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8):52-54
为了研究使用性控冷冻精液(以下简称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对青年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10名输精员和6头公牛性控冻精对1851头青年奶牛随机进行人工授精,第1次人工授精时全部使用性控冻精,返情的母牛分别使用常规精液和性控冻精人工授精,统计分析妊娠率、产犊数、母犊数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后代母犊率显著高于常规精液人工授精后代母犊率(P0.05);不同公牛性控冻精和不同输精人员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存在差异(P0.05);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对青年奶牛流产率、产犊率和犊牛初生重等没有显著影响(P0.05)。青年奶牛第1次人工授精配种适合选择性控冻精,能显著提高后代母犊率。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控冻精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奶牛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探讨其情期受胎率、母犊率与常规冻精的差别,以及其不同年龄与配母牛、不同输精时间、不同输精部位与情期受胎率之间的关系,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为56.6%(3020/5335),与普通冻精的情期受胎率59.1%(1328/2246)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性控冻精的母犊率为93%(1922/2067),极显著高于普通冻精48.8%(63/129)的母犊率(P<0.001);2、应用性控冻精,青年牛的情期受胎率为69.0%(2333/3382),显著高于经产牛49.2%(961/1953)的情期受胎率(P<0.05);与配母牛 发情开始后18~24h输精,其情期受胎率为56.8%(2255/3970),显著高于发情开始后8~12h输精46.1%(629/1365)的情期受胎率(P<0.01):单侧子宫角深部输精,情期受胎率为56.6%(2886/5099),显著高于双侧子宫角输精45.3%(107/236)的情期受胎率(P<0.05).结果表明:1、性控冻精与普通冻精的情期受胎率无差异,可以规模化推广;2、性控冻精输精母牛情期受胎率的高低与母牛的经产与否、输精时间和输精部位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性控精液对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性控精液对奶牛情期受胎率及母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产(青年牛/成母牛)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输精部位、季节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无显著影响(P>0.05)。青年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0.00%和60.00%。成母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33.33%和57.14%,没有显著差异(P>0.05)。性控精液的母犊率(95.45%)极显著高于常规精液的母犊率(47.37%)(P<0.01)。性控精液的流产率与犊牛成活率与常规精液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不同厂家分离奶牛X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成牛发情开始后的20~24 h内,输精部位为子宫角大弯至小弯之间的技术条件下,用国内三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分组进行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2.50%、74.00%、7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犊率在89.04%~93.33%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在快繁高产奶牛中,情期受胎率无显著差异;母犊率可以达到90.00%。奶牛生产者在选择奶牛X性控冻精时,应根据牛场的育种计划,参考不同厂家的种公牛的遗传指数和生产性能,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6.
性控精液对奶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及性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经流式细胞分离仪分离的富含X精子的性控精液及常规精液对奶牛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试验组(性控精液)与对照组(常规精液)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4.81%(74/135)和60.61%(40/66),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所产犊牛母犊率为97.14%(34/35).试验表明,通过控制母牛输精部位及时间,可使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接近常规精液水平.用性控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所产后代的母犊率远远高于常规精液.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奶牛性控冻精对荷斯坦母牛进行配种,另选对照组母牛采用常规冻精配种,比较两组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产母犊比例。结果表明,采用性控冻精配种的试验组奶牛产母犊率为92.3%,采用常规冻精配种对照组奶牛产母犊率为50.8%,二者之间差异显著。两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3.9%和59.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性控冻精在克拉玛依地区后备奶牛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克拉玛依绿成公司奶牛二场从2006年开始对178头满18月龄后备牛进行配种,其中86头使用性控冻精,92头使用普通冻精,统计情期受胎率、母犊率、犊牛初生重、犊牛成活率和胎衣不下的情况,并对性控冻精与普通冻精后代的生产性能等进行了跟踪观察与对比。性控冻精配种的后备牛比普通冻精配种的后备牛的情期受胎率低8.4个百分点(P〉0.05),母犊率提高44.2个百分点(P〈0.01),犊牛初生重相差1.2kg(P〉0.05),犊牛成活率相差1.4个百分点(P〉0.05),胎衣不下率相差2.8个百分点(P〉0.05)。从后代的生产性能上比较,牛奶产量平均相差1.52kg,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乳脂率和非脂固形物比较,差异均不显著。通过性控冻精与普通冻精在后备牛上的运用效果表明,奶牛性控冻精在情期受胎率、母犊率及后代的生产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补饲、隔离断奶及同期发情处理方法,考察对母牦牛发情率、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犊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断乳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与隔离断乳组及对照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补饲组、隔离断乳组与对照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断乳+同期发情组初产母牦牛与补饲+断乳+同期发情组初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断乳+同期发情组经产母牦牛与补饲+断乳+同期发情组及补饲+同期发情组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补饲、隔离断乳及同期发情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能显著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掌握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遗传改良和DHI测定效果,为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高效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内蒙古农区部分高产奶牛遗传改良效果和生产性能水平。[结果]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养殖规模日益增强,成年牛比例占56.08%。使用冻精改良后,情期受胎率为49.36%、犊牛成活率达到97.13%,母犊初生体重为38.93kg/头,成年牛305d产奶量均达7249.16kg,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69%、3.24%,且脂蛋白比均达到1.14。[结论]充分应用阿菲金系统构建"数字化"的评估管理体系,完善DHI测定机制,对建立健全内蒙古农区高产奶牛良繁体系,推动奶牛规模化高效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以放牧为主的新西兰荷斯坦奶牛引入甘肃中部地区,采用全舍饲集约化饲养,从2004年10月至2010年连续6年多的观测及生产数据分析表明,其在甘肃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6胎各胎次平均年总受胎率(97.36%)、情期受胎率(61.18%)、平均流产率(2.45%)和繁殖率(87.99%)等指标均好于中国荷斯坦奶牛最佳繁殖性能指标,牛群难产率均较低,但因高产使奶牛产犊间隔有所延长;引进奶牛各胎次平均产奶量为7 387 kg/305 d,明显高于国内奶牛的平均生产水平,也比原产地放牧饲养条件下提高2 887 kg;引进奶牛乳脂率(3.93%)、乳蛋白率(3.08%)和牛奶干物质含量(12.50%)均高于中国荷斯坦奶牛和鲜奶收购指标,但其乳蛋白率低于原产地奶牛(3.20%),这与原产地奶牛放牧饲养条件下产奶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用奶牛性控冻精共授配奶牛948头,妊娠893头,情期受胎率平均为67.37%;母犊率达到93.95%,普通冻精产母犊率51.63%,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20头母犊出生时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奶牛性控冻精对实现规模化奶牛场的快速扩群和品质提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不同胎次奶牛应用性控冻精人工授精的效果。观察了不同胎次奶牛使用性控冻精后的情期受胎率、流产率、正产胎儿成活率、产母犊率、产公犊率和正产胎儿死亡率。结果表明,情期受胎率、正产胎儿成活率和母犊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而流产率、产公犊率和正产胎儿死亡率随着胎次增高而逐渐增加(前一项P〈0.05,后两项P〈0.01)。说明不同胎次奶牛对性控冻精的应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奶牛胎衣不下对其繁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笔者对875头患胎衣不下奶牛的受胎率、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了跟踪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患病奶牛的受胎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患病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胎衣不下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奶牛日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对奶牛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指导日粮配方调整、增加牛奶产量和提升原料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苏某奶牛场2012年度408头奶牛共3012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线性模型分析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305d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测定日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胎次除对乳脂率影响显著外(P〈0.05),对其它奶牛泌乳性能及体细胞评分均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夏、秋两季产犊奶牛的305d产奶量高;2~3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5胎及以后,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育种一队对27头秋季断犊母牦牛进行了促发情试验。母牦牛断犊并经21-23d恢复饲养后,采用两次PG注射法和GnRH+PG注射法对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6头,发情率66.67%,试验II组母牦牛发情2头,发情率22.22%。经统计分析,试验I组与试验II组母牦牛之间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母牦牛发情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荷斯坦牛的繁殖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南地区4个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繁殖记录进行了统计,综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牧场、产后首次配种时间、胎次和季节对荷斯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荷斯坦牛的平均初产月龄为26.2月,产犊间隔为438d,情期受胎率为45.2%,流产率为3.4%,死胎率为10.5%。(2)不同牧场对荷斯坦牛初产月龄、产犊间隔、情期受胎率、流产率和死胎率的影响差异很大。(3)产后51~6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高(85.7%),产后161~17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低(30.7%)。(4)胎次对流产率和死胎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胎次的增加,产犊间隔逐渐减少,以产第5胎的产犊间隔最小,但与产第6胎产犊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胎次间产犊间隔均差异极显著(P0.01)。(5)夏季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最低(29.9%),死胎率最高(14.3%);春季情期受胎率最高(52.8%),死胎率最低(2.6%)。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浊奶牛产奶量、母犊初生重和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