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 № 2553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各时期的胚;经继代培养获得DH再生植株;低温处理15~20 d后定植到日光温室中,或者直接定植到日光温室中自然低温处理30~40 d。结果表明,CGMCC № 2553具有胚胎发生能力,2006年获得172株DH再生植株,2007年获得230株,2008年驯化275株;定植到日光温室中的DH再生植株有些会转变为叶片突变体,2006~2007年共获得8株叶片皱缩突变体,最高获得率为 2.29 %;目前已获得2份突变体的自交种子;叶片突变体主要表现:生长初期叶片表面皱缩呈瘤状,随着生长的进行,一些皱缩的叶片转变为正常,有的则依然皱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同一DH再生植株上常常会萌发出皱缩和野生型的2个或多个分枝,由于皱缩和野生型除了叶片皱缩性状不同外,其他性状完全相同,因此叶片突变体和野生型是研究叶片皱缩性状的理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皱缩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叶片皱缩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2.
在防治果蔬病虫害过程中,由于用药过量,用药不适或用药时期把握不准确而使植株根、茎、叶生理机能受到破坏而表现出的特异现象称为药害。药害只有病状而没有病症。其病状主要是:施药后数小时或数天,植株叶片或茎秆出现灼伤、褪色、枯斑、黄色散状斑点等现象,个别植株叶片凸凹不平,甚至皱缩、卷曲,更严重者整个植树枯焦、萎蔫、叶片大量脱落。一般来讲,受药害植株上部叶片较下部叶片重,新叶比老叶重,弱株比健株重。  相似文献   

3.
1991年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黄瓜品种中农 5号中发现 1株黄绿色叶片植株 ,随后进行自交分离 ,现已选育出具黄绿色叶片、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了研究黄瓜黄绿色叶片的遗传规律 ,笔者做了具有黄绿色叶片性状植株与具有绿色叶片性状植株的正交、反交及其F1代分别与具有黄绿色叶片性状亲本的测交和F1代自交的试验。结果表明 ,正交和反交的F1代植株叶色均为绿色 ;F2 代绿叶与黄绿叶植株的比例接近 3∶1;F1代与黄绿叶植株亲本测交后 ,绿叶与黄绿叶植株的比例接近 1∶1。以上结果说明黄绿色叶片性状为细胞核遗传 ;绿叶与…  相似文献   

4.
对节瓜4个品种花芽分化的节位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开花节位和性别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节瓜的花芽分化规律一致,都在植株第2片真叶展平时期、第6节处开始花芽分化;分化节位与植株展平叶片数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不同生长阶段花芽分化速率不同,苗期较快,抽蔓期较慢;田间栽培节瓜的现蕾节位和植株花性别表现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开始萎蔫下垂,接着植株下部、中部叶片凋萎,有时植株一侧叶片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或白天萎蔫,晚上恢复正常,直至3、4天后不再恢复,外观不易与健株区别。横切病茎,可见茎维管束变褐色,将病茎插入透明玻璃  相似文献   

6.
缺铁黄化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玲  杨晓明  曹孜义 《果树学报》2007,24(1):26-29,F0003
以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上的鲜食葡萄(抗黄化品种红脸无核、玫瑰香,重度黄化品种藤稔、紫珍香)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抗缺铁黄化葡萄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光合能力,统计植株坐果率,分析比较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黄化对葡萄植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葡萄植株发生重度黄化时,整个植株从下部到顶部逐渐出现轻度—中度—重度黄化叶片,植株生长缓慢;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较正常植株显著下降。黄化植株的绿叶、轻度、中度到重度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Pn也显著递减;重度黄化植株紫珍香和藤稔坐果率极低,果粒大小和品质显著低于未黄化植株。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盆栽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叶片氮含量,春梢、夏梢和秋梢落叶率,以及春梢、夏梢和秋梢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植株当年萌发的春梢和夏梢的落叶率在次年5月有减少的趋势,秋梢落叶率则有增加的趋势,其余时期施氮量与落叶率关系不明显;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极显著正相关(r=0.97);施氮在大多数时期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不同枝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内保持较为稳定,在单株施氮量6.5g范围内这种效应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强,对照(不施氮)植株不同枝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当年10月开始明显下降且次年4月锐降。由此可见,充足的氮肥不仅可提高纽荷尔脐橙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可减少其季节性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由于其特殊的光环境,黄瓜群体结构也具一定的特殊性,试验观测了日光温室内南北部的光环境及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南部的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北部,黄瓜的叶倾角、叶方位角、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等黄瓜群体结构因素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变化.植株南面叶片的叶倾角大于植株北面叶片的叶倾角.在整个生育期黄瓜以30°~40°叶倾角的叶片为分布主体.植株南面方位角分布频率也高于植株北面的方位角分布频率.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密度在生育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这些变化与差异对黄瓜群体内的辐射分布有重要影响,所以此结果为探讨日光温室内的黄瓜群体结构与群体内辐射分布的关系和建立群体内辐射分布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带潮霉素筛选标记基因的质粒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化猕猴桃的叶片、叶柄和茎段,并获得转化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筛选时潮霉素浓度以2 mg/L合适;叶片预培养以光照为适合,而叶柄和茎段差别不大;就转化率而言,茎段明显高于叶柄和叶片;经PCR检测初步证实转化植株为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0.
黄瓜植株次生代谢物质对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弱光黄瓜纯合品系M67和不耐弱光黄瓜纯合品系M14为试材,经光强为80μmol·m-2·s-1的弱光处理后,测定不同时期幼苗叶片中次生物质含量及PAL1基因的表达量,研究了弱光处理对各时期黄瓜幼苗植株次生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黄瓜耐弱光机理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除M67的一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总酚含量无显著降低外,其它时期2个品系的幼苗叶片中总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M14在子叶初展期下降幅度更大;木质素方面,M67各时期幼苗叶片中木质素含量较对照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一叶一心期升高幅度最大;类黄酮方面,与对照相比,M67各时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无显著降低,M14各时期均显著降低,以两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除M67两叶一心期幼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无显著降低外,2个品系各时期PAL活性均显著降低,此外,各时期M67叶片中CsPAL1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而M14叶片中PAL活性和CsPAL1基因显著降低。受弱光胁迫后耐弱光品系植株能通过保持更稳定的次生代谢物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萝卜花芽分化进程中形态特征与碳氮比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萝卜种子进行5℃春化处理并培育成苗后,观察萝卜植株茎尖生长锥的变化,同时测定分析其生长点和叶片的C/N比。结果表明:萝卜茎尖生长锥在花芽分化进程中发生0~5级的变化,并逐级详细描述,可为研究萝卜花芽分化各个时期植株内部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数。萝卜植株生长点的C/N峰值出现在现蕾期,叶片随花芽分化进程的加深而升高,可按萝卜栽培和育种目标提供营养调控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晓涵 《中国果菜》2021,(1):60-62,25
试验以黄瓜品种"津优30号"为材料,研究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土三种不同质地土壤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观察黄瓜植株叶片数、株高、茎粗的变化.结果发现,经7周培育后,三组处理的株高差异显著,而叶片数及茎粗方面变化不明显.在第7周时,砂质壤土中的植株叶片数为18、株高64 cm、茎粗1.8 cm,为同一时期三组处理中长...  相似文献   

13.
以‘维科1号’丝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紫外线B(UV-B)处理对苗期丝瓜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UV-B照射可以起到促进丝瓜植株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持续的UV-B照射会抑制丝瓜植株生长,降低丝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加重PSII光抑制,同时可以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而只在苗期进行10d的UV-B照射,可以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成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但同时降低气孔导度,从而大幅提高叶片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苗期UV-B处理明显增加了成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提高成苗叶片的光抑制抗性;试验表明苗期适量的UV-B照射是促进丝瓜植株生长,同时减少水分消耗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双季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材,采取田间随机取样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以探索红树莓果实成熟期影响叶片早衰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的全N含量分别为22.85、21.74、20.47mg·g~(-1)和21.43、19.26、17.35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全氮(N)含量分别为24.50、23.32mg·g~(-1)和20.71、19.12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磷(P)含量分别为1.20、1.13、1.13mg·g~(-1)和1.05、1.01、0.96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镁(Mg)含量分别为9.38、10.01mg·g~(-1)和8.26、7.90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果实成熟盛期、末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02、11.54mg·g~(-1)和8.20、8.91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41、11.06mg·g~(-1)和9.11、9.30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铁(Fe)含量分别为558.41、1 198.22μg·g~(-1)和314.94、454.09μ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全Fe含量分别为1 343.82、1 561.57、2 011.20μg·g~(-1)和909.03、1 139.30、1 559.66μg·g~(-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2年生枳砧塔罗科血橙脱毒苗为试材,对未接种植株、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植株和接种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植株分别外施硝酸钙和醋酸钙5nmol/L,比较不同处理下植株茎粗、株高、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根系、叶片中钙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系和叶片中钙和氮元素含量均比未接种植株高;钙剂种类与根系和叶片钙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施用硝酸钙的根系和叶片中钙元素含量比施用醋酸钙的高。  相似文献   

16.
SAUR(Small auxin up-regulated RNA)为植物特有的早期生长素响应基因。为了研究柑橘中CclSAUR49参与调节其类柠檬苦素代谢的功能,用湖北早实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的上胚轴进行遗传转化,获得6株Ccl SAUR49的过量表达植株(OE1~OE6)和2株Ccl SAUR49的干扰表达植株(Ri1和Ri2),观察比较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的生长表现,利用电镜扫描和半薄切片分别观察叶片的表皮显微结构和组织结构,并检测了叶片中的生长素和类柠檬苦素含量。6个过量表达植株的形态表现存在差异,其中OE2与野生型相比枝梢增长了23.21%,节间数量增多,叶片长度增加了17.97%;2个干扰表达植株(Ri1和Ri2)枝梢生长量减少23.95%和46.82%;2/3过量表达植株的叶片主叶脉直径增大,而Ri2的减小。6株过量表达植株叶片中Ccl SAUR49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是野生型的2.47~73.29倍,2株干扰表达植株叶片中Ccl SAUR49的表达都受到明显抑制,表达水平为野生型的22.66%和47.22%。转基因植株叶片中CclSAUR...  相似文献   

17.
以5 a生Own Choice品种为试材,研究赤霉素对澳洲坚果成花的影响。对用赤霉素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的花芽分化物候期进行了比较,并对花芽分化期间细根、枝条、叶片中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抑制成花,花序伸长时期明显推迟,成花量显著减少,每节花序数量为1.45~1.52,而对照植株每节花序数量为2.55~2.60;澳洲坚果花芽分化期间,枝、叶中内源激素GA3、IAA水平下降,ABA水平上升,枝叶中较高的(ABA+ZT)/(GA3+IAA)比值可能有利于花芽分化;赤霉素处理使枝条、叶片中内源GA3、IAA含量增加,ABA含量减少,(ABA+ZT)/(GA3+IAA)的比值降低,但对根的激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以二年生盆栽"华硕"/T337苹果为试材,采用整株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5 mg·kg-1Cd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各组织生物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果园Cd污染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d处理下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8.0%、40.0%和31.6%,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减少,叶片生长量降低。对照植株各组织均未检测到Cd,Cd处理植株各组织Cd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砧木茎>二年生枝>一年生枝>当年生枝>叶片>果实。Cd处理降低了植株P、K和Mg含量,以及根系Ca含量。Cd抑制了苹果植株对B、Mn和Zn的吸收,但Cu含量增加。Cd对植株不同组织铁含量的影响不同,表现为二年生枝条Fe含量降低,一年生枝条Fe含量增加。因此,Cd能通过破坏苹果叶片细胞结构抑制光合参数和生长量,还能影响苹果植株对P、K、Mg、B、Mn和Zn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建水草芽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水草芽生长的不同时期,抽生根状茎速度、大小不一样。叶片数在15~20片时抽生能力最强;当叶片数在21~25片以上时抽生能力有所下降;在25片以上时,植株趋于老化。间隔5~7天采收和间苗1次,植株间保持50cm×50cm的密度,有利于新根状茎的抽生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暴发性、毁灭性病害,对番茄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番茄植株感染该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