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松人工林生长轮密度与培育措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的生长过程既受本身遗传特性的制约,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木材密度是影响木材性质的重要因子,可作为评价木材品质最可靠的指数。森林培育措施是影响木材生长轮密度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达到速生优质的目标,必须了解各种培育措施对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影响规律。因此  相似文献   

2.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4,40(6):201-204
森林培育措施是影响人工林木材材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木材力学性质是表明木材品质的主要因素 (成俊卿 ,1985 ) ,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 ,达到速生优质的目标 ,必须了解各种培育措施对木材各种性质的影响规律(Zobeletal.,1989;李坚等 ,1993)。人工林红松 (Pinus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用材树种 (丁宝永等 ,1994 ) ,木材力学性质是由木材的生长速率、晚材率、木材密度及管胞的形态特征决定的 ,因此本文是在林分的生长速率、木材晚材率、木材密度及管胞的形态特征的影响基础上 (郭明辉 ,2 0 0 1;2 0 0 3)探索不同培育措施下人工林红松木材…  相似文献   

3.
针对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引起的问题,提出木材科学研究的方向是深入研究各材质因子与生长速度、培育措施、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用生态措施和造林手段来控制木材生长速度,培育出优质良材。  相似文献   

4.
木材心材形成原因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木材心材和边材的差异,着重分析了木材边材转变为心材、心材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有树体自身生长需求、促进物质调控、真菌和细菌侵入、林木经营措施、种植地立条件、自身遗传因素调控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方法,对人工促进木材心材形成提出了建议,为提高木材培育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工整枝技术对提高木材材质,增加树干的圆满度,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早已对人工整枝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我国对人工整枝技术重视度不够。目前我国还是以传统的普通木材生产为主,所以我国的木材品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论述了人工整枝技术的发展历程、在用材林培育中的意义、开展人工整枝所需的技术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人工整枝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为人工整枝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三种无损检测技术对桉木材性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木制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加大,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是缓解其供量不足压力的有力措施。对林木进行早期、快速、无破坏性的调查研究,筛选材质优良、生长量大的遗传品质,进而缩短制种和培育年限。本文综述了Pilodyn仪,Fakopp应力波测速仪和CIRAD-Forêt生长应力测定仪3种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在桉树材性预测上的研究进展。Pilodyn探测值与木材边缘密度呈显著负相关;Fakopp测量值折算的应力波传播速度与动态弹性模量呈正相关;轴向生长应力对木材缺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加强无损检测技术在桉树培育中的应用,通过早期预测筛选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单株,为定向培育优质桉树木材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外来速生树种,合理高效的培育措施不仅需要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同时还要求生产出满足木材工业要求的优质原料。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培育措施对桉树木材产量与材性影响的研究,为今后我国桉树木材生产部门与加工利用部门的密切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培育措施对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3,39(5):100-104
对不同森林培育措施的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培育措施(坡位、林分结构、初植密度、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的影响不明显;坡向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生长轮宽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晚材率、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修枝对红松人工林的生长率、晚材率有显著的影响,对生长轮宽度及生长轮密度的影响不明显;阴坡、坡下、三株一丛、2.0m×2.0m、适度间伐、适度修枝的林分林木生长率较高,可用于培育大径级的木材.  相似文献   

9.
山海关杨是河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对山海关杨的树木形态、生长规律和特点,以及其木材物理力学、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作了试验分析,为山海关杨的合理培育和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无节材培育修枝技术的理论和研究。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品质木材的大量需求,人们开始将桉树纸浆材人工林栽培向更高价值含量的锯材转化。众多研究表明,影响桉树木材外观等级的主要因素是节子。要从根本上解决木材质量的问题,合理而科学的修枝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修枝直接影响树冠动态发展,而树冠动态与树木的生长直接相关。尽管桉树自然整枝能力较强,但不能靠它获得大量无节材,修枝措施必不可少。修枝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材质都会产生影响。合理的修枝强度会促进树木生长,而科学的修枝技术对高品质无节材的形成相当关键。为了使修枝达到最大效益,在非生长季节以及树冠郁闭前修去小枝活枝,并且保证修枝伤口平滑和注意伤口保护是最合适的修枝处理。伤口的愈合与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及其实木加工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木材资源,具有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实木制品和木质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力。巴西桉树人工林的营林技术、林业管理和实木利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文中在对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管理和木材加工利用等多个领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阐述了巴西在桉树人工林营林、管理、木材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桉树产品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silviculture on wood and tracheid properties, and economic returns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case studies, one comparing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y in southeastern Finland and the oth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optimal nutrient addition in northern Sweden.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wood and tracheid properties of Norway spruce were integrated into a distance-independent process-based growth and yield model. Increasing the thinning intensity resulted in a lower mean wood density, tracheid length, and latewood proportion in harvested wood. Wood density and tracheid length of harvested pulpwood slightly decreased in later thinnings and final cuts. Thinning regimes with high early growing stock and decreasing later growing stock were most profitable. Nutrient addition accelerated volume growth and increased the value growth. The increase in volume growth due to nutrient addition more than offset the economic influence of the loss in wood density and tracheid length.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纸浆用材林综合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和纸浆用材林培育现状和需求,详细分析了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及纸浆用材供应潜力,探讨了我国纸浆用材林的主要发展途径:①开展纸浆用材树种选择及其生产潜力的研究,进行纸浆用材林基地合理区划;②从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及林分密度控制、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开展纸浆用材林优质丰产定向集约技术的研究;③以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大规模繁殖利用技术为基础,完善纸浆用材林无性系综合培育体系,发展无性系林业;④维护纸浆用材林长期生产力,实现用材林基地可持续经营;⑤探索营林培育和制浆造纸一体化的发展途径,建立相对稳定的大规模造纸工业原料基地;⑥引进和开发现代林业高新技术,建立纸浆用材林基地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热带人工用材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速生丰产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人工林和人工用材林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世界热带人工用材林发展的特点 ,综述了热带人工用材林在政策法规、种苗繁育、造林和经营技术、生产力和轮伐期、立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森林病虫害和生物多样性、木材材性和木材工业 7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最后提出了调整人工用材林发展政策 ;加强生产技术研究和产业带建设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充分利用市场手段 ,鼓励多元投资主体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3条建议以发展我国热带人工用材林产业。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case study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conomics benefits of forestry research. An ex ante perspective is adopted given most of the impacts will occur well into the future. Improved methods of anticipating the benefits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forestry are needed given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the sector. The approach employed i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flect the role of time lags i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as well as the adoption costs, uncertainty and policy change. Both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cost-benefit algorithms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benefits of silvicultural research on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Mill.] B.S.P.), a relatively slow growing boreal tree species. Despite preconceptions that such research is not economically viabl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ilvicultural research on slow growing species may be a worthwhile investment. To be worthwhile from a wood growing perspective real stumpage values must increase through time. A priori justific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silviculture and hence the research project also included improved wildlife habitat conditions. However, these benefits are ill-defined and probably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rationale for either the research or the silvicultural practice itself without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北部地区国有林落叶松人工林林价.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落叶松人工林最优采伐年龄为18~22a,根据造林和管理等营林成本计算,不同立地质量(11和13地位指数)的每立方米林价为68.22~84.25元,比育林基金多23.22~39.25元.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的发展和人工林材性与培育及利用关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概述了我国人工林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人工林材性与培育及利用关系学这一新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林材性与培育及利用关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思路,以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材资源结构变化与木材科学研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木材资源形势严峻,现木材年缺口量已达到5000万m3,随着天然林资源的减少以及人口、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木材供求矛盾随之加剧。大力定向培育人工林并对木材资源充分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缓解我国21世纪木材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而加强木材科学基础研究是实现人工林定向培育及木材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随着木材资源结构的变化,木材科学研究需要突破传统内涵,开创新的外延,实行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战略研究对策,重点开展以人工林木材性质为中心,及其与营林培育和加工利用相结合的基础研究,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和木材资源高效利用,以缓解我国21世纪木材供求矛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木材科学研究与国家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木材长期供不应求,现木材年缺口量已达到5000万m3,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求矛盾势将更加突出。发展人工林,高效利用人工林是缓解木材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强木材科学基础研究是实现人工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的前提。中国木材科学研究必须与保护天然林、发展并高效利用人工林这一重大国家目标相结合,适应木材资源结构的变化,突破木材材性研究传统内涵,开创新的外延,实行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战略研究对策,以人工林木材性质研究为中心,以其与营林培育和加工利用关系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为人工林林木定向培育和木材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根据三年的调查研究(共调查了约1000块标准地)和造试验林所取得的材料写成的。研究了油松林、栎林、刺槐林、灌丛和杨树林等的更新、造林以及经营方面的技术和营林体系问题。提出了在不能修筑窄带梯田发展干鲜果树的地段,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生产力的育林措施。在林种搭配和营林体系选择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封山育松栎林,营造刺槐薪炭林和小径材用材林,进行栎类播种造林和封养灌木林等。这是适应低山丘陵生态条件、经济有效的恢复森林植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