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河套灌区包括卫宁灌区、青铜峡灌区和陶乐灌区在内,自1950年起,修建了大量的排水工程,逐步建立了以明沟排水为主,局部低洼地区抽排为辅,沟、站、井相结合的排水系统,这一排水系统对涸干星罗棋布的沼泽湖泊,排除洼地地面积水,防治灌区土壤盐化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排水沟道通过流沙地段多,边坡坍塌、沟道阻塞,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2.
宁夏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灌区骨干工程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渠道综合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灌区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稳步推进,除险保安、节水增效成果显著。但由于灌区水利工程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和修建的,灌区规模大,历史遗留问题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改造需求量大,加之投入有限,目前灌区仍存在水资源综合调控体系不完善、渠道砌护率低、大型泵站老化严重、沟道排水不畅、骨干渠系防洪体系脆弱、管理设施差等突出问题,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1,成为全国老化失修最严重的灌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套灌区自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1961年)后,解决了灌区引水问题。经过30年的配套建设,基本完成了灌溉渠系与主要建筑物。70年代中至80年代开始了以排水为重点的灌排配套。1987年作为中国北方灌溉项目,引进了世界银行资金,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处于灌区下游的红圪卜排水站是全灌区排水系统汇集的总出口,是排水的关键;原仅有一座30m~3/s的排水泵站,根据扩建设计要求将工程规模扩大为100m~3/s。由于流量大、扬程低,加之地基为粉细砂,施工排水非常困难。排水大井深度只能在20m以内,国内厂家尚无合适泵型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田排水对灌区排水沟出口水质的影响,在已有一维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沟道系统水质模型,对灌区排水沟系水质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资料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泊松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检验统计量|t︱均小于临界值tα/2,所得模型合理;运用模型推求岔河小流域农田控制排水水量和总氮、硝态氮、铵态氮3类污染物浓度阈值的拟合函数,为农田控制排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东港灌区稻田排水沟距的综合对比试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稻田不同排水沟距对控制地下水位、渗漏量、土壤Eh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步提出该地区稻田适宜的排水沟距。为今后该地区及类似地区排水沟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水田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对象, 讨论了内陆干旱区绿洲灌区排水的条件和特点。对内陆干旱区排水的重要特点即旱排与生物排水作出估计, 提出努力实现“水盐平衡”是排水的目标, 在进行排水规划同时也应作出排盐规划  相似文献   

7.
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灌区的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灌区总体上、灌区内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上的盐分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壤盐渍化的灌排措施,论述了控制土壤盐渍化对灌排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的灌排模式、生物排水和排水再利用、排水出路和盐分去处及灌区水盐动态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的大力推广应用,灌排模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在阐述新疆3种排水措施——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竖井排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新疆节水灌区农田排水措施存在的问题,结合南疆某一节水灌区灌排试验,分析了排水措施对土壤盐分及地下水位、矿化度的影响,为当地灌排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且为减轻节水灌区的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疆叶尔羌河灌区排水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对象,讨论了内陆干旱区绿洲灌区排水的条件和特点,对内陆干旱区排水的重要特点即旱排与生物排水作出估计,提出努力实现“水盐平衡”是排水的目标,在进行排水规划同时也应作出排盐规划。  相似文献   

10.
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的特点,选取典型暗管排水项目区进行周期性监测,一方面肯定了暗管排水在银北灌区治理盐渍灾害、改良中低产田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对灌区暗管排水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归纳整理,基于灌区暗管排水工程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作为银北灌区及类似地区暗管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30年来,紧紧围绕水利部批准的"三定方案",在大型灌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型灌区规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施及项目管理、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灌溉排水技术标准制定与技术推广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大型灌区的建设与发展。经过30年的建设,大型灌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用水效率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稳步提升,灌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及其应用不仅对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排水再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常见的排水再利用工程运行模式和减轻排水灌溉利用负面效应的管理措施。指出我国灌区排水再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排水再利用的节水减污效果明显,目前关于排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研究成果较多,对盐分及其他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利用的工程运行模式与灌溉管理措施是影响排水再利用效应的关键因素,排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规律、最佳再利用模式和灌溉管理措施的选择、再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风险分析等是今后排水再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旱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因根系长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降渍要求,不同生育阶段采用不同降渍标准,控制沟道排水水位是关键。现有沟道控制排水设施各有利弊,提出了控制沟道排水的半自动闸门新方法,可以实现沟道多水位的半自动控制。半自动闸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闸门上设置几个排水孔口,依据旱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降渍标准与设计雨量,确定各排水孔口高程与孔径;实际应用中只需在不同生育阶段调控孔塞。半自动闸门具有设计建造简单、水旱作物种植田块均适用、操作方便灵活、经济实用等优点,不仅可以提高旱作物的田间墒情,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麦单产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对灌区提升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河套灌区对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对2000—2010年灌区春小麦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进行探讨,并模拟评价了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W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布式模型在河套灌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春小麦种植条件下,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推荐采用田间排水暗管的规格为间距100.0m或75.0m,埋深为2.5m。相比现有排水系统,采用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春小麦多年平均作物产量提高了18.5%,多年平均WP提高5.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自50年代大规模开垦时起,就营造了护田林.为了弄清林带的主要作用,于60年代便开始对护田林带进行各种观测.主要观测护田林带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林带的排水作用以及改土效果.通过多年观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内蒙古后套灌区是一个古老的引黄灌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自1965年开始兴建排水系统,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排水配套工程初步形成。至今全灌区已建成总排干沟一条,全长230多公里;排水干沟12条,总长近510公里;分干沟及部分支沟、斗沟约有1800余公里。由于骨干排水工程的兴建,灌区近1300万亩的排水面积得到了初步控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秋浇期氮素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农田灌溉过程中N素流失的原因以及对水环境的污染,以内蒙河套灌区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秋浇退水前后农田排水N素流失的影响因子及其规律,分析了N素流失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沟渠分布,地形地貌是农田N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N素流失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得出了其在地上、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秋浇后沟道水中TN、NH3-N浓度明显增大,沟道周围地下水TN浓度变沿退水方向逐渐增大。初步估算出试验区的NH3-N流失量、NH3-N残留量与输出量比例关系为6∶1。  相似文献   

18.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自50年代大规模开垦时起,就营造了护田林。为了弄清林带的主要作用,于60年代便开始对护田林带进行各种观测。主要观测扩田林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林带的排水作用以及改土效果。通过多年观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灌区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兼顾项目区地形、地貌和既有灌排系统的布局,顺势而为,兴利除害。针对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ArcGIS软件与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相结合,应用于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及其工程信息管理与查询。以暗管排水项目区实地调研资料为依据,重点介绍如何通过软件分析,获取暗管排水项目区地形、坡度、坡向和地形剖面等空间地理信息;建立了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可视化管理平台,形成暗管排水数据库资料,以期为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及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沙漠地区发展灌区,建设新灌排工程等,是发展灌溉面积的措施之一。河套灌区在中卫北干渠进行了试验,在沙漠建渠道,用人工和植物固沙,沙漠区排水沟道的设计则充分考虑水流冲刷,对沟道防坍塌摸索了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草上植柳护坡办法,并在灌区内植树造林以固沙。这一经验对类似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