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籼稻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9%;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99、航恢7号、R998、金航138。SP1代表型不发生分离;SP2代在株高、分蘖、谷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等性状出现分离,突变性状在SP3代能够遗传。空间诱变不仅能使水稻农艺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能使稻米品质和抗病性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下水稻稻米品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生境下62个水稻品种中13个稻米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以前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89%统计,垩白(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碎米率)、粒形(糙米宽厚比、糙米长宽比)是影响早季稻米品质主要因素;糙米宽、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晚季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主因子之间早季垩白与碎米率、糙米宽厚比和糙米长宽比、碎米率与糙米宽厚比表现正向相关,晚季糙米宽与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与糙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糙米长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正向相关。主因子之间早季垩白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碎米率、糙米宽厚比和糙米长宽比,碎米率与糙米长宽比,糙米宽厚比与糙米长宽比表现负相关,晚季糙米宽与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糙米长,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利用60Coγ-射线为诱变源,对粳稻品种Koshihikari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通过改良的单粒种子法对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筛选到了72个种子蛋白突变体,结果表明经诱变后种子蛋白的含量和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异。本研究为揭示水稻贮藏蛋白积累机制及开发新型稻米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个品种冬小麦的种子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后经过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2、SP3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航天诱变后能引起后代表现型的广泛变异,但不同品种、不同性状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诱变效果不同,SP2代新麦8、郑麦366的表现型突变频率分别达13.2%、12.5%。SP3代株高、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263Gy辐照玉米单交种沈单7号和地方品种云阳黄马牙。结果表明,单交种比地方品种的辐射敏感性率,在低世代,地方品种的性状系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一般比单交种大,崦在较高世代则相反,单交种M2的全部8个性状与M1无关,而地方品种在株高,穗位高两性状上表现相关,单交种诱变后代性状值减小速率快,亲子性状容易稳定,而地方品种诱变后代性状值减小速度慢,亲子性状稳定世代晚。  相似文献   

6.
γ射线诱发水稻长粒型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 35 0Gyγ射线辐照Ⅱ 32B干种子 ,诱变后代筛选出长粒型突变体LGⅡB。经考察 ,LGⅡB除谷粒细长外 ,还降低垩白率 ,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Ⅱ 32B品种相似。LGⅡB的长粒突变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LGⅡB仍保留了Ⅱ 32B对印水型不育细胞质的保持能力和强配合力特点。用LGⅡB转育成新不育系 ,有望能改良原Ⅱ优系列杂交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7.
空间环境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品质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大豆品种中黄28、中黄29、中黄31为材料,调查了空间诱变后代SP1、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检测SP2、SP3种子的蛋白质组分(11S/7S球蛋白)、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等品质性状分析检测,以为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改良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对空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不同,中黄28和中黄29的SP1代分别获得3株和12株变异株,变异率分别为0.417%和1.667%,而中黄31的SP1代没有发现变异植株,且中黄28的2株(01-SP2-1、01-SP2-2)和中黄29的5株(02-SP2-2、02-SP2-5、02-SP2-6、02-SP2-7、02-SP2-8)变异株在SP2代发生性状分离;空间环境使大豆11S蛋白亚基发生变异,SKTI基因发生突变。空间诱变既可改良农艺性状,也可改良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8.
《核农学报》2010,24(3):453-459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大豆品种中黄28、中黄29、中黄31为材料,调查了空间诱变后代SP1、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检测SP2、SP3种子的蛋白质组分(11S/7S球蛋白)、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等品质性状分析检测,以为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改良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对空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不同,中黄28和中黄29的SP1代分别获得3株和12株变异株,变异率分别为0.417 %和1.667 %,而中黄31的SP1代没有发现变异植株,且中黄28的2株(01-SP2-1、01-SP2-2)和中黄29的5株(02-SP2-2、02-SP2-5、02-SP2-6、02-SP2-7、02-SP2-8)变异株在SP2代发生性状分离;空间环境使大豆11S 蛋白亚基发生变异,SKTI基因发生突变。空间诱变既可改良农艺性状,也可改良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9.
早籼突变体稻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析测定了 1 1个优质早籼品种 (系 )及从其中诱变获得的 1 9个突变体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 ,与原亲本相比 ,辐射诱发突变体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及淀粉粘滞性谱 (RVA谱 )发生了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变化 ;大多数突变体同时在一个或多个主要品质性质上产生了正向和负向变异 ,少数突变体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稻米品质 ,个别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还有若干品质性状得到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10.
~(60)Coγ辐射处理“农大179”M_2代性状变异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普通小麦品种“农大179”的种子为材料,用250Gy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M1收获后全部种植,从M2代随机选取655个单株,并对其农艺性状、淀粉糊化特性及面粉色泽等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到千粒重高达71.26g和70.89g的变异单株两份,糊化温度为83.9℃和86.4℃的变异单株两份,反弹值为14cP的类似糯麦的变异单株1份及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单株9份。通过对M2群体中单株的分析检测认为辐射诱变不仅可改良小麦的农艺性状、子粒外观性状,同时对小麦的淀粉品质性状的诱变作用也很明显,因此结合RVA检测技术在诱变群体中对变异筛选可对小麦育种尤其是小麦品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子及其后代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3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对SP4产量和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6个搭载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在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对SP2进行田间观测,发现有多个主花序、主茎萎缩和小花瓣等变异株。对SP3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发现了矮杆、大粒等有利变异株,还有一些芥酸、硫苷和含油率发生改变的变异群体。对SP4田间产量鉴定,得到了1份高产材料TK407,产量为3 048.35 kg·hm-2,产量构成三要素合理,分别为单株有效角果数365角、每角粒数23.43粒、千粒重4.61g。研究表明,航天诱变后代能产生变异植株,通过育种目标性状多代选择,能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长沙生态条件下籼爪交杂交稻在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率、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方面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在精米长宽比、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方面表现为正向对照优势。三亚生态条件下籼爪交杂交稻在糙米率、总精米率、情米长宽比和胶稠度方面表现出正向对照优势,三亚籼爪交杂交稻的糙米率、总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和胶稠度对照优势极显著高于长沙相应性状的对照优势;三亚的垩白粒率对照优势显著高于长沙的垩白粒率对照优势;三亚的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对照优势显著低于长沙相应性状的对照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优化管理对杂交中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省温江和射洪试验点,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F优49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普通尿素优化施肥、减氮15%优化施肥、增氮15%优化施肥,PASP(聚天门冬氨酸)尿素1次施肥、2次施和优化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温江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优;射洪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好,同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随着氮肥的施用,稻米碾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崩解值显著降低;同时导致射洪生态点的峰值黏度增加,消减值减少;温江生态点的稻米外观品质变优,峰值黏度减小,消减值增加。较农民经验性施肥处理,普通尿素优化处理和PASP尿素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了温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氮肥优化处理降低了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了消减值,使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差,同时提高了射洪精米率和温江整精米率。较优化施肥处理,PASP尿素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温江垩白粒率,增加了射洪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外观品质变差;同时PASP尿素1次施肥和2次施肥处理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PASP尿素优化施肥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温江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两试验点的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射洪直链淀粉含量。较优化施肥处理,减氮15%和增氮15%优化施肥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温江垩白粒率,增加了射洪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PASP尿素1次和2次施肥相比,PASP尿素优化施肥显著降低了垩白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增加了消减值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同时导致射洪生态点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温江生态点的垩白粒率降低,整精米率增加。综合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淀粉RVA、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关系,射洪PASP尿素2次施肥处理稻米综合品质较好,温江优化施肥处理稻米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稻米垩白及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利用稻米品质特性不同的 7个粳稻品种 ,研究了氮肥对稻米垩白率、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稻米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逐渐降低 ,胶稠度变短 ,蛋白质含量提高 ,而在稻米淀粉谱特性中除糊化开始温度略提高外 ,其余特性均降低或变小 ;在水稻全生育期施同等量的氮肥时 ,与生育前期追施氮肥相比 ,抽穗期追施氮肥 ,其稻米的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胶稠度变短 ,蛋白质含量提高 ,但对稻米淀粉谱特性的影响很小。品质特性对氮肥的反应敏感程度品种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徐建龙 《核农学报》2000,14(1):56-60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经同一材料的空间和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其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的突变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处理的M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可望直接育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诱变引起水稻9311的品质变异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水稻品种 931 1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诱变后研究表明 ,空间诱变引起的SP1生理损伤轻 ,SP2 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和早熟突变频率较低 ,但品质突变丰富 ,筛选鉴定了不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富含抗性淀粉以及高无机磷低植酸等突变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返回式人造卫星搭载早籼品种中优早 3号干种子 ,研究比较其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空间诱变对M1 代成苗率、苗高和结实率的生理损伤明显比γ射线辐照轻 ,M2 代诱发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及抽穗期突变的频率不及 30 0Gyγ射线处理。对空间诱变种子进行离体培养 ,叶绿素缺失和株高突变的频率有较大提高。空间诱变种子的愈伤组织经辐照处理后 ,绿点分化率和绿苗分化率下降 ,M2 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及抽穗期突变频率超过空间诱变与离体诱变单独处理之和 ,也不同程度高于 30 0Gyγ射线辐照  相似文献   

20.
水稻籽粒碳氮代谢与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水稻籽粒C、N代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籽粒C、N代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有一定遗传相关性,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则糖氮比显著提高,糙米长、千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提高全N含量可能显著提高糙米厚和直链淀粉含量,而糖氮比、糙米长和千粒重随之显著降低;随糖氮比的提高,糙米厚、千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将显著降低。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同时对成对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起作用,且各遗传体系在不同成对性状间的作用效果各异,可溶性糖含量与糙米宽、可溶性糖含量与糙米厚、全N含量与糙米长、全N含量与糙米厚等成对性状间遗传相关性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而可溶性糖含量与糙米长宽比、可溶性糖含量与千粒重、可溶性糖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全N含量与糙米宽、全N含量与糙米长宽比、糖氮比与糙米宽、糖氮比与糙米厚等成对性状则以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