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研究连翘、白头翁、丹皮等18种中药水煎剂及其提取物浓缩粉对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观察药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中药水煎剂中,黄连、黄芩和薄荷对肺炎克雷伯分离株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10 mm以上,属于中度敏感。中药提取物浓缩粉中,丹皮酚对肺炎克雷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达到高度敏感。黄连、连翘、山豆根、白芍、薄荷和黄芪多糖6种中药提取物浓缩粉对肺炎克雷伯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10 mm以上,属于中度敏感。说明18种中药水煎剂及其提取物浓缩粉对肺炎克雷伯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打孔法,用15味中药及所组方剂对2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猪大肠艾希氏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O_8血清型菌株对丹皮呈高度敏感;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对黄芩、连翘、五味子、地榆呈中度敏感;丹皮、诃子、藿香和黄连分别对 O_(141)血清型和O_8血清型均有中度抑制作用;诃子、藿香、肉桂和黄连分别对 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有轻度抑制作用;而板蓝根、当归、赤芍、甘草、木通、桂枝等6味中草药和方剂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对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8士2.63 mm和14.58士3.45 mm;乌梅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连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黄芩的抑菌效果随pH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观测指标评判中药对引发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15 mm和10.07 mm, MIC均为31.3 mg/mL;其余22种中药对试验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有效中药抑制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黄芩等22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浓缩为生药1 g·mL-1,测定2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和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白术、丹皮等5味中药均属中度敏感。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芩和地榆加上白术、丹皮组成不同比例复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Ⅱ和复方Ⅶ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佳,其MIC和MBC均为31.25 mg·mL-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黄连解毒汤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平板打孔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7.50mm±0.50mm、14.00mm±0.80mm、10.63mm±0.89mm。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依次为250.0、31.25、250.0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依次为500.0、250.0、250.0g/L。对黄连解毒汤进行拆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芩单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黄连解毒汤原方的抑菌效果相接近,黄芩是原方中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药。黄芩、黄连两药配伍有拮抗作用,使其抑菌作用减弱。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用中药方剂防治细菌性疾病提供理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20味中药对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SCCD201712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制备了中药药液,浓缩为1 g生药/mL;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0味中药对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体外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两种敏感中药组合的联用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SCCD201712对黄连、诃子、白头翁、五味子、五倍子5种药物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在16.3 mm~19.8 mm之间,MBC在15.65~31.25 mg/mL之间;诃子+黄连、诃子+白头翁2种中药组合具有协同作用,诃子+五倍子、五味子+黄连、五味子+白头翁3种中药组合具有相加作用,五味子+五倍子中药组合有拮抗作用。为中药防治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家兔临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通过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极度敏感;黄连、厚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0mm^20.5mm,最小抑菌浓度在15.6~31.3mg/mL,石榴皮、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0mm^19.5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7.8mg/mL,本研究为家兔致病菌的中药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单味中药水提物对河北地区鸡源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地方流行株QH15(O_2)、QH16(O_(38))、QH17(O_(89))的体外抑菌活性。利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诃子、五味子、五倍子、黄连、黄芩、苦参6种中药均对3株鸡耐药性E.coli地方株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24 mm之间,MIC在7.825 mg/mL~31.25 mg/mL之间,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O_8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猪源大肠杆菌O8对黄连等10种中药的体外敏感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对大肠杆菌O8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1.3 mm,其MIC值为7.813mg/m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五倍子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mg/mL;而苦参不敏感,其MIC值为500mg/m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探讨黄芩、黄连、地锦草、白术等几种中药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选取黄芩、黄连等几种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抑制的中药,提取各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单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抑菌圈直径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所选几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打孔法试验结果可知3种菌对黄连、黄芩、连翘呈高敏和中敏反应,有的甚至达到极敏。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可知,黄连、黄芩、连翘、丹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达到16 mg/m L或者32 mg/m L。  相似文献   

12.
选择16种单味中草药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水煎煮法制备各单味中草药的水煎剂,通过琼脂扩散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定各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效果,测量抑菌圈直径.琼脂扩散法测得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白头翁>地榆>石榴皮=黄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黄连>鲜白果=地榆=石榴皮>黄芩>甘草>白果仁>刺五加果>刺五加皮=黄柏.琼脂扩散法好于药敏纸片法.  相似文献   

13.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其复方组合对奶牛隐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选用三种中草药进行单味中药及复方组合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5. 00 mg/m L的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 6. 25 mg/m L的半枝莲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余浓度的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低度敏感。中草药复方组合抑菌试验中,浓度均为25. 00 mg/m L的半枝莲+地榆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为9. 67 mm。说明试验选用的三种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复方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抗氧化性。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探讨六羟基黄酮对四种常见有害菌的抑菌能力|以维生素C(VC)为对照,应用水杨酸法和DPPH法,测定六羟基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率,判断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浓度为100 mg/mL时抑菌效果最好|(2)六羟基黄酮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3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L|对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9.80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6.6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对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4.01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5 mg/mL|(3)六羟基黄酮对·OH最高清除率为86.67%|对DPPH的最高清除率为96.69%。试验结果表明,六羟基黄酮对四种有害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在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六羟基黄酮|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抑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九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用平板法测定了9味中药和4种复方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方剂1及方剂2的综合效果较好,对于葡萄球菌以黄芩、黄连、红花、鱼腥草的抑菌效果明显,对大肠埃希菌以黄芩、鱼腥草、蒲公英和黄连的效果好。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配方科学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抗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的平皿打孔法,测定了17种中草药对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哈氏弧菌、1株创伤弧菌、1株腐败希瓦氏菌、1株鲍鱼希瓦氏菌、2株海藻希瓦氏菌共8株菌的抑菌作用;选取其中对供试菌株具有抑菌作用的11种中草药,进行两两联合药敏试验,以研究其抗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五倍子、乌梅、苏木、猴耳环4种中草药对8株供试菌株呈高度敏感;大黄、地榆、桉叶3种中草药对8株菌呈中度敏感;黄芩、石榴皮、连翘、秦皮4种中草药除分别对一株菌腐败希瓦氏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1呈低度敏感外,对其余7株菌均呈中度敏感;石韦、鸭胆子、益智仁、郁金、板蓝根、贯众6种中草药除石韦对一株海藻希瓦氏菌呈中度敏感外,其余均呈低度敏感。联合药敏试验中除五倍子与桉叶、黄芩、秦皮,乌梅与黄芩、地榆,苏木与大黄、石榴皮,桉叶与黄芩,大黄与黄芩,地榆与秦皮等对药对8株菌中的某些菌株呈协同作用外,其余均呈相加作用,未见无关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株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五味子等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L2(O1)地方流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制备了单味中草药药液,浓缩为生药含量为1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味子、诃子对狐源致病性E.coli呈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1.3mm~20.3mm之间,MBC均为7.825mg/mL;金银花、黄连、苦参3味药物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 mm~19.3 mm之间,MBC在15.65mg/mL~31.25mg/mL;板蓝根、黄芩、五倍子等10味药物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1.3mm~14.2mm之间,MBC在62.5mg/mL~250mg/mL;连翘、地丁、白头翁、穿心莲4味药物为低度敏感;其余药物无明显的效果。筛选出了五味子、诃子、黄连、金银花、苦参5味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地方株敏感的中药,可为狐源致病性E.coli的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菌中草药筛选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打孔法、平皿稀释法及试管法,选用地榆、黄连、知母、板蓝根、藿香等12种中药,对鸡O5型大肠杆菌、鸡未定型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地榆、板蓝根、黄连、大黄、乌梅对猪链球菌效果比较好。地榆、乌梅、大黄、黄连、蒲公英对鸡未定型大肠杆菌效果比较好,地榆、乌梅、大黄、知母、黄芩、对鸡O5型大肠杆菌效果比较好。其它药物对鸡未定型及O5型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效果较差或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