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采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寇氏法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IC50分别为0.98±0.16、2.54±0.39和1.60±0.34(含N量mg/mL)。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一定的杀菌抑菌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Reed-Muench法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的IC50=2-6.5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8.8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对CPDV的IC50=2-7.2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5.4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和CPDV有一定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制剂,以局部毒性法、Reed-Muensch法和寇氏Karber法,进行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犊牛睾丸细胞、鸡胚及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0)试验.试验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制剂对动物皮肤无刺激;对犊牛睾丸细胞、鸡胚和小鼠的LD50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和血凝实验进行了鸡胚的毒性试验及抗鸡NDV、IBV-H52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在18~36倍稀释时对鸡ND病毒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7种不同的复方秃疮花制剂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制剂。试验以细菌平皿计数法计算7种复方制剂对8株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抑制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7种不同的复方制剂对8种不同病原菌均有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复方秃疮花制剂Ⅶ能达到杀灭8种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及抗山羊痘和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内用针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GPV和CPDV均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8mg/mL和5.4mg/mL。该试验结果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秃疮花属植物资源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秃疮花属植物共计6种,分别为苣叶秀疮花、宽果秃疮花、红茂草、滇秃疮花、伊犁秃疮花及河南秃疮花,均为野生药用植物。笔者对秃疮花属植物的资源、生境和药效,尤其对药用价值较高的红茂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为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将秃疮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试验研究运用ELISA技术,研究秃疮花针剂对小鼠淋巴细胞IL-4和IFN-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对小鼠淋巴细胞有明显的调节功能,能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和调节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秃疮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试验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技术,研究秃疮花针剂对小鼠淋巴细胞CD4和CD8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对小鼠淋巴细胞有明显的调节功能,能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和调节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秃疮花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抑制作用之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测定秃疮花对羊传染性脓疱(orf)病毒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将解释成不同浓度的秃疮花注射液分别作用于犊牛睾丸细胞和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并回归动物,测定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对orf病毒的抑制作用,并用秃疮花液对发病羔羊进行了。结果表明,秃疮花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繁殖;对orf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且对传染性脓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秃疮花唇肤康喷剂,本实验以抑菌率为生物学指标,以L16(45)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秃疮花唇肤康喷剂的筛选实验。实验筛选出了秃疮花唇肤康喷剂的基础配方,2倍的稀释的秃疮花唇肤康喷剂对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在93.2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时间35 min、回流时间2.5 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0.3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 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秃疮花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山羊肌注秃疮花针剂后,秃疮花提取物在山羊体内的药动学配置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特征,其最佳药-时曲线方程分别为:C=7.344 3e~(-0.148 8t)+1.803 3 e~(-0.058 3t)-9.147 6 e~(-1.628 3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制剂吸收半衰期t_(1/2ka)为(0.425 8±0.006 5)h,分布相半衰期t_(1/2α)为(4.680 6±0.358 2)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2.684 8±3.685 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3.307 0±0.732 9)μg/(mL·h)峰质量浓度为(6.753 8±0.060 8)μg/mL,达峰时间为(1.690 0±0.015 5)h。提示秃疮花提取物在山羊体内分布较广,吸收快,消除较慢,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秃疮花生物碱的提取与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醇提法提取秃疮花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对析出晶体进TLC检测、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将该晶体对五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半数抑菌浓度(IC50)测定,LSD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秃疮花生物碱除对奇异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不显著外,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等的MIC分别为:0.22mg/ml、0.18mg/ml、0.18mg/ml、0.30mg/mL;MBC分别为:0.18mg/ml、0.18mg/ml、0.14mg/ml、0.30mg/mL;IC50分别为:0.1807mg/mL、0.1407mg/mL、0.1407mg/ml、0.2605mg/mL。  相似文献   

15.
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较多,如疮、痈、肿、外伤及手术感染所致的伤口长期治疗不愈合,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难题,由于抗生素及化学制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日益增多,治疗病程较长,疗效不佳,甚至造成家畜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临床上运用自制“石香生肌膏”治疗外科病一般常规治疗长期不愈合之伤口,效果良好。现将药物抑菌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较多,如疖、痈、肿、外伤及手术感染所致的伤口长期治疗不愈合,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难题,由于抗生素及化学制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日益增多。治疗病程较长,疗效不佳,甚至造成家畜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17.
钙制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溴化钙、维丁胶钙、乳酸钙、碳酸钙……)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学实践中,很多疾病,包括内科、外科、产科、代谢病及某些中毒性疾病都有采用钙制剂的措施。一、钙制剂在兽医临床学上的适应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治疗新陈代谢性疾病如幼畜佝偻病、成年牛骨软症、异嗜癖,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产前瘫痪、生产瘫痪、仔猪低血糖症、运输抽搐、妊娠抽搐、鸡啄癖症  相似文献   

18.
红茂草生物碱提取方法及指纹检测技术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又名秃疮花、秃子花、勒马回,系罂粟科红茂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山西等省(区)低山平川地带。红茂草中含有异紫堇碱(laooorv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紫堇碱(Corvdine)、异紫堇啡碱及木兰碱(Magnoflorine)等生物碱,其中异紫堇碱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已经制定了中药材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的兽医学宝庫中,有許多外科驗方确是疗效确凿、应用方便、便于取得、应予推广的。近年来在兽医外科临床中,我們应用了中药驗方“疗創膏”对馬属动物的感染創及非感染創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茲介紹如下: 处方及其調制法处方:乳香一两沒药一两当归一两紅花  相似文献   

20.
作者等应用10%硫酸金雀花硷制剂对排出滞留胎衣的结果在第一期临床试验时不论是静脉或皮下注射(并用 estrogen)使用60c.c.剂量时,胎衣排出率最高。使用剂量较小时不能达到100%的排出率。在第二期临床试验中在胎衣滞留的初期硫酸金雀花硷制剂的效果良好,排出率也高。在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时,单独使用硫酸金雀花硷不能达到良好效果,然而硫酸金雀花硷与 estrogen并用时滞留胎衣排出率甚高,然而二者注射间隔时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