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陕西洛川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发生的时空动态,为金纹细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洛川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定位抽样点,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立体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20片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种群数量,并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洛川果区6月中旬金纹细蛾幼虫显现,7月下旬起明显增加,9月种群数量呈指数上升,10月最高。种群数量在树冠的分布态势呈下层>中层>上层、北>东>西>南,其中树冠中层和下层又以内侧>外侧,水平方向各方位间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垂直方向上层与下层间差异极显著,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差异显著,表明该虫属于喜阴、喜湿昆虫。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的分布为聚集型,但聚集度较小,个体间吸引且有个体群出现,种群数量在树冠20个方位上的相近度不同,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亚层结构,分为密集区、过渡区和稀少区。【结论】在时间动态上,7月份以后是金纹细蛾种群控制的关键时期,10月份为减少来年虫源的最佳期;在空间动态上,苹果树冠中下层的内侧为重点防治部位,且树冠以3点取样调查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方差分析与m~m回归分析,对柿广翅蜡蝉卵块在桔树某些部位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1)卵块在桔树上、中、下3段树冠上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由上而下分布比例逐渐增加,中、下部卵块比例占80%。卵块在各段树冠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份为个体群。(2)卵块在东、南、西、北4方位树冠上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但其在各方位的分布形式却存在明显差别。东、南、西、3方位存在个体群,而北方树冠个体间相互排斥。(3)卵块在果枝枝干、叶脉及叶柄上的分布比例差异极其显著,枝干与叶脉上的比例占95%,而叶柄仅5%。卵块在枝、脉、柄上的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  相似文献   

3.
桃园中桃一点斑叶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 (χ2 )检验方法 ,研究探明了桃一点斑叶蝉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该害虫在桃园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 ,分析提出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析了芬兰真绥螨在苹果树冠的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叶螨和镰螯螨是芬兰真绥螨的主要猎物,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其种群发生高峰期,种群数量主要随着镰螯螨数量增加而增加;树冠上层、北面和内膛,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树冠中层、下层、东面、南面和西面,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在树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芬兰真绥螨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从7月到10月,芬兰真绥螨种群表现低聚集度,10月1日到10月中旬聚集度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扈丹  闫小英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8-10560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试验站选择历年葡萄二黄斑叶蝉发生较严重的葡萄品种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4~10月进行系统调查,并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平均聚块性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聚集扩散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葡萄二黄斑叶蝉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若虫1年出现3个高峰。运用3种空间分布测定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结果均一致,葡萄二黄斑叶蝉在关中地区葡萄园呈聚集分布,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且种群密度随时序动态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同桃树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桃一点斑叶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桃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桃树品种对桃一点斑叶蝉(Empoascanara sudra Distant)的抗性关系。油桃品种的百叶虫数和每梢卵量均显著高于白桃品种,表明油桃品种的抗虫性低于白桃品种。在桃叶中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油桃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白桃品种,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与桃树对桃一点斑叶蝉的抗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及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在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并且个体群大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上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桔园昆虫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柑桔树冠不同部位昆虫群落的组成、数量、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群落内个体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树冠上、中、下和内、外的差异比东、南、西、北间的差异大,位点间相距越远,差异越大。采用Hill的相互平均法对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和内、外共24个位点及17个物种分别进行二维排序,揭示了柑桔主要害虫及天敌在树冠内的分布及树冠各部位昆虫群落的差异,从而把桔园昆虫群落分为外上中层及内下层两个亚群落,为桔园昆虫群落的抽样调查及害虫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统调查资料,对柿绒粉蚧 (Eriococcus kaki kuwnan) 在柿树上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果为:柿绒粉蚧种群密度在树冠不同部位的顺序为,垂直方向,下部树冠>中部树冠>上部树冠,下部树冠四个方向依次为西>南>东>北,内外两层以外层密度为高,柿绒粉蚧的空问分布为聚集型,聚集密度在不同部位有所差异,总的表现为低密度,高聚块,高密度,低聚块。在t=1,D=0.2,其理论抽样数为681个样方,但只以东西两侧为取样单位时,同样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下降为475个样方。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葡萄斑叶蝉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3 d调查1次,分析种群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年生活史和各代发生期.[结果]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和墙缝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迁入葡萄园危害,8月为发生盛期,10月初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斑叶蝉进入越冬场所;5月中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2代若虫孵化,7月下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4代若虫孵化.[结论]5月中下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枣树截形叶螨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枣树截形叶螨防治方法,通过对枣树截形叶螨种群7~8月动态系统监测,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研究该螨在枣树树冠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截形叶螨种群在枣树树冠垂直方向和不同方位均为聚集型分布,其中垂直方向下层上层中层,不同方位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初步摸清了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在枣树树冠上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方法]调查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及生境因子。[结果]都匀市南方红豆杉古树共有56株,平均树高16.60 m,其中树高10.50~19.70 m的有40株,占71.4%;东西平均冠幅9.76 m,南北平均冠幅9.80 m;平均枝下高3.30 m。胸径在50 cm以内的最多,有29株,占51.8%;南方红豆杉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均值相近,29株在5.00~10.00 m,占51.8%,大于20.00 m的极少;海拔分布在725.00~1 232.00 m。[结论]调查结果为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桔园食螨瓢虫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桃梢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准确预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对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经典的理论频次测定法和应用扩散系数等8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说明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上的聚集分部主要是由聚集习性所致,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植物三维绿量测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榕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摄影技术获取榕树东、南、西、北4个面的纵截面影像图,将纵截面影像图导入Auto CAD,获取纵截面面域的面积及质心(重心),利用纵截面旋转体积公式计算4个面的三维绿量,并对每个面的三维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南面三维绿量最大,其次是东面,再次是西面,北面三维绿量最小。南北面三维绿量略高于东西面三维绿量。东、南面三维绿量与西、北面三维绿量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东面与南面,西面与北面,东西面与南北面的三维绿量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未来树木三维绿量测算中可以采用南北面或东西面进行影像采集工作,从而提高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渤海海峡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1975~2005年共31年的逐日风资料,进行了大风的分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海岛站不仅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能较好地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渤海海峡大风的主导风向为NW-NNE,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时风力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时风力较小。南隍城大风增幅大,增速快,大风日数明显偏多,风力偏大。渤海海峡大风增大时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结论]该研究可为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19.7%;花生荚果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西处理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处理,向北处理的最低,向西处理的荚果产量比向北处理的高19.3%。综合分析认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更利于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更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花生行北侧或西侧的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量比南侧或东侧的高,木薯行南侧或西侧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北侧或东侧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