积有明显的差异;留叶数的多少对中、下部叶片大小和单叶重的影响较小,对上部叶的影响较大;留叶数偏少,烟叶的产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留叶数过多,均价、上等烟比例将受到不利影响。综合产、质量效益,NC297以留叶数20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烤烟四种密度(1200株/亩、1500株/亩、1800株/亩、2100株/亩)和五种留叶数(16片/株、19片/株、22片/株,25片/株、28片/株)的试验结果分析,初步找出了不同密度和不同留叶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留叶数越多,群体昼夜温差越小,田间风速减弱,光照强度下降,呼吸强度上升,节距变大,茎围变细,根系分布范围、最大单叶面积变小,单叶重下降,烟叶内总糖含量升高,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降低,施木克值升高。试验结果认为,在许昌生态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及留叶数的最优组合是,每亩1500株,每株留叶22~25片。其表现为单产350斤左右,均价1.00~1.14元,腰叶重5.84~6.05克,中黄三级总糖含量20%左右,总氮2%左右,烟碱含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烤烟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于烤烟季采用~(15)N示踪法探究不同生长期烤烟各器官氮素含量、累积量及来源比例,明确土壤和肥料对烤烟氮素营养的贡献及各器官的氮素来源。【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氮处理烤烟的根、茎和叶氮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相同施氮条件下,烤烟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均为叶﹥根﹥茎,各部位氮含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烤烟根、茎和叶片氮素累积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均在移栽后95 d达最大值,不同处理烤烟氮素累积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根、茎、叶和植株最高氮素累积量分别达0.94、1.13、2.93、5.0 g/株;不同施氮处理烤烟根、茎和叶吸收的肥料氮素占总氮素的比例均以N_(270)处理最大,N_(180)处理次之,N_(90)处理最小;土壤氮素比例呈相反趋势,表现为N_(90)﹥N_(180)﹥N_(270),且烤烟吸收的土壤氮素大于肥料氮素,随着生育期推进,各处理根、茎和叶吸收的土壤氮素比例逐渐增大,肥料氮素比例逐渐减小。【结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下,烟株吸收的氮主要来源于土壤,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烤烟吸收土壤氮素比例增加;稻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施氮素要考虑水稻季施用氮肥的后效和烤烟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安庆市区常绿园林绿化植物香樟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樟叶片、叶柄生物量分配及含水量在生长季(发育阶段)和树冠方位上的差异格局及相互关系。【方法】在夏季和冬季分别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内生物量与含水量。【结果】生长季对叶生物量和含水量指标影响显著(P0.05),而树冠方位仅对叶含水量有一定影响。冬季香樟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低于夏季,而叶柄分配比例则相反。香樟叶内含水量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叶柄高于叶片的特征。夏季叶片和叶柄生物量之间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而冬季柄分配比例大于叶片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生长季香樟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其含水量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高的叶柄含水量不利于支撑构件投资;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大小呈U型关系,表明中等大小的叶具有最小化的支撑投资。【结论】香樟在不同生长季具有变化的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但叶内生物量分配与含水量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加工番茄穴盘苗植株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穴盘苗设置光照和遮阴条件,探讨光照对穴盘苗植株形态及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加工番茄87-5(里格尔,下同)和新番41号为材料,设置正常光照和遮阴两个处理,对比研究穴盘徒长苗与正常苗在外部形态指标及生理发生的变化差异。【结果】遮光处理下的穴盘苗株高变高、叶面积变大、RWC(相对含水量)上升、叶片数减少、WSD(饱和亏)下降、根系活力下降,与此同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总糖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光照对加工番茄穴盘苗的植株形态及生理有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光照直接影响到穴盘苗的成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沙尘和遮阴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指标,研究不良环境对果树叶片的伤害。【方法】选取核桃、杏、巴旦木和苹果4种果树,采用人工覆沙与遮阴处理的方法,设置4个时间(9、18、27和36 d)和2个梯度(沙尘3和9 mg/cm2、遮阴16.4%和46.5%)的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上述4种果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轻度沙尘处理后,4种果树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均增加45.83%后下降趋势;重度沙尘处理下,上述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在9~18 d出现峰值后下降。遮阴处理对4种果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叶片经过轻度遮阴处理后其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强。随着遮阴胁迫程度的加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出现了降低的趋势,遮阴均在18~27 d出现峰值后下降。【结论】沙尘、遮阴胁迫对4种果树叶片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  相似文献   

17.
以烤烟K326为材料,设叶面喷施和土壤浇灌2种方式分别对烤烟施加重金属Pb(20 mg/kg)、Hg(0.5 mg/kg)、Cd(25 mg/kg)、As(20 mg/kg)。采用盆栽试验在大田环境下进行,研究了重金属Pb、Hg、Cd、As在不同污染方式下对烤烟叶长、叶宽、茎围、株高、有效叶片数以及根体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b、Hg、Cd、As 4种重金属中,Pb和Hg的区别较大,土壤浇灌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比叶面喷施强;其次是As;Cd通过叶面喷施与土壤浇灌对烤烟生长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叶面喷施Pb对烟株有效叶片数和株高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体积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进行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品种 CF228 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增加,烤烟的株高呈增加趋势,茎围、节距呈减少趋势,留叶数对下部烟叶长宽影响不明显,对中上部叶的长宽呈负相关趋势;就经济性状来说,不同留叶数对烤烟产量影响不大,对烤烟产值、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影响较大,以留叶数 20 片经济性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打顶时期及留叶数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湖北不同海拔、打顶时期及留叶数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利川、宜昌和十堰开展打顶时期及留叶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拔和留叶数条件下,初花打顶产量较高,而盛花打顶有助于烤烟品质改善,烟叶化学成分较为适宜;在相同海拔和打顶条件下,留叶20片有利于提高上等烟比例,而留叶18片有利于提高烤烟主要经济性状。综合分析认为,海拔在1 200 m以下种植烤烟可采用盛花期打顶、留叶20片(4片弃烤)及海拔在1 200 m以上种植烤烟可采用初花期打顶、留叶18~20片(2片或4片弃烤)烤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测定沟壑区不同土壤类型(燥红土和变性土)、不同季节(旱季和雨季)、不同草本盖度、模拟浇灌条件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具有差异性。燥红土表层土壤含水量小于变性土,二者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变性土含水量按幂函数微弱的衰减,而燥红土大体上呈波动性稳定;雨季土壤含水量大于旱季;高盖度草地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低盖度草地区,随光照强度呈现同步变化;模拟灌溉条件下燥红土与变性土的土壤水分呈幂函数下降,尤其是在初期燥红土的衰减速度更快。【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干热河谷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也能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