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用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的方法,对6种生长促进剂进行了23项处理测定,结果表明,生长促进剂用于金针菇栽培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使出菇期缩短,出菇相对集中,增产显著;且多种生长促进剂拌料和子实体期喷施综合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一种生长促进剂,也优于配合拌料;经试验筛选㈩的生长促进剂组合A2B2C4D2,使金针菇的营养生长期比对照缩短4.6d,生物学效率达166.48%,比对照提高55.08%。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强度磁化水喂种鸡,经29周试验证明:试验组Ⅰ和Ⅱ的产蛋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8%和14.4%;而第Ⅱ组(3500GS处理过的磁化水组)的产蛋量比对照组提高25%。经统计分析,差异显著,而且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达13周,母鸡性情温驯,不易惊吓。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经常发表关于磁生物学在人体医学方面的进展报道。大量的科学试验证明:磁场能改善人体的生理生殖功能,且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特别在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3.
用磁化水800GS、1800GS 和2400GS 处理玉米种子,能促进种子的吸胀作用和发芽率;对种子的胚芽、胚根的生长速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经磁化水处理后,种子中淀粉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均有提高。用磁化水培育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苗系和根系干物质积累也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明显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在培养皿中培养9d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4.3%-64.3%,以恩肥最佳。拌料和喷施相应的增产效应,以恩肥最佳,均增产10.0%以上。喷施时期以在第1潮菇的现蕾期和第2潮菇的套筒期各喷1次为好,F46喷施0.5mg/kg三十烷醇的增产幅度最大,两潮菇的生物利用率为104.2%,增产22.8%。各菌株的增产效应有明显差异。经试验证明,菇宝不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香菇子实体的产量,提高香菇的品质,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共同作用对香菇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发生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是决定香菇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发生的主要因素; 20 mg.L-1稀土、50 mg.L-1赤霉素、2 000 GS.L-1磁化水、24 mg.L-1三十烷醇、15 mg.L-1恩肥为促进菌丝体生长的最优组合;每50 kg干料每次喷10 mg.L-1赤霉素230 ml、0.3 mg.L-1的三十烷醇100 ml、50 mg.L-1的稀土230 ml、0.3 mg.L-1恩肥100 ml为促进子实体发育的最优组合.对各试验组合所产生的香菇子实体的蛋白质、糖、脂类含量进行F检验和LSD检验表明,最优化组合产生的子实体其蛋白质、糖类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  相似文献   

6.
田菁素由化工部门从田菁炼胶后的胶渣中提取而成。含有18种氨基酸,经上海市化学品毒性检定所鉴定,按食品毒理学分级标准,属最低一级为无毒类。为了探讨其在食用菌上的应用效果,1988~1990年分别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平菇应用田菁素稀释液拌生料栽培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田菁素系华东化工学院供应的含10%氨基酸的液体。试验料、液比例为1:1.3.田间试验设0.2%田菁素液体拌料和对照(清水拌料)两种处理,小区面积1米~2,重复3次。室内试验采用30×37厘米聚乙烯袋栽培。设0.1%、0.2%、1%。田菁素拌料和对照4种处理,每处理10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淡水磁化灌溉对棉花的出苗率、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55号为试验材料,2017年在巴州灌溉试验站内进行3期棉花淡水不同磁化灌溉幼苗出苗试验。[结果]淡水不同磁化强度灌溉处理与对照的棉花出苗率、株高、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5 000 Gs磁化水处理株高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增幅最大,达到5.87%。5 000 Gs磁化水处理发芽势、出苗率与3 000 Gs磁化水处理及对照试验处理差异均显著,5 000 Gs磁化水处理幼苗干鲜重与3 000 Gs磁化水处理及对照试验处理差异均显著,连续5 000 Gs磁化水处理灌溉对棉花幼苗干物质量的提高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淡水连续磁化灌溉后对棉花的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发育作用较为明显,且随着磁化强度增加到5 000 Gs磁化水处理时,更有利于干物质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探求电场和磁场对食用菌生长效应的影响,以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Sing)为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别处理凤尾菇菌丝体,测定菌丝体的生长速率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场和磁场处理对凤尾菇菌丝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经电场处理后,无论在菌丝体生长速率还是菇的产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对照。经磁场处理后,在磁感应强度为500~6500 Gs时,对菌丝体生长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磁感应强度为8000 Gs时,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电场强度在200~800 V.cm-1;磁场处理的磁感应强度在2000~5000 Gs作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鸡腿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源配方对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的栽培料其菌丝长势、密度、颜色、生长速度、菌袋质地、产量均优于没有添加氮源的栽培料,且添加氮源为7%麸皮的栽培料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其余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添加氮源为3.5%麸皮和3.5%玉米粉的栽培料最好。  相似文献   

10.
磁化水拌和混凝土提高强度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使用磁化水拌制混凝土的试验,试验证明,用磁化水拌制混凝土,可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快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并提高混凝上强度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湿度(15%、35%、55%、75%、95%、115%)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苗期生长和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苗正常生长土壤适宜含水量为55%~75%,过多过少均不利于棉苗健壮生长。棉花苗期受水分胁迫,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增加;水分胁迫处理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不断降低;植株真叶数、株高、茎粗以及干重和鲜重明显减少,根系干重和鲜重也同样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氮素前移对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质量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试材,统一采用烟草专用肥(配合常规施肥方式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比分析氮素前移模式(伸根期追肥40%,旺长期60%)与常规施氮方式(伸根期追肥25%,旺长期45%,成熟期35%)烤烟的田间生长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素前移处理较常规氮肥模式的烤后烟单叶重、叶质重以及含梗率显著降低,物理性状更好,还原糖、总糖、钾含量提高,蛋白质、烟碱、总氮含量降低,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评吸质量提高,中性致香成分增加。在不同施肥方式中,上部叶以氮素前移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处理表现较好,中部叶则以氮素前移配合常规施肥方式处理的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氮素适当前移,有利于促进烤烟前期生长发育,并控制后期长势促进成熟落黄,提高烟叶质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适宜在旱作条件下生长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方法]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5个品种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种燕麦品种的株高为保罗草莜1号九六二六燕科1号农家品种,但在总体生长速度上表现为草莜1号保罗燕科1号九六二六农家品种。生育期间各品种叶面积呈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鲜重随生育时期均呈S型曲线变化,在抽穗期不同燕麦品种间保罗、农家品种、草莜1号、九六二六分别较燕科1号增加了118.44%、69.58%、45.63%、45.21%;在灌浆期增加了63.40%、30.14%、13.06%、11.47%。干重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到灌浆期保罗、草莜1号、农家品种和九六二六分别较燕科1号的植株干重增加了76.77%、52.65%、40.49%和32.74%。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上均以保罗最高,且在籽粒产量上保罗、燕科1号、草莜1号和九六二六分别较农家品种增加了18.71%、16.10%、8.48%和7.06%。[结论]该研究对干旱地区燕麦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硼肥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从现蕾期开始分别对草莓喷施清水、硼砂、八硼酸钠4次,于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草莓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柄长度等生长指标,于采收期测定草莓单果重等产量指标,于果实成熟期测定VC、含糖量、有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八硼酸钠促进了草莓植株生长,株高和叶面积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根冠比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硼肥后,草莓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八硼酸钠和硼砂处理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增重.20.14%和4.86%;产量分别提高较对照处理提高17.28%和4.02%.同时改善了草莓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较对照处理和硼砂处理显著增加.喷施硼肥后草莓叶片硼素含量升高,表现为八硼酸钠处理>硼砂处理>对照处理.[结论]喷施八硼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同时可改善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物磁效应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场强为0.10T、0.25 T、0.40T恒定磁场,以流速为1 m/s,分别对普通水进行9次处理,串联(SC)磁场处理3次的磁处理水,用于液体培养蛹虫草,研究了生物磁效应对蛹虫草胞外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虫草素、虫草酸、多糖含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并且对胞外酶活性与以上指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0.40 T处理能显著促进蛹虫草胞外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菌丝干重及虫草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其酶活高峰分别提高了38.98%和16.75%,菌丝干重和虫草酸分别提高了27.12%和22.93%;0.10 T处理可显著提高胞外淀粉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酶活高峰提高了34.94%,多糖含量提高了18.32%;0.25 T处理有利于虫草素的积累,比对照组提高了16.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胞外蛋白酶活性与菌丝干重、虫草酸含量在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为关键酶.[结论]不同场强处理的磁化水均能显著提高蛹虫草液体培养胞外酶活性、菌丝干重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但影响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为发酵生产蛹虫草药用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马铃薯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以大水漫灌+肥料条施为对照(CK),研究了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其影响程度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49.07%及27.94%、14.91%,商品薯率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19.41个百分点及10.36、4.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中华圆田螺与具有景观、药用价值的水培花卉白掌和降糖草协同净化水质的效果,为水产养殖水体及景观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模拟富营养化静态水体进行协同净化试验,测定其对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悬浊度的去除率,记录植物根长、株高、病虫害、动物体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对总氮的去除率依次为降糖草+田螺组合(49.53%)白掌+田螺组合(41.32%)降糖草(39.21%)白掌(35.86%),且差异极显著(P0.01);降糖草+田螺组合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67.53%,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降糖草、白掌在受污水体中长势良好,株高增长率达49.6%以上,生根快,无病虫害,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生长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种育秧基质处理:(1)采用高度腐熟的养牛场垫料为基础材料(50%),配以蛭石(20%)、泥炭(10%)、土壤(20%)及保水剂适量;(2)市售基质(产自江苏镇江,CK_1);(3)市售基质(产自江苏淮安,CK_2)。分析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基质能够满足水稻育秧壮苗要求,移栽后水稻活棵快,无明显缓苗期,在其他各项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试验基质处理比两对照基质处理水稻分别增产近6%和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秧基质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农田人参的最佳遮荫方式,以3年生人参为材料,设4种遮荫棚处理(P1M1.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1M2.拱形棚覆盖黄色棚膜;P2M1.梯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2M2.梯形棚覆盖黄色棚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人参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在展叶期和绿果期出现峰值,开花期略低,红果期后逐渐降低,黄叶期最低。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P2M1处理的次之,P2M2处理的最低。生育期内,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比P2M1、P1M2和P2M2处理的高15.02%、48.99%和81.97%;P2M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P1M2和P2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29.53%和58.20%。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这说明在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下,农田人参叶片光合代谢较强,水分利用最好,有利于其生长,为农田人参最佳遮荫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控释肥料释放特征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方法]利用旱地小麦大田实验,以仅施磷钾肥和优化施肥为对照,选用4种不同的包膜材料控释肥A、B、C和D.[结果]在磷钾水平相同条件下,控释氮肥A和B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亩穗数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控释氮肥A和B在冬前分别释放了44.4%和46.3%,拔节期释放了72.1%和69.8%,收获期释放了88.0%和91.5%,能够满足旱作小麦全生育期的氮肥需求;另外与OPT(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控释肥A和B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1.39、2.09 kg/667 m2,氮肥利用率增加8.66和13.04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增加9.00、7.22kg/kg,[结论]控释肥A和B对旱作冬小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