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番茄、辣椒、粉蕉和韭菜进行根系液浸提,研究其对青枯病疫苗菌株FJAT-1458菌体生长、致病和防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系浸提液对植物疫苗菌株FJAT-1458生长能力的影响不同。番茄、辣椒、粉蕉的根系浸提液对菌株FJAT-1458菌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番茄和辣椒对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FJAT-91菌体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其中番茄根系浸提液对菌株FJAT-1458和FJAT-91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处理32h,FJAT-1458和FJAT-91的菌体浓度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8和30倍。而韭菜对菌株FJAT-1458和FJAT-91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处理8h,菌体浓度为0。比较不同植物根系的浸提液对FJAT-1458和FJAT-91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JAT-1458和FJAT-91的菌落弱化指数随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植物根系浸提液处理的FJAT-1458对番茄青枯病防效(除韭菜的根系浸提液处理)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辣椒、番茄、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极容易感染病毒病 ,使植株畸形 ,越长越小 ,并逐渐死亡。由于蔬菜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旦感病 ,就无法治愈。下面介绍一种能杜绝病毒病发生的新技术———接种植物病毒疫苗 ,提高蔬菜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具体做法是 :在播种或移栽蔬菜幼苗时 ,用 6 0 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浸泡种子 8- 10min后 ,捞起沥干水分 ,用清水清洗 2 - 3次后再播种或将幼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 3- 5min ,使根系沾满药液后再种植。在种子发芽露出地面形成幼苗时或幼苗移栽成活后 ,用 6 0 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淋根部 1次 ,每株…  相似文献   

3.
<正>一、施特灵-0.5%氨基寡糖素(水剂)该产品为国家农业部批准登记的防治西瓜、番茄、烟草、棉花等作物的黄萎病、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等病害的高效广谱杀菌剂。氨基寡糖素被誉为"植物疫苗"。1.产品功能(1)使用后能激活作物体内的免疫及生长系统,抑制病原菌的侵入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微生物根际互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根际促生菌与蔷薇植物之间的根际互作机制。[方法]通过分根系统检测预接种益生菌或病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和根际促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LA178菌株定殖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蔷薇根际分泌物组分与菌株定殖的相关性,筛选潜在的信号物质;通过检测不同物质与CLA178菌株趋化性、生物膜形成、生长、定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调控菌株CLA178定殖的根际信号物质。[结果]预接种CLA178或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均会促进CLA178定殖。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酸(GLcA)和海藻糖-6-磷酸(T6P)的含量与CLA178的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和epsD、yqxM、kinC基因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20~100μmol·L~(-1) GLcA和T6P分别显著提高CLA178的根际定殖;而CLA178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无显著趋化响应,但是该物质与CLA178的生长、生物膜形成、定殖呈负相关。[结论]预接种贝莱斯芽胞杆菌CLA178和根癌农杆菌C58后,蔷薇根系分泌物中GLcA和T6P含量增加,DOP含量降低,参与互作过程中益生菌CLA178根际定殖增强,进而协助植物防控病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分析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活性成分对番茄抗青枯病、番茄体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高感青枯病番茄品种粉贝贝(Fb)、高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茄砧21号(No.21)为试验材料,设自根嫁接(Fb/Fb)、砧穗嫁接(Fb/No.1、Fb/No.21)和砧木自嫁接(No.1/No.1、No.21/No.21)5个嫁接组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嫁接番茄接种青枯菌前后的根系分泌物进行鉴定分析,用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对高感病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后接种青枯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测定番茄体内和根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结果】从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筛选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P)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2种活性物质,其中1.0mmol/L DP与1.0mmol/L BHT混合灌根处理的抗青枯病效果最好,使高感病番茄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至46.7%、42.5(P<0.05,下同)。2种活性物质灌根处理均能使根际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均可降低根际真菌数量,其中BHT的抑制效果更强;均可在发病初期显著抑制放线菌的增殖,且DP的抑制效果强于BHT。【结论】筛选出DP和BHT 2种活性物质,其可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降低植株体内和根际的青枯菌数量而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主植物识别侵染微生物,并通过信号传导网络在细胞内传递感染信息,启动抗性基因表达,产生防御反应。研究证明,寡糖能够作为外源性激发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响应,因此,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腐病是严重影响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育苗移栽技术已在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应用,通过培育菌根苗移栽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方法]在营养钵中接种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菌种,播种1个月后,取加工番茄根系测定两株AM真菌的侵染率,并分别用瓜果腐霉菌液接种加工番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20 d后调查各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病效果,同时在接种后1、3和7d采集各个处理的植株样品分别测定其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加工番茄根系侵染率分别为60.50;和47.50;,对加工番茄根腐病的防效为63.42;和21.22;.菌根化加工番茄苗抗逆相关的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而指示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摩西球囊霉接种加工番茄可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讨论了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的作用机制,并对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调控番茄青枯病研究方向的热点进行展望,为番茄青枯病诱导抗性机制的解析、遗传育种以及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与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生 《今日农村》2004,(6):29-29
蔬菜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蔬菜一旦染病,就无法治愈。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发现病株必须即刻铲除,并撒熟石灰粉对病穴消毒,同时喷药消灭传播病毒的蚜虫、白粉虱、茶黄螨等害虫。下面介绍一种能防止病毒病发生的新技术——接种植物病毒疫苗,通过提高蔬菜的免疫力,增强植物抗病毒能力。 具体做法:在播种或移栽蔬菜幼苗时,用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浸泡种子8~10分钟后,捞起沥干水分,用清水清洗2~3次后再播种,或将幼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3~5分钟,使根系沾满药液后再种植。在种子发芽露出地面形成幼苗时或幼苗移栽成活后,用600倍植物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10.
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番茄(Lyo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抗、感品种根际土壤和根系组织中的数量变化,以及青枯菌与番茄相互作用后,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而根组织内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土壤接种青枯菌后第4d,抗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并达到最高峰,第4d后微生物数量下降,并低于感病品种,而不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组,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几乎都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氨基寡糖素作为活性信号分子,可刺激植物生长,诱导植物的抗病性,用以防治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和病毒病。为了探讨氨基寡糖素对番茄的生长调节、增产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以氨基寡糖素为材料进行了温室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添加浓度为2~5 g/L时番茄长势较好,其中浓度5 g/L时地上鲜重增产率达17.82%。  相似文献   

12.
陈祖友 《河南农业》2004,(12):30-31
一、微生物肥料发展现状微生物肥料是指由单一或多种特定功能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能为植物提供有效养分或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微生物接种剂,又称菌肥、菌剂、接种剂。因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成本低、用量少、本身无毒害、不污染环境,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1、我国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X-4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对青枯菌消长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法,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直接测定了其在土壤中的定殖效果及对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法能成功跟踪菌株X-4在土壤中的定殖状况,其定殖曲线表现为一非对称抛物线,前期缓慢上升,24 d达到高峰,当接种量为5.0×105、1.0×106CFU/(g土)时,其定殖峰值分别为2.98×107CFU/(g土)和5.03×107CFU/(g土),而青枯菌数量则呈现出与X-4相应的消长变化,处理土壤青枯菌数量在12~30 d时段内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病菌数量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还有上升趋势,因此未接种菌株X-4处理发病早,病指高;接种微生物菌剂X-4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无不利影响,并能有效地抑制病菌,对番茄青枯病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接种量为1.0×106CFU/(g土)时,35、45、55 d对青枯病的防效分别为100%、83.3%和57.2%;接种X-4还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生物量,促进结果。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可为枯草芽孢杆菌X-4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提供直接的菌量数据,其数量与土壤中青枯菌数量的消长动态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 ,研究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植株代谢物变化的异质性。将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分别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番茄植株,以清水为对照,接种后6、24、48、72、96h取样,测定番茄植株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吡啶类和烷烃类。不同处理番茄代谢产物组成变化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FJAT-91单独接种处理48h、FJAT-1458单独接种处理48h、同时接种FJAT-91和FJAT-1458处理96h及对照处理72、96h的番茄中检测到代谢物种类最多,分别为12、18、15和15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不同处理不同时间的番茄中均检测到,为完全分布类型,其他代谢物为不完全分布类型。FJAT-91单独接种处理能诱导番茄代谢产物棕榈酸消亡,而FJAT-1458单独接种或与菌株FJAT-91混合接种及对照处理的番茄植株该代谢物维持在相当含量,说明该代谢物可能与植株免疫抗病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接种处理诱导番茄植株的代谢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基本上能将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湿度下接种青枯菌对番茄植株发病情况、细菌侵染进程、植株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易感青枯病番茄品种金鹏14-8和青枯菌菌株P380为材料,设置4个土壤湿度(用土壤相对含水量表示)水平,分别为高湿T1(85%~100%)、中湿T2(70%~85%)、低湿T3(55%~70%)、干旱T4(40%~55%),对每个土壤湿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进行接种青枯菌和不接种青枯菌(对照)处理,监测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青枯菌在番茄茎中的侵染进程及其数量分布,并对接种和未接种青枯菌(对照)植株的光合作用指标及根系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种青枯菌后第3天,T1、T2、T3处理的番茄植株开始出现青枯病患病症状,T4处理未出现患病症状,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T1处理番茄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加迅速,接种后第11天其发病率高达96.67%,植株几乎全部发病;T2处理增加较快,接种后第11天发病率达57.67%;T3和T4处理增加极其缓慢,接种后第11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1.67%,13.92和10.00%,5.9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同一高度茎段中青枯菌数量随着植株土壤湿度的降低而下降,各土壤湿度处理间茎下段(SL1)和茎中段(SL2)青枯菌数量变化规律相同,即T1处理青枯菌数量显著高于T2、T3、T4处理,但T2、T3、T4处理间青枯菌数量差异不大;各处理茎上端(SL3)青枯菌数量差异总体不显著。相同土壤湿度下青枯菌数量在植株茎高度方向上呈下降趋势,即SL1>SL2>SL3。与未接种(对照)植株相比,接种青枯菌后第4天,各土壤湿度处理番茄植株PnTrGsCi均降低,各指标值均随土壤湿度降低而下降;接种青枯菌后第6天,各处理番茄植株的总根系长度、总根表面积、总根系体积均降低,根尖数增加,根平均直径变化不明显,总根系长度、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表现为T1>T2>T3>T4的规律,总根系体积大小表现为T1>T2>T4>T3。【结论】降低土壤湿度可以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减缓细菌在植株茎中的侵染进程,使植株茎秆木质部中青枯菌的定殖数量降低;青枯菌侵染导致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几年来分离筛选的一些固氮菌株在相应的水稻品种上的接种效应。在设置试验中改变了一般采用的缺氮试验方法,供给水稻生长以适当的氮素营养,使其根分泌物增多,借以作为根系固氮微生物生长和固氮的营养料。盆栽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经灌浆期测定,接种于水稻相应品种各个生育期的土壤中,接种菌都有明显的根际效应,都能群集于水稻根系的表面,有些甚至进入根内。扬花期及孕穗期接种的群集现象最显著,其它时期接种的较差;而固氮酶活性则分蘖期最高,其次为扬花期,苗期最低,但土壤中检测不到接种菌及固氮酶活性。黄熟期测定的菌数和固氮酶活性都比灌浆期测定的低,而且土壤中也可检测到少量固氮菌和固氮酶活性。2.三个水稻品种接种相应的分离菌,其根际效应也很明显,同样能大量群集于根表。接种的根表菌数比不接种的高15~30倍以上。3.两个有效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对产量影响的盆栽试验表明,菌株243(?)适应性较广,在接种的五个品种中四个表现增产,其幅度为6~22.9%,而一菌株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寡糖诱导向日葵抗锈病最佳浓度及时间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锈病(Puccinia henlianthi Schw.)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利用诱导剂激活植物的抗病防卫反应,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用寡糖诱导处理向日葵幼苗,对接种锈菌的幼苗病情指数与相对防效的测定,筛选寡糖最佳诱导浓度及最佳诱导时间。结果表明:100倍浓度寡糖诱导有较好的防效;寡糖诱导向日葵的最佳时间在接菌前1~2 d,2 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两种海洋寡糖(壳寡糖Ⅰ、卡拉胶寡糖)对水稻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聚合度为2~20的壳寡糖Ⅰ对供试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壳寡糖Ⅰ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壳寡糖Ⅰ可明显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EC50=680 mg/L)和孢子的萌发(EC50=162 mg/L);而聚合度低的壳寡糖Ⅱ(聚合度为2~10)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低;卡拉胶寡糖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对水稻稻瘟菌和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反季节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病害,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等鉴定,确认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