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性坏死性肝炎是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生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病鸭食欲废绝、怕冷、脚发软和腹泻,病理变化为肝脏表面和实质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又称"花肝病"。1流行病学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5~9 d,人工感染时约4 d,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本病可通过滴鼻、饮水、肌内和爪垫注射、同居等感染。本病多发于7~45日龄雏番鸭和雏半番鸭  相似文献   

2.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和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腹泻、喘气、运动失调和出现神经症状等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特征是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并形成类似小鹅瘟的"腊肠粪",胰脏呈点状坏死。目前,本病已成为危害番鸭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常引起雏番鸭的大批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的流行、症状、病理和防治方案见正文部分。1流行病学第一,传染源。病死的雏番鸭和带毒番鸭。第二,传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脚易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的雏番鸭依然发生类雏番鸭"三周病",除出现死亡外,幸存鸭的番鸭翅脚易断、上喙变短,83%感染鸭成为僵鸭,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实验室感染试验,发现其病原为与原经典的雏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基因组上、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番鸭细小病毒,鉴于此,将之暂定名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  相似文献   

4.
陶海元  贾炳兰 《农技服务》2010,27(11):1437-1438
分别阐述了雏番鸭、中雏鸭、育肥期及种番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因此也叫番鸭三周病;以腹泻、喘气、脚软、脱水、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特征。2009年5月,本市某乡镇一养鸭户饲养的400羽番鸭养至16日龄时发生以拉稀、喘气、脚软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死亡快.即到我站求诊,后经检查诊断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番鸭又称瘤头鸭、洋鸭、麝鸭,与一般家鸭同种不同属,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产肝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番鸭养殖的势头逐渐兴起。笔者认为,要养好番鸭,必须抓好三个时期的管理。一、雏番鸭的饲养1.温度。4~5周龄以内的番鸭被称为雏番鸭。番鸭育雏期的温度控制是关键,一般1周龄要求27℃、2周龄24℃、3周龄22℃、4周龄20℃、5周龄18~20℃,注意根据雏番鸭的行为和分布情况调节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7.
正番鸭又称瘤头鸭、全番、正番或红鼻番,多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随着番鸭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发疫病的不断出现,番鸭饲养的难度逐渐加大。目前影响我国番鸭养殖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及其诊断和防控要点如下。一、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1997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发病日龄小,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雏番鸭的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鹅细小病毒引起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小鹅瘟。本病临床以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严重下痢、呼吸困难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病理变化为肠黏膜发生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小肠中后段肠管常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
番鸭的饲养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番鸭的外形及特性介绍.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雏番鸭、中期番鸭、后备种番鸭等各成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以来,福建省番鸭饲养区的雏番鸭群流行一种以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黄白色、表面有斑驳状或散在点状出血点为特征的疫病,俗称番鸭"白肝病""肝白化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排查和分离病毒人工感染试验,初步表明该病病原为鸭2型腺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1流行特点雏番鸭会自然发生番鸭细小病毒病,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番鸭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通过研究发现,3周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7%~62%,死亡率为22%~43%,超过40日龄的番鸭发病率比较低。病鸭与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番鸭细小病毒病。[方法]用番鸭细小病毒连续免疫产蛋母鸡3次,收集鸡蛋,并制备出高免卵黄抗体。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制备的卵黄抗体进行效价测定,用雏番鸭进行中和与治疗试验。[结果]制备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达到1∶32,能有效中和番鸭细小病毒对雏番鸭的致病性,对发病的雏番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番鸭细小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番鸭是一种肉用型品种,养殖经济效益高,是农村致富的好项目.提高成活率是批量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雏番鸭易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等,必须进行强化免疫.现介绍强化免疫时应注意的事项.①1日龄雏鸭全部注射鸭瘟活疫苗;同时口腔滴服雏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鸭瘟活疫苗使用方法为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雏番鸭每只腿肌注射0.25毫升,3天~4天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正小鹅瘟也称为鹅细小病毒感染,是初生雏鹅或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本病是1956年在我国扬州首先发现,并定名为小鹅瘟。1965年后,德国、荷兰、匈牙利、英国、苏联、法国、以色列、越南、南斯拉夫等国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目前本病已遍布世界许多养鹅和番鸭的国家和地区。本病表现为"两高一快"  相似文献   

17.
雏番鸭小鹅瘟是侵害雏番鸭又一特定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传播快、死亡率高、剧烈下痢、小肠中段和(或)后段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1病原本病原为鹅细小病毒,直径20~25nm,无囊膜。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但能凝集黄牛精子。目前,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2流行特点2.1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番鸭和雏鹅发生本病,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不发病。  相似文献   

18.
采集以腹泻、呼吸困难及主要症状的雏番鸭肝、脾病科,接种14d龄非免疫番鸭胚,80%胚在3~7d死亡,胚体呈弥漫性充血、出血。接种番鸭胚成纤维原代细胞72h可见细胞圆缩、聚团等变化。收集尿囊液及细胞培养物,以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MDPV)阳性血清进行聚苯乙烯乳胶凝集,病料培养物均呈阳性反应,提取病料接种的尿囊液及细胞基因组DNA,用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到与设计相符的600bp片段,经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克隆到的片段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特异性片段,从而初步证明分离到的病毒为雏番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9.
番鸭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以张口呼吸,咳嗽,肺严重出血或淤血,气管粘膜出血或气管内有血凝块为特征的病死雏番肺脏中分离出一株菌,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为奇异变形杆菌。人工感染雏番鸭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雏番鸭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在番鸭体内中和抗体消长规律,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了经弱毒疫苗免疫后的雏番鸭不同时间其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疫苗注射1日龄雏番鸭,免疫后28 d部分鸭血清中出现抗体,35 d全部鸭血清中出现抗体;6个月抗体效价达高峰,有效免疫期在18个月以上。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期较晚,但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