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食盐中毒是由于食盐饲喂过多或饲喂不当而引起的以消化道炎症和脑组织的水肿、变性以及神经症状和消化道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食盐又称氯化钠,主要成分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是猪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适量的食盐可促进食欲,缺少了会影响猪的采食量和生长发育,但摄人过量则会引起猪饮水量大增、腹泻、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一般成年猪食盐的致死量约为125—250g,50g以上就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2.
猪饲养过程中必须摄取食盐,适量的食盐能够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但如果摄取过多或者饲喂不合理,就非常容易引起中毒。实际生产中,猪主要是由于饲喂泔水、酱渣、腌制品等不合理,加之没有供给充足饮水,从而发生中毒,典型症状是消化紊乱,并伴有神经症状。如果猪中毒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会导致机体停止采食,体况变差,并容易继发引起胃肠疾病,最终发生死亡。现概述猪食盐中毒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盐是多种家畜的重要离子成分,但如果采食过多或喂饲不当,会引起各种家畜中毒,水牛的食盐中毒报道较少,现报道三头水牛因灌服大量食盐而引起死亡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食盐中毒是由于猪摄入了过量的食盐(氯化钠)或含盐高的食物所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症状和消化紊乱为主要特征。食盐是猪必需的无机盐,日粮中适量的食盐具有增进食欲、维持机体盐代谢平衡等作用,饲料中适宜的食盐含量为0.2%~0.4%。由于植物性饲料中一般含钠和氯的数量较少。因此,需要在饲粮中补加食盐,但如果猪摄入食盐过多,就会造成食盐中毒。现实际当中多数是由于猪只吃了咸鱼、咸肉、酱油渣、咸菜及其卤水等含盐高的饲料,或平时不喂盐,突然加喂且又未加限制,易于摄食过量而引起中毒发病。另外,在使用氯化钠、碳酸钠、硫酸…  相似文献   

5.
鸡饲料中的食盐含量适宜控制在0.35%~0.37%,才可满足鸡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但如果鸡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导致中毒,主要表现出增加饮水,发生水肿,肌肉无力,无法稳定站立,出现痉挛,甚至发生死亡。该病一般是由于搭配饲料时添加过多的食盐,或者使用含大量食盐的鱼粉,限制饮水不合理;或者饲料中缺少其他营养物质(如含硫氨基酸、钙、镁、维生素等),都会导致机体容易发生食盐中毒。现概述肉鸡食盐中毒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猪大量食入食盐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引起中毒,也是俗称的猪食盐中毒疾病。顾名思义,猪发生食盐中毒疾病多数起因于饲养员饲喂的饲料中含盐成分比较高,比如经常饲喂的酱渣或者腌制的咸菜、咸肉盐水后发病。猪食盐中毒病主要在城乡养猪户中常常发生,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患病死亡率比较高。我们根据钙、钠离子在血液中有相互拮抗作用的原理,选用氯化钙对猪食盐中毒进行了试验性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食盐中毒是指家禽摄取食盐过多或连续摄取食盐而饮水不足,导致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疾病。其实质是钠中毒。有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分。1发病病因饲料中添加食盐量过大,或大量饲喂含盐量高的鱼粉,同时饮水不足,即可造成家禽中毒。家禽中以鸡、火鸡和鸭最常见。正常情况下,饲料中食盐添加量为0.25%~0.5%。当雏  相似文献   

8.
宠物犬食盐中毒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动物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植物性饲料中一般含钠和氯的数量较少。为了补充这两种元素,并增进动物的食欲,应当在日粮中补给食盐。但是如果食盐摄入量过多,特别是在饮水不足时,便会引起动物食盐中毒。多种动物都有食盐中毒发生的报道,但不同动物对食盐的敏感性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中毒剂量。常见于鸡和猪最为敏感,因为狗的肾脏有非常好排泄功能对食盐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刘珊 《现代畜牧科技》2020,(1):84-84,100
畜禽摄入过量的食盐(氯化钠)能导致中毒,也称为高钠血症或缺水性钠离子中毒。食盐中毒以猪易感性最高,牛和禽类也较为常见,犬过量摄入食盐也可导致中毒。通过分析畜禽血清和脑脊髓液中钠离子浓度,即可确认是否为食盐中毒。畜禽食盐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供给大量新鲜饮水,以缓解症状,直至患畜禽康复。  相似文献   

10.
食盐是畜禽饲料中不缺的基本成分,饲料中一般的含量为0.3%~0.5%,食盐合理的供给可有效维持体内水盐代谢的平衡。但如摄入过量,则会引起急性食盐中毒,若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猪只死亡。本文就食盐中毒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盐中毒是指家禽摄取食盐过多或连续摄取食盐而饮水不足,导致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疾病。其实质是钠中毒。有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分。1发病病因饲料中添加食盐量过大,或大量饲喂含盐量高的鱼粉,同时饮水不足,即可造成家禽中毒。家禽中以鸡、火鸡和鸭最常见。正常情况下,饲料中食盐添加量为0.25%~0.5%。当雏鸡饮服0.54%的食盐水时,即可造成死亡;饮水中食盐浓度达0.9%时,5d内死亡100%。  相似文献   

12.
蔡平梨 《兽医导刊》2017,(24):186-187
食盐是人畜生理上不可缺少的成分,适量的食盐还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食欲和消化.因此日粮中含盐量约为0.2~0.5%.但过量的食盐进入机体,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由于养猪户习惯用饭馆残汤剩饭、酱糟或腌制腊肉的盐水喂猪,常因投放比例过大而发生食盐中毒.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食盐中毒会对生猪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猪食盐中毒又叫做氯化钠中毒,其中毒原因是生猪食用了过量的食盐,并且饮水量不足,造成中毒现象,生猪一旦出现食盐中毒,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生猪死亡.本文将对猪食盐中毒的中毒激励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探讨对猪食盐中毒进行防止的具体措施,降低猪食盐中毒对生猪养殖的影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食盐中毒时有发生,其原因是日常摄取的食盐量高出了正常剂量,同时又饮水不足,造成奶牛出现脑水肿和消化道炎症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病牛表现神经症状及消化道紊乱,中毒严重的奶牛会发生死亡。本文从食盐的作用入手,介绍中毒牛的患病表现及病理变化,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许多地方发生青饲料中毒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对青饲料调制加工方法不当造成的。如牛皮菜、南瓜叶、天星苋等在煮制时,锅盖盖得太严,不翻不搅,结果由于硝化细菌和转化酶的作用,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和二氧化碳,引起猪只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或分解成氨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食盐是家畜有机体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营养物质,适当量的食盐可以促进食欲和渴欲,帮助调节体内p H值、在胃内形成盐酸等多种作用,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其进入体内后分解钠和氯两种离子,是体液和软组织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但多量食盐或浓度特大的氯化钠溶液等都能引起猪食盐中毒。1病因病机投喂了含食盐过多的酱渣、酱油渣、咸菜、咸菜水以及厨房残羹,或日粮内添加食盐过多,促使猪摄入过量的食盐,使机体内血钠水平上升,继而引起脑内钠离子浓度增高,发生  相似文献   

16.
每年秋末,正是农村中群众腌制咸菜、萝卜干的时期。不少农户利用这种咸卤喂猪以补充猪的食盐量,增进食欲,促进生长。但每年因此使猪发生食盐中毒甚至死亡者并不少见。食盐是动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家畜每天都要补充一定的盐,但如果喂量过大,不但无益,反而会引起中毒。由于咸卤的主要成分是食盐,所以咸卤中毒实际是食盐中毒。了解食盐中毒的病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救治。当猪吃了大量的咸卤以后很快就停食,渴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猪食盐中毒病,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可给养猪生产效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几年,已诊治本病有百余例,其诊治报告如下:1病因分析1.1中毒因素食盐(氯化钠),是维持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需物质,但是猪若摄食盐量过多,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据调查,引起猪发生食盐中毒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猪日常饲料中添加的食盐含量过高所致;二是猪在长期缺乏食盐(盐肌饿)的情况下,给猪喂进了大量含盐量高的食物(如食堂、饭店的残羹或含盐加工的酱渣等副产品)所致。1.2毒性作用食盐中毒的毒性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患猪消化道粘膜在遭受大量食盐的刺激下,可引…  相似文献   

18.
鸡食盐缺乏与中毒的防治王凤英陈守葆(河南省郑州市肉鸡示范场南曹450048)在鸡体内,食盐以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对调节其浓度及维持阴阳离子平衡起重要的作用。鸡饲料中推荐比例为037%,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原料中食盐含量不...  相似文献   

19.
正食盐是猪只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适量的食盐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但采食过量或饲喂不当时,极易引起猪中毒,甚至死亡。食盐中毒是由于动物食入过量的食盐或不正确饲喂泔水、腌制品、酱渣等,同时饮水又受到限制,所产生的以消化紊乱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中毒现象。2015年1月4日,笔者诊治了一起散养猪场的食盐中毒典型病案,该畜主饲养的12头架子猪,全部发病,经及时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  相似文献   

20.
养猪过程中,适当添加食盐,有助于增加猪只食欲,促进消化,然而,猪对食盐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摄入量一旦超出标准,将诱发中毒现象,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农村养殖户缺乏对猪食盐中毒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猪食盐中毒现象频频发生,带给养殖户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猪食盐中毒治疗,提出猪食盐中毒预防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