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土壤耕作对花生钙素的供应能力,基于三个典型棕壤土大田耕作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下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深耕和浅耕花生荚果及植株地上部(茎、叶、针)的钙吸收量比免耕和深松增加12.8%~41.8%。(2)耕作措施下土壤钙供给与植株钙吸收并非呈直线关系,土壤交换性钙低于临界值2.7g/kg时,植株钙吸收量随着土壤交换性钙增加而显著增加。(3)花生对钙(Ca~(2+))与磷(H_2PO_4~-/HPO_4~(2-))吸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荚果钙与磷的协同吸收效应大于植株地上部分。(4)花生钙吸收量每增加10kg/hm~2,荚果产量增加610kg/hm~2,粗蛋白增加108kg/hm~2。总之,通过耕翻20~30cm措施可维持适宜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有利于花生对钙磷的协同吸收,促进花生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鲁东地区典型棕壤花生田试验点(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进行,研究免耕、浅耕20 cm、深耕30 cm和深松3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锌吸收特征、土壤锌临界值的影响,以及锌吸收与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关系。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和深松处理花生植株总锌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处理,根、茎叶和针壳中的锌吸收量均以深松处理最高,籽仁中锌吸收量以免耕处理最低;花生植株各器官锌积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籽仁茎叶针壳根,耕作措施提高了锌在籽仁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深耕浅耕深松;花生籽仁锌吸收量与花生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显著正相关,花生籽仁每多吸收1 g/hm~2锌可增加产量48.76 kg/hm~2,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蔗糖分别提高22.7、9.8和1.9 kg/hm~2;一元二次方程可较好地模拟土壤容重与花生根(p0.01)、茎叶(p0.01)及针壳锌吸收量(p0.05)间的关系,土壤容重临界值分别为1.31、1.34、1.33 g·cm~(-3)。综上,通过深耕等耕作措施可有效促进花生籽仁对锌吸收与分配比例,提高花生产量及籽仁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锌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研究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及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施肥,并对热带地区主要橡胶林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海南琼中6个龄级(5、10、15、20、25、30年)的橡胶林土壤(土壤分级:0~20、20~40、40~60、60~80、80~100 cm)进行调查采样,室内测试分析其磷含量,计算土壤各个层次的磷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为57.68 mg/kg ,有效磷含量为2.25 mg/kg,全P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有效P含量大致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总储量为843.25 kg/hm2,有效磷储量为32.12 kg/hm2。20~40 cm的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储量均最大,分别占31.18%和28.18%。琼中橡胶林土壤总体处于缺磷状态,有必要增施磷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5.
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两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以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磷肥或施磷量较低(75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施磷量为15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维持平衡;施磷量为30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在0~40 cm土壤积累明显。施磷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量,施磷量超过15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不明显。玉米植株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对玉米植株磷素养分的分配影响不大,但可显著促进氮素向子粒的转运,氮素在子粒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施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施磷量为150 kg/hm2可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并获得高产,是该区玉米的适宜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 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 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 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 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 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 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 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 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 量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7.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 007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越高的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的土壤,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8.
在对张家界市植烟土壤磷素养分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盆栽试验所确定的植烟土壤磷素水平丰缺标准,进一步对该市植烟土壤磷素养分现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34.9 mg/kg,植烟土壤有效P含量10 mg/kg、10~20 mg/kg、20~30 mg/kg、30 mg/kg的样点所占比例分别为23.7%、22.7%、18.1%与35.5%。施用磷肥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随土壤有效P含量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依据土壤固有有效磷水平与磷肥施用效益的相关关系函数式,大致确定张家界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丰缺标准为:土壤有效P20 mg/kg时为低,20~40 mg/kg时为较低,40~60 mg/kg时为较高,60 mg/kg时为高。由此,张家界全市植烟土壤有效磷水平处于低、较低、较高、高范围的比例分别为42.5%、23.1%、15.1%、19.4%。  相似文献   

9.
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水稻生长及磷、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4个耐低磷水稻基因型508、99011、580、99112和2个磷敏感基因型99056、99012,用土培盆栽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它们生长及吸收利用磷和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不仅吸收利用磷的能力不同,对锌的吸收利用也存在差异。耐低磷基因型580、99011和508都具有较大的生物量,且受磷水平影响较小;而耐低磷基因型99112和磷敏感基因型99056、99012生物量都较小且受磷水平影响较大。耐低磷基因型580和99011吸收的磷较多;而508的利用效率更占优势。99056吸收的磷较少,尤其在低磷处理时吸收磷的能力较差;99012对磷的利用效率最低。30 mg/kg的磷处理显著提高植株体锌含量。从吸收锌的总量来看,580占绝对优势,其次是99011和508;99012吸收的锌最少,其次是99056。此外,在取样的3个时期,相同磷处理的P/Zn比均以99012最大,99056最小。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磷肥使用现状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磷肥施用及土壤磷素状况,对于指导磷肥科学施用,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户调研和土壤调查的方法,获得369个农户的磷肥施用现状及29个果园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平和县蜜柚园磷肥施用现状及土壤磷素状况。结果表明:平和县蜜柚园磷肥量平均为P_2O_5 971 kg/hm~2,96%的农户磷肥投入量超过P_2O_5 400 kg/hm~2,磷肥投入量与蜜柚产量无明显相关关系;三元复合肥和二铵是主要磷素来源;磷肥的平均盈余量为P_2O_5 954 kg/hm~2,不同乡镇间磷肥用量以及磷素平衡状况变异较大,小溪镇和坂仔镇盈余量相对较小;蜜柚园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639 mg/kg、385 mg/kg、172 mg/kg,不同土壤剖面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合理控制磷肥用量,选择低磷的配方,减少磷素过量盈余和淋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对平和蜜柚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土壤中总磷含量丰富,但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却很低。传统上主要通过施用磷肥提高缺磷地区的作物产量。然而,施入土壤中的磷不仅易被固定,还会转化成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磷,从而降低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造成环境污染。解磷细菌具有将土壤中难溶态磷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的功能,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解磷细菌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解磷细菌解磷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解磷细菌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情况,以为提高稻田土壤难溶态磷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区夹砂土上水稻磷肥施用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有效磷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海地区夹砂土上,水稻的产量并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施用磷肥的土壤有效磷临界值为24.2~24.5mg/kg,磷系数为0.52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 与土壤速效磷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两年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27个油菜大田施磷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具有明显 的增产和增收效果, 25 个试验施磷增产效果在5%以上,施磷增产油菜籽产量15 ~1 783kg/hm2 ,平均增产量 558kg/hm2 ,平均增产率为53. 0% ,每千克P2O5 平均增收油菜籽6. 2kg;施磷的纯利润平均为831. 6元/hm2 ,产投比 平均为3. 10。油菜施磷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照不施磷对照处理产量占施磷处理产量 的50%、75%和90%作为判断土壤缺磷标准,则土壤速效磷极度缺乏、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为9. 9mg/kg、 14. 3mg/kg和20. 2mg/kg;以施磷产投比2. 0和1. 0作为土壤缺磷标准时,土壤速效磷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 为16. 2mg/kg和20. 2mg/kg。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基因型大豆nf37和冀黄13为材料,水培法研究大豆根系周围的酸化现象,并通过对大豆根干重、根冠比以及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来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根系均能主动向外界环境分泌H+;经HPLC分析得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分泌的有机酸;当向培养介质中添加枸溶性磷肥后,不同基因型大豆均可有效利用这一难溶性磷肥。无论是H+分泌量、有机酸分泌量还是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耐低磷基因型大豆(nf37)都显著高于磷敏感基因型大豆(冀黄13)。表明,低磷胁迫均导致不同基因型大豆根系向介质中分泌H+和有机酸,同时还诱导大豆根系的加速生长,各项指标在耐低磷和磷敏感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氧解腐殖酸与磷素混施影响大豆磷吸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6在氧解腐殖酸与不同施量磷素混施条件下的生育表现,结果表明:腐磷搭配,大豆黄叶末期各主要器官单位容积的含磷率和植株吸磷总量都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以氧解腐殖酸搭配低磷素效果最为明显;氧解腐殖酸能降低土壤磷的真实固定量,提高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腐磷搭配能优化磷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提高土壤空间有效磷的比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花生高产高效适宜的磷-锌配施模式及其可能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锌方式下外源磷对花生根系形态、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磷促进了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P45、P90、P135和P180处理的产量分别比不施磷(P0)平均增加36.8%、60.7%、48.3%和39.2%。不同施锌方式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和地上部营养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叶面喷锌(Znf)和土壤施锌(Zns)处理的花生产量分别比不施锌平均增加6.4%和10.1%,表明土壤施锌方式增产效果较好。施锌方式与施磷量交互效应对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各指标在ZnsP90处理达到最大。综上,在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土壤施用90kg P2O5/hm2配合30 kg ZnSO4·7H2O /hm2改善了花生根系形态特征,提高了光合特性,是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和高产的适宜磷肥和锌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邵阳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区域特征,分析了邵阳烟区1790个土壤耕层样本的有效磷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邵阳烟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偏高水平,平均值为25.25 mg/kg,变异系数为97.6%,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7.99%;于邵阳县和新宁县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极显著高于隆回县;③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随耕层土壤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榆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随有机质提高而增加的趋势;虞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有从中部分别向西南部和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9.
火龙果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关于火龙果对磷吸收以及响应规律的研究仍然极其匮乏。本研究以‘软枝大红’火龙果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析不同施磷水平(0、25、50、100、200 mg/kg)下火龙果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量的差异,探究火龙果幼苗生长适宜的磷供应浓度。结果表明:火龙果幼苗在供磷水平25 mg/kg和50 mg/kg,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37.1 g/株和36.2 g/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供磷水平未影响地上部磷和钾吸收,但当供磷水平在50 mg/kg时,氮吸收量显著高于供磷水平0、100和200 mg/kg处理;火龙果幼苗在供磷水平25 mg/kg和50 mg/kg,总根长分别为1068.8 cm和1069.6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供磷水平50 mg/kg的根表面积显著高于0 mg/kg和200 mg/kg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总根长及根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供磷水平通过影响根系生长间接影响火龙果幼苗对氮素的吸收。综上所述,供磷水平在50 mg/kg可改善火龙果幼苗根系形态,促进幼苗对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20.
无机磷形态对甜菜生长和磷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液培和砂培法,进行了不同基因型甜菜对外源无机磷吸收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介质中有效性无机磷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参试甜菜品种磷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且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2)参试的3个品种对生长介质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并主要体现在Ca8-P以上形态的磷;3)在缺磷和足磷条件下,各参试甜菜品种根际周围的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与品种的抗耐低磷胁迫能力关系不大,相差的pH值不足以显著增加土壤中Ca8-P以上形态磷的有效性。4)各甜菜品种须根系的长度与抗低磷胁迫指数呈高度一致性,是造成不同品种对难溶性无机磷胁迫抗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