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16年起,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户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玉米“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试点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试点项目基本流程、项目内容和亮点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项目提供优化建议,也为其他试点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期货”模式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农业市场风险的转移,但却存在着风险管理成本高、“农业保险+期货”产品不完善、农业生产者参保意愿不足三个突出问题,限制了“农业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响应党中央关于服务“三农”号召,立足“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维度,提出了多渠道分散风险、完善“农业保险+期货”产品种类、提高农业经营者参保积极性等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辽宁省“农业保险+期货”模式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何使农民脱贫,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国家农业工作重点。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及"保险+期货"新型保险模式,由此可见,"保险+期货"这种新型农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从"保险+期货"模式理论背景出发,以安徽泗县玉米"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地区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探究该模式对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对农户收入风险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农业保险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从法律、经济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介绍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美国农业保险经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就应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就应充分利用WTO有关协议提供的"绿箱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就应实行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相结合,保证农业保险的承保量,就应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规避农业系统风险,保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在探索管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方法,多个地区针对本地农产品开展试点。本文总 结了全国“保险+期货”试点的发展现状、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优化现行 模式探索创新方案,为“保险+期货”模式提供可持续化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6.
翁可欣  熊涛  尚燕 《世界农业》2023,(8):101-112
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形势日趋严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引致的农户收入不稳定将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463户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层次回归法等,探讨农户的市场风险经历对其“保险+期货”投保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与权威信任度对市场风险经历影响农户“保险+期货”投保意愿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风险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投保意愿;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未起到调节作用,而权威信任度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风险经历丰富且权威信任度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保险+期货”;上述研究结果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中存在异质性,成本保险的投保经历仅在高收入农户中起到调节作用,权威信任度对高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故此,未来试点的开展过程中需提升农户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发挥权威群体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农户的投保意愿,推动“保险+期货”的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7.
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两种重要工具,我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明显不足,"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是二者协同发展的一种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参照期货价格设计保险产品,同时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规避价格风险,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实现避险,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担当了再保险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各自的优势。"保险+期货"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顺利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目前,我国"保险+期货"尚处于试点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场内期权缺失、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政府补贴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限制、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快推进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体系、修订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然而当前其助力效用较为有限。基于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水平,推动“三农”工作增质增效,以陕西省延长县苹果“保险+期货+银行”模式为例,探析“保险+期货+银行”实施效果、模式优势,并总结其存在长期补贴压力大、银行经营风险高等痛点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保险+期货+银行+担保”四合一模式并构建运行机制,指出其积极作用如缓解融资供需矛盾、实现各方共赢等,进而提出相关可行性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险+期货”是金融扶贫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工具,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手段。“保险+期货”模式成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防灾减损的金融重要保障,同时也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奠定了基础。基于金融扶贫视角,以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为例,重点关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扶贫目标、运营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贫困农户开展“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管理地方农产品风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西地区为例,实证研究保险+期货”服务地方农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发现“保险+期货”模式实施的现状存在农产品品种较少、业务发展定位不清晰、服务环节少、农户对金融市场认知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N”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广西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建议,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机构参与、创新期货期权交易方式以及加强业务模式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世界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和世贸组织农业谈判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农业政策重点(表现在政府的农业政策支出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农业保险政策日益成为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美国国会2000年6月刚刚通过了一项《农业风险保护法》,计划在未来5年内提供总计82亿美元财政支出,补贴农业保险。对这种农业保险政策取向和效果,评价不一。一、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美国,农民可以采取的规避风险措施有以下几种:多种经营、生产合同、销售合同、期货保值、期权保值、产量保险、作物收入保险等。各种措施各有特点,前几种均为…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开展糖料蔗收入保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作物收入保险的特点与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对糖料蔗产业上已经开展的价格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展开对比分析,结合糖料蔗产业品种特征及产业链主体的市场风险管理需求特点,认为通过融合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的双向赔付机制和“保险+期货”的期货定价和风险转移机制,改进优化糖料蔗收入保险,较为符合我国糖料蔗产业发展及风险管理需求,同时建议以县为单位确定产量水平,并构建完善保费补贴机制及再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限模型探究农业灾害冲击下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保障效果。结果显示:农业灾害冲击下,农业保险对农民经营收入保障有效,但对总收入保障失效,原因在于传统规避风险工具替代了农业保险对总收入的保障效用。农业保险对总收入的保障是否有效,依赖于地区农业经营程度与非农就业条件。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相比保险规模对保障农民收入的效果更好,但其门限效应跨度高达9.7倍,难度更大。边际预测结果在验证上述结论的同时显示,在农业保险发展的较高阶段,农业保险对收入有产生正向影响的趋势,但依然不具备宏观增收效应。因此,应从厘清农业保险政策目标、因地制宜优化保险推广与探索多元规避风险路径等方面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精准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保险+期货”试点已反映出运用市场机制保障农民收入、根据期货价格引导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运作思路,但在资金支持、期保合作和产业对接等方面还难以形成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成熟业态.基于此,尝试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探索一种全新的“保险+期货”运作模式,以解决目前制约其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保险+期货”创新模式的运作机理,并与传统模式的保险费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显示:该模式增加了“保险+期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了其实现完全市场化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正在由传统上游产业的风险分担向加工、销售、研发等下游和高层次产业链的风控需求转移,云南农业保险由“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以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怒江州草果产业链结构和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怒江州草果产业存在着涉农生产要素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及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设计了包括草果种子研发保险、草果种植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草果综合种植收入保险、草果订单履约保证保险及草果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保险、草果仓储及运输保险在内的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保险。提出应当创新农险模式,合理设计产业链保险支持及推广政策、加快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研发及服务能力、打造综合农业保险数字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服务水平及全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韧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2016年中国在东北以及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对玉米市场价格、农户收入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开始对当地玉米临储制度进行改革,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为了有效减少玉米生产过程中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带来的收入波动,契合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首先,以转移玉米产量风险—价格风险—收入风险为主线,研究相应的农业保险在玉米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其次,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对玉米"收入保险+期货"模式进行阐述,收入保险为农户分散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产量和价格两个核心风险,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市场风险进行转移和对冲,为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提供保障,实现了再保险的作用;最后,运用ARIMA模型以及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玉米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进行纯费率计算,结果得出在同一保障水平下,玉米收入保险费率低于产量保险费率。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农业收入保险创新,建立"收入保险+期货"长效机制,达到玉米市场化过程中风险规避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4,(16):51-51
2004年以来,淮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快速发展,开办区域已扩展到全市所有县区,险种不断丰富,覆盖了农林牧渔的各个方面。据统计,2004~2013年,淮安市农业保险累计向130万户农户支付保险赔款5亿元,户均赔付近400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弥补农业灾后损失、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农业保险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进行赔付,仅对生产风险提供风险保障,而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另外一种重要风险——市场风险或价格风险则基本没有保障。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收益,促进农户、购买商和政府三方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有“期货+保险”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期权+保险”的新模式。通过两种模式对比分析发现“期权+保险”新模式更具优越性:从运作模式上看,“期权+保险”模式考虑农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和减产带来的损失,兼顾购买商采购成本,同时还引入政府部门作为参与主体;从盈利模式上看,农户收益与购买商的成本是对立的两极,原有的“期货+保险”模式在权衡之下放弃了购买商的利益,而选择将农户的利益最大化,不利于金融助农可持续发展,而“期权+保险”模式可以在政府补贴和不补贴两种情况下,权衡农户收益和购买商成本的均衡值,实现了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琴  许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58-7658,7660
随着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分散农业风险的农业保险却在不断萎缩。通过分析中国商业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经营模式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如何有效保障农产品的价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保险+期货”的金融模式内涵与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探究了“保险+期货”金融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促进农村“保险+期货”金融模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