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 (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 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 m、3950 m、4050 m和4200 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 m×10 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去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白云山自然保护区,调查分析了37种森林类型中影响蕨类植物分布的生境因子以及生境因子与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251块样地内共发现有蕨类植物8 609株,分属16科34属90种;(2)生境因子包括森林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土壤腐殖质厚度以及凋落物层厚度对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3)在所调查的生境因子中,森林类型和海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中海拔对多样性的解释量高达11%。此结果表明森林类型和海拔是对蕨类分布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子,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制定多样性保护策略时,应优先考虑植被类型和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焉耆县霍拉山临时样地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红果小檗种群特性,通过不同生境类型分析红果小檗与地理变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红果小檗种群平均密度为75.6株/hm2;海拔750~920 m的阳坡带为其分布主生境;其空间格局介于随机到成群分布之间;长势有明显的生境差异,山谷带为最佳;红果小檗喜坡度较小的生境类型,群落多度受海拔、坡度影响明显;冠幅大小随坡位变化具有一定的梯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掌握资源冷杉野生种群生长现状,是制定种群保育措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现存资源冷杉种群的数量分布、适生生境、群落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胸径树高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植株数量为106株(不包括幼苗);其适生区域的海拔范围在1450~1900 m之间,适生土壤为山地黄棕壤,适宜生长温度在9.5~14.5℃之间,适生区域年均降雨量介于1218~2018 mm之间,年均相对湿度介于79.2~85.6%之间;现有种群的群落结构完整,具有明显的乔灌草分层;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种群的胸径树高差异显著(P<0.05)。结合现存资源冷杉存在的更新繁育问题,从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种群群落结构与年龄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冷杉种群的保育对策。资源冷杉的现状调查结果和保育对策,可以为南方地区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果枸杞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保存及其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果枸杞分布区域的3个野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19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黑果枸杞表型性状除浆果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它13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中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野生黑果枸杞分为2类,第Ⅰ类为格尔木和德令哈,第Ⅱ类为诺木洪。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宝鸡市城区开展野生地被植物调查,探讨不同生境类型野生地被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物种组成的差异,并对其景观效果和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野生地被植物122种,隶属38科100属。不同生境类型下的野生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且不同生境类型间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广布物种(频度≥10)的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根据桑天牛为害情况,将河北省划分为6个区,分别代表不同桑天牛猖獗类型,并明确了其分布情况、寄主类型。其中河北平源区、冀西山区、冀东山区为猖獗区;滨少平源攻为分布区;冀北、冀西北山区为偶发区;冀北、冀西北坝上高原山区为未发现区。并对代表不同类型的54个县(市)以自然、气候因子为聚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云南野生苏铁分布区的生境调查定性研究已见不少报道,但定量研究报道尚少。文章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区321块野生苏铁分布样点中的21个苏铁特征因子和生境因子组成的6741个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平均值计算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得出各种苏铁自然分布中联系最为密切的生境因子值,并分析了云南野生苏铁的古滇分布中心及目前云南野生苏铁分布区域狭窄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麋鹿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麋鹿生境适宜度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运用麋鹿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成果,对我国麋鹿生境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在众多影响麋鹿生存的因子中,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生境类型、生态安全等被确定为影响麋鹿生境适宜的主要评价因子,制定了麋鹿生境适宜度评估模型,并赋予了相应分值,可为我国麋鹿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山中部3种自然生境下天山雪莲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2-8日的连续晴天中,在天山中部的国家林业局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野生天山雪莲自然分布区3种生境(分布下限区2 630 m,中部区2 740 m,上限区2 890 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天山雪莲野生植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布下限区、中部区和上限区天山雪莲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5.69±0.31).(15.94±0.05)和(19.93±0.1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在1 550-1610μgmol·m-2s-1之间,3者之间无差异性.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上限区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下限区和中部区处的差异显著.相同生境下天山雪莲的光呼吸速率值(Rp)要高于暗呼吸速率值(Rd),且下限区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中部区和上限区处的有显著的差异.下限区全天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天山雪莲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a)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中部区和上限区未接受到太阳直接辐射时段的Pn值随时间迅速下降,Tr下降缓慢,而Ga则有所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天山雪莲Pn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PE)却显著增加.不同生境下天山雪莲的水分利用效率(WEE)和气孔限制值(Lo)没有显著差异.天山雪莲的Pn与叶温(T1)、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A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海拔高度(E)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Tr与Ta,T1和PA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a只与Ca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n与Tr,Ga和叶温下蒸汽压亏缺(Vpdt)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内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天山雪莲具有一定的对高山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强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昆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安高速公路内边坡区、护坡道区、边沟区和边界防护林区4种生境类型进行了昆虫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生境类型昆虫群落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存在着差异;4种生境类型的昆虫群落相比较,以边坡区多样性指数最大,稳定性最强,其次是护坡道区、边界防护林区,边沟区多样性指数最小,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河北坝上地区作为首都"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其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化对当地和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土地利用状况为基础,采用InVEST模型计算坝上地区生境质量指数并提取生态源地,选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表面,划分不同等级的生态安全区,提取生态廊道,并构建河北坝上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坝上地区生境质量总体偏低,50%以上为低等生境质量区,中高等生境质量区约占46%,呈现出生境质量两极分化,类型和分布不均衡等特点;2)生态源地占坝上总面积的17.50%,其中40%以上分布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3)生态廊道总长度为640.86km,生态节点53个,高等质量生态安全区占25.92%,低等级质量的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张北县、康保县。坝上地区生态安全质量不是很高、生态系统多样性较低,生态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县区之间生态质量差异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提升低等级生态区域生态质量,构建更加稳固的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兴隆山保护区杜鹃属植物大多分布于海拔3 000m左右,为适生于冷湿生境的植被类型,是亚高山针叶林带与高山草甸之间的稳定原生群落,在植被垂直带中占有一定地位。本文以分布于兴隆山马啣山地区的高海拔野生杜鹃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2015年连续4a对其发芽期、芽膨大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果实成熟期的观测记录研究,初步掌握了其物候格局,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杜鹃花属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153个野外实测分布点,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以海拔、坡度、坡向、植被、植被覆盖度、年均地表温度为环境变量,对西双版纳野生大花万代兰的适宜生境及潜在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AUC=0.897);海拔、植被是影响大花万代兰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模型贡献率分别达40.7%和21.9%;适宜生境区面积3 25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2%,但83%适宜生境位于现有自然保护区之外,遭受破坏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InVEST模型,选取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风险两个指标,分析北京市延庆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莫兰指数与ArcGIS软件结合,揭示两个生境指标的冷热点覆盖区;探究生境质量、生境退化风险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区生境质量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部分区域生境质量较低,生态退化风险从东北向西南呈升高趋势,各类自然保护地生境质量指数均高于0.9,且均高于全区均值(0.834 2);自然保护地内生境热点较少,生境退化风险热点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城区,东北和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生境退化风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湿地公园退化风险高于其他类型,需要强化对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6600多hm2飞播和人工马尾松林及宜林荒山划分为7个生境类型,调查相应的昆虫群落,研究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蒺演替,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区的昆虫共有94种,隶属14目,66科,生境条件的差异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与松树关系较为密切,同翅目,支翅目昆虫与宜林荒山关系密切,宜林荒山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测定值均高于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宜林荒山>飞播林>人工林。可将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分为宜林山群落阶段,松林郁闭前期阶段和松林郁闭期阶段,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与不同演替阶段的关系图显示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生境变化的规律和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昆虫多样的影响,并进一步表明经营措施是影响松林昆虫群落的主导因子,建议采取合理间伐等营林生产,以使飞播林获得稳定的昆虫群落,减少害虫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7.
百花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市百花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百花山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约72科203属319种(包括亚种、变种与变型),区系分析表明百花山野生观赏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有13个,其中温带性属154个,热带性属18个,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特性。对其野生观赏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将其生境分为5种类型,即林下及林缘分布;亚高山草甸分布;山坡、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岩石或贫瘠碎石坡上分布;林地阴湿处或山沟溪边分布。列出各种生境类型主要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生态习性、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以期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8大喀斯特类型中治理成效最低、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石漠化严重、干旱频发、植被恢复难等突出问题。文中针对水分是影响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效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与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利用日趋成熟的水分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基于耦合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遥感影像分辨率和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大小的评价单元进行水分脆弱性评估;在建立物种库—功能性状—生境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性状差异进行喀斯特断陷盆地植物群落机制构建的研究方案。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解决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水分梯度特征与分布格局、自然植物群落组配规律及其生境特征、水分梯度与生境要素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性状组成的影响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可为不同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脆弱区,过去开展了种植桉树林为主的植被恢复,但其生态效应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元谋干热河谷本地典型物种坡柳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桉树林和自然群落2个不同类型的群落中,测量了坡柳的比叶面积(SLA)和叶片饱和水分亏缺(WSD)等9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数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WSD、LRWC、LDMC、LMP等功能性状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都表征出在人工桉树林的生境更加干旱;(2)桉树林下坡柳的LA、LT以及SLA增大,LD减小,这些指标的增大并不利于物种耐受干旱环境。本研究表明,生长于人工桉树林下坡柳的生境更加干旱,且产生了不耐旱的性状,对其生长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8月份采用群落生态调查和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普查2种方法,在河北省廊坊地区的4个县(市、区),应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分析了平原耕作区不同生境类型的昆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观察到97种昆虫,隶属于11目、48科。在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鳞翅目食叶昆虫为优势类群。杨树林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枣树与花生间作的生境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