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现实的牲畜屠宰检疫工作中,经常遇见黄脂与黄疸猪肉,由于工作时是在晚上,而黄脂与黄疸都是脂肪组织变黄,单是从色泽上观察,有时很难对二者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在去市场购买生猪肉时,往往不知如何断定肉的质量好坏,有时发现肉质发黄,就认为这样的肉是病害猪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判断肉的质量好坏,应区别对待。比如,市场上肉质发黄时,可能是黄脂肉,也可能是黄疸肉,也可能既是黄脂肉又是黄疸肉。同样是肉质发黄,黄脂肉一般经过加工后,能够放心食用。而黄疸肉及既有黄疸又有黄脂的肉只能加工作为工业用或予以销毁。准确快速地鉴别出黄脂肉与黄疸肉,关系到肉品的处理方法,同时也关系到能否达到检疫目的,维护畜禽生产安全,以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现就黄脂与黄疸肉的鉴别诊断与处…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猪定点屠宰检疫过程中,驻场官方兽医对被屠宰猪的胴体和内脏进行严格检疫,把好猪肉出场关,是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多年的检疫实践,对生猪定点猪屠宰检疫中较常出现的黄脂肉与黄疸肉的鉴别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参考。1黄脂肉与黄疸肉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在动物的宰后检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味或滋味异常(如腥臭味、酸味)肉、色泽异常(如黄脂与黄疸肉)肉等等,这些肉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却严格禁止食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动物的宰后检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味或滋味异常(如腥臭味、酸味)肉,色泽异常(如黄脂与黄疸)肉等等,这些肉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却严格禁止食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中,时而见到一些与正常猪肉相比较呈黄色的猪肉。这种猪肉在兽医卫生检疫中可能是黄脂肉,也可能是黄疸肉。这两种肉外观相似,但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处理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黄脂肉和黄疸肉的鉴别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宰后检疫是生猪检疫的的重要环节。在宰后检疫过程中往往会有检疫员报告某某号猪胴体器官等发"黄"的情况。这些猪皮肤、脂肪、肌肉粘膜、内脏等呈黄色,程度、多少、深浅不一(俗称"黄腰猪"或"黄脂猪")。黄脂、黄脂病、黄疸等都会可能出现呈黄色的现象,很易混淆。黄脂是可以食用的,而黄脂病、黄疸肉根据病情的轻重分别  相似文献   

8.
在兽医卫生检疫检验中,常遇有黄疸、黄脂病变的猪肉,两者经常混淆,一时难以区别,及时准确的鉴别黄脂与黄疸肉,直接关系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将黄疸肉判为黄脂肉,有可能会引起某些家畜传染病的传播,影响肉品的卫生安全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如果将黄脂肉判为黄疸肉,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检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和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9.
在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常会发现黄脂、黄疸肉,虽然这两种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染,但其致病因素和食用价值却截然不同。能否准确鉴定和正确处理黄脂、黄疸肉将直接关系到肉品的安全,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现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黄脂、黄疸肉的鉴别与处理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平常的生猪屠宰检疫中不仅要对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及旋毛虫病等疫情进行检疫,在发现颜色异常肉时(黄脂、黄疸等),还要对这些颜色异常肉进行鉴别处理。本文主要对黄脂、黄疸及黄脂病猪肉的鉴别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脂肉又称黄膘肉,指猪肉胴体脂肪是棕色或黄色,但其他组织不出现黄色,内脏正常无变化、无异味,一般认为是饲料引起.黄脂肉与黄疸肉不同,黄疸肉是因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受阻造成的.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肤、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肌腱等都显黄色,内脏也出现病理变化.黄脂肉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而黄疸肉的黄色不褪.  相似文献   

12.
在生猪宰后检验中,准确迅速地鉴别出黄脂肉与黄疸肉,是肉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胴体黄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黄疸,另一种是黄脂.它们的致病原因和食用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准确鉴定、正确处理这两种肉时卫生检疫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就黄脂肉与黄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动物的宰后检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味或滋味异常(如腥臭味、酸味)肉,色泽异常(如黄脂与黄疸肉)肉等等,这些肉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却严格禁止食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1气味和滋味异常肉1.1常见的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种类及原因1.1.1性臭味:是未阉割的公畜所特有的气味,如公猪肉、公羊肉都带有一种难闻的性气味。1.1.2鱼腥臭:是由长期饲喂鱼粉或鱼的残羹所致,其肉常有鱼腥味。1.1.3腥臭味:是由于屠畜体内某些病理变化而受到的影响。如患有尿毒症的屠畜其肉带有尿臭;由腐败菌所引起的脓肿、坏死、溃疡等引起周围的肌肉有腐臭气味;患胃肠道…  相似文献   

14.
在选择购买猪肉时要准确的鉴别猪黄脂与黄胆非常重要,因为食用传染性黄胆肉影响人体健康。 一、黄脂和黄胆的成因: 1.黄脂:亦称黄膘肉,是由于脂肪组织沉积黄色素而  相似文献   

15.
屠宰检疫中黄疸与黄脂猪肉的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仙居县城郊机械化屠宰场在宰后检疫中多次发现黄疸与黄脂肉产品。据统计,2006年至2007年就检出黄疸、黄脂肉27例。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就黄疸与黄脂肉的鉴别诊断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原因分析1.1黄疸主要原因是由于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黄脂肉和黄疸肉是在屠宰检疫过程中时常遇到的现象,如何正确的区分与鉴别是没有检疫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黄脂肉黄疸肉的感官鉴别、实验室鉴别以及卫生处理做一下介绍,意在供同仁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猪黄膘肉和黄疸肉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猪肉质量,而且还可能引发争执事件,不利于猪肉交易的顺利进行。对此,需要通过鉴别和检疫判定将猪黄膘肉和黄疸肉区分开,并采取有效方法对两者进行科学处理,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水平,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笔者是派驻思茅区乾合屠宰场的官方兽医,负责屠宰检疫工作8年。共参与检疫生猪412181头,检疫出不合格的病害生猪肉品616头,其中黄膘猪肉83头,占不合格肉品的13.4%;黄疸猪肉56头,占不合格肉品的9.0%。笔者将工作中对猪黄膘肉和黄疸肉的鉴别判定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色泽异常肉的感官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同时对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无疫、色泽良好的肉品,结合多年来的检疫工作实践,现将色泽异常肉的感观鉴别要点介绍如下,以便广大检疫工作者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肉品质量。1黄脂肉和黄疸肉1.1黄脂肉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因素和体内缺乏VE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眼观脂肪组织淡黄色或深黄色,稍混浊,质地变硬,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肝、胆、肾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一般情况不影响食用。1.2黄疸肉…  相似文献   

19.
在生猪宰后检验过程中 ,遇到黄染肉尸时 ,怎样准确快速地鉴别黄脂肉与黄疸肉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肉品的处理方法 ,同时也关系到能否达到检疫目的 ,保护畜禽生产安全 ,从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现就黄脂与黄疸肉的鉴别诊断 ,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供同行参考。1 鉴别方法1 1 感观检查黄脂 :在肉尸中 ,黄膘猪肉的肥膘及体腔内脂肪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其他组织无黄色现象。黄疸 :不仅脂肪发黄 ,而且皮肤、粘膜、浆膜、腱膜、韧带、软骨表面、组织液、关节囊液及内脏等均染成黄色。1 2 实验室检查硫酸法 :取数克脂肪剪碎…  相似文献   

20.
1997年至 2 0 0 1年 ,笔者对漾濞县农贸市场的猪肉进行了检验。检验中发现 ,黄疸肉与黄脂肉在逐年增加。在检验的 32 2 5 4头猪肉中 ,检出黄疸肉 18头 ,黄脂肉 82头。现将其一般鉴别检验和处理方法介绍于后。1 鉴别方法1 1 黄疸 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除障碍 ,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 ,而引起全身组织发黄 ;有的是因肝脏或胆管病变 ,如肝硬化等胆管阻塞而引起全身组织发黄 ;有的则是因传染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 )而引起。这类肉的脂肪、皮肤、粘膜、眼结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肌腱以及实质器官均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