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研制了两种吡喹酮缓释注射剂(4号和5号),并进行了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试验。吡喹酮的浓度为20%;犬皮下注射剂量为10mL。试验犬分为三组,缓释注射荆4号组3只,5号组2只,对照组3只.试验犬注射缓释剂4个月时,每只犬用3000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1个月对试验犬进行剖检,检查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数。结果为:①注射剂4号组感染犬数为3/3,每只犬平均感染虫体11条,感染强度1~30条,共发现虫体33条,和对照组比较虫体总数下降81.36%.②注射剂5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脂肪/淀粉药饵驱除犬25日龄细粒棘球绦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2.5,5.0和7.5mg/kg剂量吡喹酮,采用脂肪/淀粉药饵对25日龄犬细粒棘球绦虫进行驱除试验,结果三种剂量均获得了100%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藏獒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情况,并以事实忠告养犬农牧民犬类寄生虫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调查采用民众参与和现场宣传,从中取得群众对犬类疫病防治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定新疆呼图壁县圆户村和二十里店两个乡为棘球蚴病控制实验区,选用特制吡喹酮药饵对控制区内家、牧犬年驱虫12次,一年后现场效果考核,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18.5%降至2.3%,绵羊棘球蚴病感染率由88.8%降至57.8%,人间棘球蚴病手术病例由58.4/10×10~4居民降至54.5/10×10~4居民.作者认为,一年12次高频度驱虫是当前我国棘球蚴病高发区特别是恶性流行区控制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牛包虫病是养牛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蠕虫类寄生虫病,人畜共患;包虫属于绦虫的一种,种类较多,以细粒棘球绦虫在临床中最为常见,通常呈地方流行;虫体感染后可通过机械作用、毒素和局部挤压作用对感染的组织造成损伤,破坏力较强;临床本病主要包括脑包虫病、肝包虫病、肺包虫病等,犬狼等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中间宿主;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犬只的管理,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丙硫咪唑、吡喹酮等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ELISA法作用之下应用高纯度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抗原、以及囊液抗原,分别针对一次感染、以及二次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小鼠血清进行测定,用ELISA法对所测定结果详细分析。对模型小鼠原发性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犬体内寄生虫病是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犬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钩虫(狭头钩虫、犬钩口线虫)、鞭虫(狐毛首线虫)、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犬复孔绦虫、带绦虫、多头绦虫、中殖孔绦虫)等.治疗犬体内寄生虫的药物很多,但吡喹酮是应用较广泛、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①棘球蚴病在内蒙地区的流行概况棘球蚴病在内蒙地区各地均有发生,畜间羊、牛、猪、驼为主;感染强度的高低因区域而不同,感染率以牧区放牧羊高于农区羊群.羊感染率兴安盟为29.2%,锡盟17%,赤峰有一群羊因瘦弱淘汰削杀206只,而棘球蚴羊89只,感染率达44%.有一只羊因棘球蚴继发脾脓肿,脓肿占脾脏三分之一,体积18cm×14cm,脾表面有棘球蚴包囊三个.牛的感染率在牧区8%左右,猪的感染率16.67%,驼感染率平均20%.牧区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很普通,最高感染强度5256条(兴安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广大农区和牧区,均有养犬防盗的习惯,家犬、流浪犬随处可见,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包虫病的危险性增加,该病被视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我区已成为全国人畜包虫病发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患包虫病的人数有明显增长趋势,扭转防治包虫病的严峻形势已刻不容缓。一、病原特征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我国主要虫种是细粒棘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对某养麝场自然感染四川莫尼茨绦虫的仔麝用吡喹酮按每公斤体重15mg,30mg 两种剂量进行驱虫,投药后11~12h 小时开始大量排虫,大多数一次全部排出,一般在24h 时内排净.投药后仔麝精神状态、食欲、排便等均无异常变化。经复查两个剂量组驱净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牦牛脑棘球蚴病,又称为牦牛脑包虫病,在放牧地区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是威胁畜牧养殖业和人畜安全的重要体内寄生虫疾病。妥善有效的药物驱虫治疗是防控脑棘球蚴病发生流行的一个主要措施,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药物的驱虫效果,选择使用了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驱虫药物,分别采用增加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的手段,对青海省达日县某规模化养殖场经过确诊的40头牦牛开展药物驱虫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使用吡喹酮药物增量治疗之后,患病牛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最短,其次是联合用药组别,最后是单纯使用丙硫醚唑组别,但是从治疗成效来看,以丙硫咪唑的治疗效率和治愈率最高,其次是吡喹酮治疗组别,最后是联合用药组,别由此能够看出,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也不利于缩短治疗周期。从治疗效果来看,在驱虫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丙硫咪唑治疗为主,轮换交替使用吡喹酮。  相似文献   

14.
鹤草芽是近年来在中药宝库中发现的驱绦新药,是野生植物仙鹤草根芽的石油醚提取物,为棕色粘稠膏状,味苦涩(1)。仙鹤草根芽粉对绵羊莫尼茨绦虫(2),鹤草芽浸膏对犬多头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3)以及人的绦虫,都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其有效单体——鹤草酚尚可用于抗血吸虫病及人的阴道滴虫、滴虫性肠炎,其全草可用于止血、消炎(4)。缪礼维用鹤草芽浸膏做了驱除牧狗绦虫试验,得到了鹤草芽浸膏每只犬一次用量1.5克,对多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沿河两岸20个点,剖检狗84只、蠕虫感染者83只,感染率占98.81%。本次共检获寄生蠕虫16种,其中吸虫7种,涤虫4种和线虫5种,他们分属于13科,16属。1犬体内检出1种虫体者占8.33%,检出2、3种者占26.19%和23.81%,检出4、5种者各占13.09%和16.67%,5种以上者占10.71%。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者:犬钩口线虫,犬弓首线虫,旋毛形线虫,犬复孔绦虫,卫氏并殖吸虫,泡状带涤虫,线中殖孔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园圃棘口吸虫,日本棘隙吸虫和毛细线虫在我省系首次报道。据文献记载,上述16种蠕虫均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在我省人体内有重要意义的有4种: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棘球蚴和旋毛形线虫。其余虫种可能偶尔感染人。上述结果提示,狗是人畜共患寄生蠕虫的重要宿主。  相似文献   

16.
<正>棘球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危害严重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家畜被感染棘球蚴侵害后,引起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严重时引起家畜死亡。笔者于2009年8月~10月对共和县屠宰场收购的屠宰牦牛随机抽取牦牛327头,结果检查出阳性牛71头,感染率21.71%。通过调查发现牦牛棘球蚴病感染率很高,这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考察吡喹酮在不同溶媒中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对小鼠的刺激性,研制出了200 mg/mL的吡喹酮注射剂。用此注射剂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22 d后的小鼠进行了肌肉注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200 mg/mL吡喹酮注射剂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的治疗效果良好,减虫率可达100%。该注射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避光保存8个月或在80℃恒温24 h,其颜色及吡喹酮的浓度均无变化。小鼠注射给药部位没有炎症和组织坏死变化。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Echinococcus)又叫色虫,是寄生在终末宿主犬及其它肉食兽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可在多种动物和人体的各实质器官内寄生。因其体积大,生长力强,不但使被寄生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且引起继发感染,特别是当蚴体发生破裂时引起剧烈的变态反应,甚至造成寄主的死亡。据资料报道,棘球蚴呈全球性分布,尤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较多。在我国的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牧业地区广为流行。到目前为止,关于我省家畜和人的棘球蚴病还未见报道。作者在四平市肉联厂随机调查了1000头屠猪棘球蚴的感染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一、山南市包虫病发展情况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牛、羊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主要在我国西部地区流行。据2013年西藏自治区第3次疫病普查资料显示,山南市牛羊经解剖在肝脏、肺脏发现感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方法,提取羊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新鲜囊液,盐析囊液抗原,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以胶体金-驴抗羊IgG和胶体金-兔抗鼠IgG为检测标记物,采用垂直流渗滤装置检测羊与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小鼠的血清和全血特异性抗体.患病羊阳性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在90.91% ~94.4%,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均为100%;细粒棘球蚴阴性羊血清和全血假阳性率为4.00%~4.59%;与脑多头蚴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28.57%(2/7).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全血金标渗滤法可应用于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