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原及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病猪的脑组织、脊髓组织、实质器官、血液、鼻液、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病毒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一个多月,在污染的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但2%烧碱、3%的来苏儿能很快杀死该病毒。对伪狂犬病病毒易感的动物很多,如猪、牛、羊、犬、猫等等,但发病最多的是仔猪且病死率极高,可达100%。成年猪多为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症,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痒现象。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某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分离1株病毒,该病毒株在PK-15出现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细胞培养物接种家兔出现伪狂犬病症状。进而用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p50基因中433-651之间217bp长的特异性片段。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GXA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了解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进化机制,计算伪狂犬病病毒各基因(组)Nc值、RSCU值、GC3s含量和双核苷酸组成,分析伪狂犬痛病毒密码子用法特点.采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应分析)分析影响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同义密码子用法偏爱性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在GC含量丰富的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中,所有基因都偏爱于以G或C结尾的密码子;②伪狂犬病病毒对CpG、CpC、GpC和GpG 4种双核苷酸具有显著偏爱性,而较少使用ApA、ApT、TpA和TpT 4种双核苷酸;③碱基组成限制、碱基突变压力、翻译选择和基因功能是形成伪狂犬病病毒密码子用法特点的4种因素.伪狂犬病病毒所有基因Nc-GC3s分布图显示有些基因如LLT ORF1、LLT ORF2等的偏向性完全是由于碱基的组成限制.GC3s-GC12s散点图则显示碱基突变和自然选择都是PRV密码子偏向性的形成因素.根据RSCU值进行的对应分析表明伪狂犬病病毒大多数基因密码子用法受基因表达水平和基因功能影响.综上所述,伪狂犬病病毒偏爱于G或C结尾的密码子,且碱基组成限制、碱基突变、翻译选择和基因功能是影响伪狂犬病病毒同义密码子用法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的急性传染病。哺乳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出现脑脊髓炎,以及发热、败血症症状,一般在24~28小时内发生死亡。1流行特点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本病无易感性。猪场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家畜的感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我国,该病对猪的危害很严重,能引起仔猪的高发病率,成年猪症状微轻,常呈现隐性带毒,成为新的传染源。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猪血清中伪狂犬病病毒抗体,在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上有一定的意义。本试验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抗体,调查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河南省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在PK15细胞上连传5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发病症状;提取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8.
1.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多发于冬春季,一旦感染,病毒将长期存于体内。伪狂犬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主要在神经节呈潜伏感染,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56℃加热50分钟死亡,低温存活时间长,但对目光、1%火碱及福尔马林敏感。病猪、带毒猪、带毒鼠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感染母猪可通过哺乳传染仔猪,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传染胎儿。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伪狂犬病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并将沪株伪狂犬病病毒的gE基因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E和gB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以伪狂犬病病毒SH株DNA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为模板,产物连接到pMD18-T Vector.重组质粒测序后与闽A株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8%,与Genebank中已登录的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gE基因序列比较保守,在疫苗应用及分子诊断方面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猪伪狂犬病(PR)给养猪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与商业损失,在某些国家其危害甚至超过猪瘟,是《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OIE法定报告的B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法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后,引起母猪发情障碍、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伪狂犬病病毒先天感染或早期感染引起哺乳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对育肥猪,伪狂犬病是呼吸系统疫病综合症(PRDC)的重要病原,引起生长育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并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清山西该病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58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调研。结果表明,山西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广泛存在,用PCR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28.57%,最低的地区是晋中,为2%,平均为9.12%;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感染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朔州,为14.86%,最低的地区是吕梁,为1%,平均为3.20%;山西大部分种猪场都免疫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疫苗免疫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晋城,为94.82%,最低的地区是长治,为41.26%,平均为79.33%。调研查明,山西种猪场普遍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该病的防疫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本文主要阐述猪伪狂犬病的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伪狂犬病,也称为奥耶斯基病、奇痒症,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分布范围广,主要感染猪,其他家畜或野生动物偶有发生。临床症状类似狂犬病,故名"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按法规必须上报的疾病。病原为伪狂犬病毒(遗传物质为DNA)。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或粪便经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方式吸入病毒,进行间接传播。猪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尚无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有研究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阳性感染率为80%左右,小中规模猪场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见猪伪狂犬病野毒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危害着我国养猪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今年4月份和7月份随机采集于该场的395份血清样本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猪场两次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0,说明猪场现阶段不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两次检测基础猪群伪狂犬病病毒g...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2005,(2):33-33
伪狂犬病病毒在病原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是一种以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的惟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  相似文献   

17.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括猪、羊、牛等动物的共患传染性疾病。伪狂犬病病毒(PRV)又称奥耶斯基病病毒或猪I型疱疹病毒,与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以及带状疱疹病毒(VZV)同属α疱疹病毒。早在1813年,国外就出现了关于伪狂犬病的报道,初期称之为"奇痒病"。猪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不同毒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存在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毒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1猪主要病毒病及传播特点由病毒引起的主要猪病包括:非洲猪瘟(ASF)、伪狂犬病、古典猪瘟/猪霍乱(CSF/HC)、口蹄疫(FMD)、猪细小病毒(PPV)相关疾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猪水疱病(SVD)、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等。一些病毒非常脆弱,只能存活数日,而另一些病毒能存活数月。此处存活时间仅仅是大概时间,因为病毒因附  相似文献   

19.
正猪伪狂犬病主要就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脑脊髓炎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不同的猪也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怀孕母猪产生死胎,仔猪发热并神经抽搐和呕吐等现象都是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病发病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对养猪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  相似文献   

20.
猪的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对某养殖户的病死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分离及鉴定,确诊病死猪为伪狂犬病毒感染。鉴于养殖户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猪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猪伪狂犬病的诊断、防控及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