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急需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机制。加快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化解和消除腐败的危险,形成廉洁的政治局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急需保持惩腐之“势”,增强刮骨疗毒的政治定力,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整治腐败之“源”,扎牢反腐败的制度笼子,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补足精神之“钙”,构筑拒腐防变的廉政防线,形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3.
秸秆催腐剂试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病原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已经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病害问题。但有关此病的病原,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本文就国内近10余年来对玉变茎腐病病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几种不同方法进行稻草堆腐试验,不同堆腐处理的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菜籽每hm2产增加180-345kg,增幅达12.4-20.6%.  相似文献   

6.
7.
从福建省的柑橘根部发现根腐线虫侵染,经形态学鉴定有咖啡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和玉米根腐线虫(P.ze-ae),咖啡根腐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9.
10.
脐腐灵防治番茄脐腐病研究简报高秀兰,肖千明,娄春荣,刘丽娟(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番茄脐腐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近几年发病较重,造成番茄严重减产。针对当前生产上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番茄脐腐灵”。它可以防治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使...  相似文献   

11.
一、筋腐病1.症状筋腐病的症状主要是西红柿果实着色不均匀,有绿有红,就像是“花皮果”似的,等果皮发红的部位变软了,发绿的部位也红,吃起来味道也很差。果实皮绿色时看不出来,等果实皮色开始转红时就会出现这种“花皮果”。这种花皮病是一种生理病害,也就是筋腐病。2.类型一是  相似文献   

12.
高赖氨酸玉米穗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浙江一带的条斑紫菜病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发病症状和病源体形态构造、生长繁殖的显微和超微显观察,以及菌丝体的培养结果表明,病源为紫菜腐霉,属赤腐病。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20-24℃时菌丝繁殖蔓延得最快;而且高盐度对菌丝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苜蓿各腐解期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均具有一般胡敏酸的光谱特征;其光谱变化特征可反映胡敏酸的形成、“熟化”进程;腐解6~9个月期间是胡敏酸芳构化、缩合和甲基分解等反应的活跃期,腐解9个月后的胡敏酸已达到较高的芳构度和缩合度.不同腐解期腐解物的红外光谱可反映物料的腐解进程,1720cm-1和870cm-1吸收带可作为表征两种物料腐解进程的指标.腐解物组分对红外光谱影响的研究证实了木质素未直接参与腐殖质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条斑紫菜赤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浙江一带的条斑紫菜病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发病症状和病源体形态构造、生长繁殖的显微和超微显观察,以及菌丝体的培养结果表明,病源为紫菜腐霉,属赤腐病。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20-24℃时菌丝繁殖蔓延得最快;而且高盐度对菌丝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抗茎腐病玉米品种冀丰58号幼苗根组织被肿吓腐霉菌侵染后,细胞迅速出现严重的质壁分离,质膜消失、各种细胞器紊乱破碎。侵入根组织的肿囊腐霉菌数量少,幼嫩且形态异常,菌丝外周或整个菌丝中出理一些电子致密物质,可能与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有关。感颈腐病品种掖单13号幼苗根组织被侵染细胞的壁完整,但细胞质凝聚或细胞器发生解体。根组织内在大量胞间及胞内生长菌丝,菌丝较成熟、粗壮,含大量的泡囊及线粒体,结构正常。氟乐灵浸种后再接种肿囊腐霉,玉米根系的超微结构较单独接种肿囊霉处理有明显的不同,抗病品种的HR反应更加剧烈、迅速,甚至感病品种也被诱导产生了HR反应,尤其是被侵染细胞及其临近细胞有大量近球形的电子致密物质沉积,该物质可能与抗性有关。这些电子致密物质在抗感品种上均有出现,在单独接种肿囊腐霉处理中出现很少。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对我省6个地区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在分离的107份标样中,镰月菌分离频率为65.4%,其中串珠镰刀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为62.5%;腐霉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达100%,重分离仍能得到原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