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结合文物陈列,不可或缺地都会涉及农业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面临发展困境,优秀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逐渐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继承优秀农耕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农业博物馆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泽学  付娟 《农业考古》2022,(1):251-25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农耕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影响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助力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邹德秀教授的《中国农业文化》一书,不久前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国农业文化史为线索,从采猎文化、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一直论述到社会主义的农业文化和未来的工农业综合文化。在历史的论述中,穿插着农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分析了采猎农耕中  相似文献   

6.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沉淀了积厚流光的中国农耕文化,五千年华夏儿女服田力穡,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古代农业科技体系。中国农业博物馆编纂的《五千年农耕的智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知识》一书,串起耕耘畜养的纬线,梳理历史变迁的经线,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归纳,既形成了对我国农业科技史的概览,也打开了一个认识农业文明、传承文化基因、启迪发展智慧的全新坐标系。  相似文献   

7.
胡泽学 《古今农业》2022,(4):7-16+136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存的基础,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升和发展,离不开中华农耕文化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贡献。本文从五个典型思想探讨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育农、乐农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8.
稻作农业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造文明的重要基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农耕历史和自成体系的耕作制度,是许多南方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根基,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独树一帜。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稻作农耕日益衰微,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也逐渐消弭在历史的尘埃中,民族特性因之亦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在理性工具指导下的产量诉求,不仅催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食品安全成为一个难以言状的社会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描述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稻作农耕历史和耕作制度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意涵进行探究,旨在说明那些我们曾经认为的"落后",实际蕴藏着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和意义,并以此来反观当下的"发展"与"科学"。从地方知识中吸取智慧,既是尊重历史的表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耕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全面推进,如何做好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弘扬并继承传统农耕文化,使农耕文化不被遗忘,永存人心,本文从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出发,浅析其重要价值意义,通过列举现今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难点,提出在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有效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路径,进而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游修龄《中国稻作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根蟠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长青树,那么稳定而发达的中国传统农业就是它深厚的根基。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农业文化,可大抵以长城为界分为农耕文化和...  相似文献   

11.
云南各少数民族,从事农耕的历史已源远流长,但各民族进入农耕历史的时间却相差很大,有的民族先民进人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发现农耕文明的遗迹,有的民族则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踏人农耕社会的门槛。跨入农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云南各民族进行农耕社会的历史相差很大,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各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差参不齐,直到二十世纪尚保留着极为原始的农耕文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传统农业中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游耕文化游耕是进入农业社会后的最原始业的农耕方式,有固定范围内的游耕和非固定范围内的游耕。最初的游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濒危的。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的农耕系统。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个农耕系统丢失了,那就会丢失一大片。一个系统的丢失比一个生物物种的丢失更可怕。  相似文献   

13.
<正>农耕文化原创科普绘本,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智慧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这套书更好地认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智慧。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考古》2021,(4):241-247
中华农耕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农业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早期主要哲学流派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识,从新的视角探究传统农耕文化对这些哲学流派主要思想观点的影响,提出传统农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基础,传统农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至今仍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耕文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耕文化演变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耕文化革新的主要驱动力,农耕文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果,也反作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阐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农耕文化的精神实质,综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确立了科学弘扬农耕文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的云和县崇头镇,有着"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云和梯田,以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云山雾海、千姿百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享誉天下。然而,究竟是谁开辟了这片神奇的梯田,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学术界未有定论。从畲汉农耕历史、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耕习俗等方面探求云和梯田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可为挖掘云和梯田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种植的智慧     
<正>泥土出芬芳,堪比桂花香。风吹麦浪涌,田间耕耘忙。中华文明源自农耕、本在农耕,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育蚕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脉,其包含的自然规律和技艺方法更是为当代中国甚至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我国的农具与农业几乎同时产生,至今拥有上万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使用早期的木石农具种植"五谷",形成了稻(水稻)、黍(黄米)、稷(高粱)、麦(小麦)、菽(大豆)的农作物组合;夏代已经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伏羲开创畜养、嫘祖发明养蚕、大禹治理水患,使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捕鱼狩猎的漂泊生活,过上了刀耕火种、纺织作衣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农谚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当地农业的种植历史及耕作经验,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厘清农谚的基本概念,分析农谚特点,挖掘农谚价值,指出农谚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阐述农谚具有地域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历史传承性、乡土民间性、简单实用性和应用局限性的特点,提出农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进一步做好农谚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我国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农业博物馆首次展出,湖州传统缫丝等特色非遗展演吸引观众驻足。不少人惊叹古人的精湛技术、精深的农耕文化,也有人担心,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会不会躺进博物馆,失去生命力?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加快推广,一些传统农耕方式正逐步被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历粗放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今天更应该思考应该从传统农耕文化中继承什么?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