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育种与加工专家张正茂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顺利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审定证书(甘审麦2016008)。这是该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平凉市农科院合作的又一项科研成果。干旱、病害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旱地小麦生产安全的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陇东旱塬自然环境特点、"西峰号"品种遗传基础得出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白齐麦、山西小白麦、碧蚂4号、农大183及钱交麦、新乌克兰83、苏联早熟1号、早洋麦三大基因群是当地小麦抗旱、抗寒的遗传基础。结合6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实践,分析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并提出了旱作小麦种质及其评判指标,建议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之一,采用阶梯式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元立体鉴定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渭麦8号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旱地小麦育种在保持抗旱,抗寒,多蘖、多穗等基本特点的同时,应主攻高产和优质,由此应扩大亲本种质资源,提高选择水平,降低株高,增强耐肥抗倒能力,增加穗重,提高抗病性的选择强度,实现抗旱性与丰产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从品种的角度论述了高产节水小麦在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节水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危害的根本性措施和最简捷有效的途径。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利用聚优杂交、欠缺性选择,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生理特性筛选及分子标记筛选等选育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国内外近20年来80余篇参考文献为基础,从抗旱小麦品种演变,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机理的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旱性和节水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抗旱节水遗传等方面,对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认为随着小麦抗旱高产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旱地育种研究逐渐从抗旱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发展到现在的抗旱节水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成为节水农业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亚麻品种抗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麻是我国干旱冷凉地区用其它油料作物不能替代的主要油料作物和主要的经济作物,加强抗旱性鉴定研究在亚麻抗旱育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水、旱地分组亚麻品种比较试验中对15个品种的11个性状测定资料,通过对水、旱地各性状进行成对数据差异显著性测定、抗旱系数及抗旱指教评价,对亚麻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的性状在水、旱栽培条件下表现差异较大,水、旱地闻除每果着粒差异t测验不显著外,其它性状间差异t测验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当以水地条件选育的陇亚7号为对照品种,用抗旱指教法评价15个分供试亚麻品种的抗旱能力时,本站旱作条件下选育的13个品种有10个抗旱能力评价为"好",3个为"较好"和"中",而其它两个水地或阴湿环境选育的品种被评价为"中"和"差".得出了与多年亚麻育种实践经验十分吻合的抗旱能力结果,启发我们在育种基础阶段就采用此法进行亚麻抗旱能力测定.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油春1204"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是以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中豆32"与优质抗倒伏的大豆品种"中豆29"的杂交后代株系为亲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明显,品质性状、抗性表现较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小麦旱地品种长武134和水地品种陕253,研究土壤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土壤干旱影响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提高了灌浆前期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籽粒SS、AGPase、UGPase、SSS和GBSS酶活性.灌浆后期旱地品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及AGPase、UGPase降低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9.
104个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73个农家品种和31个育成品种)的抗条锈性和遗传多样性,在苗期对小麦品种接种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对于生理小种CYR32,有5个农家品种白大头、红洋辣子、老兰麦、红剑条和竹叶青(白)以及2个育成品种品冬904054-6和品冬904024表现近免疫;对于生理小种CYR34,有2个农家品种白芒麦和老兰麦以及2个育成品种品冬904024和晋79K214表现近免疫;对比农家品种与育成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对于生理小种CYR32,农家品种的抗性水平明显高于育成品种,而对于生理小种CYR34,育成品种的抗性水平高于农家品种。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104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32~0.98之间,平均为0.65,但小麦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来源地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农家品种亲缘关系与来源地相关性较低,而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与来源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引用不同类群的优质亲本,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充分利用优质野生资源,适当搭配,选育更多小麦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鸣  牛永春 《植物保护》2000,26(2):32-35
小麦锈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它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 ,常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选育并合理利用抗锈品种是控制小麦锈病大发生、保护小麦生产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自Biffen(190 5)证实小麦抗锈病遗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和Stakeman(1917)发现小麦秆锈菌的生理专化现象后 ,小麦抗锈育种得以蓬勃开展。目前 ,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 2 5个抗条锈病基因、4 6个抗叶锈病基因和 4 1个抗秆锈病基因。这些抗锈病基因的利用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麦锈菌的高度变异性 ,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甘肃冬麦区新育成和引进的72份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检测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HMW-GS的组成中,Glu-A1位点的3种亚基类型(Null、1、2~*)均有分布;Glu-B1位点主要存在5种亚基类型/组合,即7+8、7+9、6+8、13+16、20x+20y;Glu-D1位点存在Null、 2+12、5+10三种亚基类型/组合;其中,优质亚基/组合1、2~*、13+16、5+10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0.83%、2.78%、1.39%和33.33%。近年来甘肃冬小麦品质改良育种工作成效显著,1和7+8优质亚基频率明显提高,49个新品种(系)以1/7+8/2+12亚基组合类型为主,占44.90%;1/7+8/5+10优质亚基组合类型在新品种(系)中较少(12.24%)。因此,进一步将14+15,13+16和5+10等优质亚基导入甘肃冬麦区主栽品种,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对甘肃陇东地区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气传病害。由于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群体毒性结构高度变异,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经常面临严峻挑战。培育和广泛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鉴定抗源和探究持久抗病基因型的遗传模式能为抗病育种提供抗病新基因和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部分持久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和新育成抗病品系的抗性遗传特点尚未明确,本研究中以这些抗病品种或品系作父本,高感病品种‘Taichung 29’或‘铭贤169’作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在成株期利用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2进行接种鉴定,分析其抗病性遗传组分及遗传特点。在10个持久抗条锈病品种中,多数品种(8个)由1对或2对隐性遗传基因控制;6个新育成抗病品系中,多数(4个)含有单个抗病基因,隐性或显性遗传偏向性不明显。因此,隐性遗传抗病基因在持久抗条锈病品种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外,新育成品系‘WJ10-97’对CYR32号小种具有慢条锈性特点,可作为新抗源用于小麦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3.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无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元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4.
刘晓蓓  张勇  陈巨莲 《植物保护》2023,49(5):181-189
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重大害虫, 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种植抗虫品种为最经济有效的麦蚜防控措施之一, 充分了解小麦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及其机制是培育与利用抗性品种的基础。本文对近10年来小麦抗蚜品种的鉴定筛选、抗蚜机理、抗蚜基因与抗性遗传, 以及转基因抗蚜小麦创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并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以期为深入研究小麦对蚜虫抗性机制, 促进抗虫小麦改良, 并为抗虫品种在麦蚜绿色防控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旱地冬小麦资源HMW-GS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60份甘肃省冬小麦资源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 S)组成。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资源的亚基组成较丰富,共检测到17种亚基变异类型和35种亚基组合类型。亚基变异类型以N u ll、7 8、2 12三种占绝对优势,育成品种(系)和引进品种的亚基变异类型不但比地方品种丰富,而且1、7 9、5 10三种变异类型的出现频率有明显提高。地方品种的亚基组合类型较少而且以N u ll、7 8、2 12为主,在育成品种(系)和引进品种中,亚基组合类型较为丰富,并且各种组合类型相对分布均匀。所筛选出的一批含优质亚基组合的材料可供育种工作者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系)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品种(系)有56份,占供鉴品种的13.18%、中抗品种54份,占12.71%、低抗品种99份,占23.29%。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等7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稳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of wheat heads by Fusarium culmorum causes serious yield losses and compromises the end-use quality by accumulation of mycotoxins and alteration of baking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promising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the disease combine adequate cropping techniques (i.e. crop rotation avoiding maize as a preceding crop) with the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Different types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is disease have been described such as the resistance to primary infection of the spikelets and the reduction of spread of the infection in other parts of the ear. In recent years, the ability of the kernels to prevent penetration of the fungus and mycotoxin accumulation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Yet, the detection of kernel resistance for breeding purposes is rather difficult, as the corresponding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compare different aspects of kernel resistance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eria for breeding purposes. The experimental set up included eight modern Swiss spring wheat varieties grown on small irrigated yield plots (3 × 1.5 m) inoculated at anthesis with a mixture of Fusarium culmorum isolates. Disease ratings from 7 to 28 days post-inoculation were completed with post-harvest analyses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mycotoxin deoxynivalenol and different baking quality par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mycotoxin deoxynivalenol in the kernels is correlated with visible symptoms on the ear before harvest. In terms of baking quality parameters, water absorption, dough softening and dough resistance are impaired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FHB infection, while resistant varieties are not affec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indicate that kernel resistance can be defined by low deoxynivalenol accumulation in the kernels and by stability of several baking quality parameter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FHB infection pressure.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节水生理特性和选择节水品种,以北部冬麦区有代表性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节水处理和正常灌溉处理下,对主要生理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在拔节期以后的不同生育时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抽穗期的NDVI出现拐点,此时期保证水分供给,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NDVI、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的变异系数存在差异,和其他性状相比广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48.61%、58.51%和72.84%,受环境影响较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与产量的关联性较高,位于前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最好的品种(系)为:CA0391-1、中麦998、农大211、中麦175、 CA0958、中优206、农大5181、航麦247、 CA1146、中麦818和京冬17;在节水处理下,最好的品种(系)为:中麦175、中麦818、 CA0391-1 、CA1091、中优206、轮选1690。因此,可根据NDVI值判断小麦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将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作为评价品种(系)抗旱性主要性状指标,在进行抗旱小麦选育时,可将CA0391-1、中麦175、中优206和中麦818作为抗旱选育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禾谷缢管蚜对三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禾谷缢管蚜对3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XM800’(高抗)、‘Selkirk Yr27’(中抗)和‘兰天24号’(高感) 3种不同抗蚜小麦品种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为害初期幼苗体内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禾谷缢管蚜为害后,在一定时期内3个小麦品种的SOD、POD、PPO 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且品种抗性越强,酶活力增加越明显;3个小麦品种之间SOD、POD、PPO 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 3个小麦品种SOD、POD、PPO 活性变化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其田间抗蚜性的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