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玉米MIR604是瑞士先正达公司2005年研发的抗虫玉米,中国于2008年批准MIR604进口作为食品和饲料的加工原料。为了精确定量检测MIR604及其加工产品,在MIR604的左侧边界序列和玉米基因组之间设计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MIR604品系特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对6种非转基因作物、MIR604及其他非目标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除MIR604外,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MIR604分子片段的扩增信号;对已知含量为1%的MIR604标准品进行定量检测,测量值为1.07%,接近真实值1%;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仅5个拷贝的MIR604分子片段。该试验所建立的MIR604品系特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可用于转基因玉米MIR604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样品中转基因玉米Bt176的含量,并从多个方面来分析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显示,A类不确定度为0.0003,B类不确定度为0.0007,合成不确定度为0.001,有效自由度veff为272,包含概率P为95%,扩展不确定度U=0.002,测量结果为(0.8±0.2)%。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微量液体转移量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度传播律(GUM法)是分析测量领域里常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但该法存在输出量为正态分布假设等诸多局限。为了在转基因成分检测试验中提供一种更优和更适合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法(MCM)评定混合样品中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平均值为1%,不确定非常小(3.07×10-4)。在95%的包含概率下,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检测值落在较窄的包含区间0.94%~1.06%。结果显示,混合样品中转基因玉米DAS-4-40278-9的相对含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与用GUM法关于“输出量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假设一致。由于MCM法可避免传统GUM法的局限性,建议在开展转基因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可采用MCM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转基因玉米MIR604外源载体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体系和热循环条件,建立了MIR604结构特异片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6种非转基因作物、MIR604及其他非目标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除MIR604外,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MIR604分子片段的扩增信号;对含量为1%的MIR604标准品进行定量检测,测试样品平均含量为1.05%;灵敏度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仅5个拷贝的MIR604分子片段。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能为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迅速在转基因生物检测实验室推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对转基因大豆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评定。结果表明,A类不确定度(uA)为0.000 8,B类不确定度(uB)为0.002,合成不确定度(uC)为0.002;在置信水准为95%时,包含因子(k)取1.96,扩展不确定度(U)为0.02。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微量液体转移量的偏差是本次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在以后的转基因生物检测中,应尽量减小微量液体转移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测试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测试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要求的质量,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估算了转基因水稻外源成分NOS终止子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A类评估结果为uA=0.001,B类评估结果为uB=0.008,合成不确定度为uC=0.008,置信水平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016,NOS终止子含量测量结果为0.1124±0.016。本实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NOS终止子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实验操作中的随机效应、微量移液器转移液体的误差、Ct值与lgA值的线性偏离。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定量分析中应重点注意上述不确定度来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转基因玉米MON810和MIR604品系插入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品系特异性DPO引物,建立转基因玉米MON810和MIR604品系检测的多重DPO-PCR方法。结果表明,设计的DPO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5 ng/μL,并且对退火温度不敏感。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于对转基因玉米MON810和MIR604品系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标准体系是实施转基因定量标识的基础,而不确定度评定是定量检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建立适合一般实验室采用的标准化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评定方法,以便检测实验室自行评定定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测量方法精密度不确定度评定有2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不确定度函数”的一般概念,利用15个不同浓度的常规样品,建立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公式;另一种是重复测量有证标准物质,根据检测数据的中间精密度,计算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实验室配制样品作阳性定量质控品进行偏倚不确定度评定,实验室配制样品标称值的不确定度由实验室根据制备过程采用简易程序自行评定。将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过程的偏倚不确定度合成,评定试样定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然后乘以包含因子k,获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以转基因玉米DBN9936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分别用模拟的DBN9936常规样品和有证基体标准物质(GBW(E)100901)评定测量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76%和0.33%,与常规样品相比,用有证标准物质评定的测量方法精密度不确定度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基因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使用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含量为1%的转基因玉米MON863样品(CRM)中结构特异片段的含量,并从扩增反应、数据处理以及微量移液器等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研究得到uA=1.7×10-2,uB=9.0×10-4,uC=1.7×10-2,U95=0.036,测量结果为1.08%±0.036。[结论]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来自检验过程中的随机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基因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使用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含量为1%的转基因玉米MON863样品(CRM)中结构特异片段的含量,并从扩增反应、数据处理以及微量移液器等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研究得到uA=1.7×10^-2,uB=9.0×10^-4,uC=1.7×10^-2,U95=0.036,测量结果为1.08%±0.036。[结论]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来自检验过程中的随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系。[方法]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建立3种转基因玉米品系TC1507、MIR162、MIR604的二重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方法。[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法只有特定品系的靶序列才有扩增信号。灵敏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在10 pg基因组DNA用量时可定量检测到2~16个拷贝。[结论]该研究建立的3种转基因玉米品系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进出口农产品中3种转基因玉米品系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中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定量分析标准化技术体系,保障中国生物安全和降低生态风险,本研究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ON88017及产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并用特异性、准确度、灵敏度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指标评价了该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析转基因玉米MON88017特异性很强;29次重复测量含量为1.50%的转基因玉米MON88017样品,平均测量值(1.541%)接近真实值(1.50%),相对偏差为2.70%,测量值的变异系数为0.110 4,回收率为100.00%,测量不确定度为0.096;在97.5%的置信水平下能检测到最低含量为5个拷贝的MON88017分子片段。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玉米MON8801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和灵敏度,能为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确定津巴布韦烟草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探索最佳工艺条件下烟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在成品卷烟中的添加量和对感官风格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使用GC-MS对提取物挥发性致香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添加量的卷烟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1)以得率和感官质量为综合判断标准,确定最佳料液质量比为1∶10、提取时间为7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0%,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得率为27.2%。(2)提取物中共分析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烟碱、茄酮、西柏三烯二醇、新植二烯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28%、6.77%、8.05%和5.15%。(3)在非挥发性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占比较高,特别是苹果酸的含量达到18.5 mg/g。(4)经感官对比,提取物最佳添加量为0.3%。【结论】经该工艺制备的津巴布韦烟草提取物,特征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丰富,能够使卷烟清香、甜香等风格特征增强,香气量和香气质提高,显著提升卷烟产品的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川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志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7-1003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 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 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转羊草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Lc-CDPK)水稻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转Lc-CDPK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qRT-PCR技术,测定根、叶片中Lc-CDPK基因的表达,确定该基因表达最高时的盐碱胁迫条件,以此条件处理幼苗,并以非转基因水稻为对照,分别测定其根、叶片中甜菜碱、脯氨酸、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200 mmol/L NaCl-Na_2CO_3胁迫24 h时,转基因水稻根和叶片中Lc-CDPK基因表达的综合水平最高,此时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对照)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水稻根中脯氨酸、甘露醇和山梨醇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16.0%,88.9%和115.4%(P0.01),GR活性较对照提高9.6%(P0.05);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增加129.2%(P0.01),CAT、POD、GR和GPX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52.1%,27.5%,163.5%和46.7%。叶片中抗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显著增强,CAT、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3.96和2.73倍(P0.01),根中仅GR基因相对表达增强,为对照的1.6倍(P0.01)。相关分析表明,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推测Lc-CDPK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盐碱胁迫过程,能增强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水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夏播玉米大豆间作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吸氮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明确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徐水县代表性农田设置玉米单作(T1)、大豆单作(T2)、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不分隔(T3)、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分隔(T4)4个处理,并对关键生育时期的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实时观测。【结果】相对作物单作种植模式,间作产量优势明显,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间作模式总吸氮量(256.1 kg·hm-2)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种植(159.7 kg·hm-2)。玉米大豆间作主要通过促进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来提高间作系统生产能力,其中地上部因素对间作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81.6%、83.4%和75.7%,而地下部因素的贡献率仅为18.4%、16.6%和24.3%。间作玉米条带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单作玉米,隔根间作玉米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不隔根间作玉米,单作大豆与间作大豆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隔根对间作大豆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相对单作种植,间作系统降低了玉米收获后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而提高了大豆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不隔根处理,间作隔根对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间作大豆土壤硝态氮含量。夏季无论是单作种植还是间作种植,其后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间作可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P<0.05),相对玉米单作,间作种植的后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了87.2 kg·hm-2,其中地上部因素贡献率为77.5%,地下部因素对此贡献仅为22.5%。【结论】夏播间作种植产量优势明显,间作模式整体吸氮量高于玉米单作,其中地上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贡献大于地下部因素,并且夏播间作种植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对单作种植,间作种植降低了玉米条带土壤含水量而对大豆条带无显著影响,间作玉米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而大豆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但间作系统当季及后茬作物收获后的整体土壤硝态氮残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三酰甘油是油料作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合成唯一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探讨DGAT基因对超高油玉米Zea mays L.种子油分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超高油玉米的含油率.【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DGAT1-2基因导入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在盆栽条件下5~6叶期对T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成熟时收获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代)籽粒,测籽粒平均含油率,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初步筛选获得假定转化植株163株,Southern杂交获29株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44%.t检验结果表明,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籽粒平均含油率比非转基因植株籽粒平均含油率提高了6.19%,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DGAT1-2基因,可显著提高超高油玉米籽粒含油率,是一种切实有效提高超高油玉米含油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干旱区长期连作滴灌玉米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还田量为18、9、0 t/hm2的秸秆还田3个处理,利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iolog-Eco),研究干旱区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秸秆还田造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上;秸秆还田可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8和9 t/hm2较秸秆不还田分别增产13.56%和5.4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18 t/hm2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43%和0.39%。【结论】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为沿海滩涂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覆盖秸秆为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不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林下浅层土壤(0~10 cm)养分的影响。【结果】3种覆盖材料均有提高林下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相对较好,稻草秸秆对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玉米秸秆对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影响较大。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不同,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相对于秸秆覆盖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作用,对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建立的转基因玉米NK60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含量为2%的转基因玉米NK603样品中结构特异片段的含量,并从扩增反应、数据处理以及微量移液器等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了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uA =0.0003,uB=0.001,uC=0.001,U95 =0.002,测量结果为1.6%±0.002%.NK60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来自检验过程中的随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