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是由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制,与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水稻移栽机械,该机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99204231.3)。获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我市引进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对插秧机的可靠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在我市推广的高速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2.
目前,示范推广的PF4555手扶式插秧机,P600及RR6高速插秧机都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进行优化设计并合资生产的,机械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现代插秧机具有浅栽、宽行、窄距、定苗定穴等特点,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技术相辅相成,为水稻高产栽培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水稻机插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文在对手扶式插秧机的经济效果和技术经济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秧盘制作规格化入手提高插秧机适用性,插秧机手要为插秧机配置专用的装载运输工具等建议。并得出插秧机故障率低、可靠性强,只要在制作秧盘环节按规格化的要求稍加注意,整地时提前做好安排,插秧机不论是栽插杂交水稻还是常规水稻都非常适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插秧机的作业故障次数、提升插秧效率和插秧质量,对数学建模在水稻插秧机作业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了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分插机构的传动部件改进为非圆齿轮行星系,并针对传动装置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为了验证水稻插秧机的结构是否合理,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插秧机的结构合理,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浙江省诸暨市农机管理总站在山下湖镇、安华镇、马剑镇、阮市镇等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水稻插秧机进行了质量抽样调查,共完成乘坐式水稻插秧机7台、水稻侧深施肥装置3台,调查内容包括安全性、可靠性、适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主粮作物,2020年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4.35%,其中机耕率为98.35%,机械种植率为56.3%,机收率为93.73%。其中,水稻机械种植率偏低,极大影响了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国水稻插秧机社会保有量达到95.33万台。作为插秧机质量性能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研究水稻插秧机驾驶员耳位噪声具有重要意义。GB/T 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中关于插秧机可靠性考核,要求插秧机样机驾驶员耳位噪声≤89d B(A),DG/T008—2022《插秧机》中也要求插秧机操作者耳位噪声值应小于等于89d B(A)。  相似文献   

7.
在半山区和浅山区,地块面积小,落差比较大,非常适宜小型水稻插秧机作业,小型水稻插秧机以其优良的性能和高效的作业效率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机械故障,致使插秧机不能正常作业,影响农业生产。下面以2ZG-630型水稻插秧机为例,将其常见故障和排查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机》2008,(2):19
2008年,益阳市赫山区采取部门联动、多方位宣传、累加补贴及加大培训力度和示范引导等方法,扎实推进水稻插秧机推广。至早插结束前已推广12台插秧机,其中富来威插秧机8台、碧浪插秧机3台、东洋插秧机1台。  相似文献   

9.
高速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水稻插秧的作业效率,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插秧机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是发挥其工作效率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对插秧机实践应用进行调研,不少用户只重视插秧机的使用,而忽视了插秧机作业期及作业结束后的维护、保养环节,根据上述问题,总结了井关PZ60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洋马VP8D插秧机详细论述了水稻插秧机的基本结构,并系统分析了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与安全章程,总结了水稻插秧机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与保养要点。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提供参考,对于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与保养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曲柄摇杆分插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插秧质量好等特点,在水稻分插机中普遍使用.但由于分插机构做反复式运动必然产生惯性力,机构惯性力引起机器振动,限制了水稻插秧机生产率的提高.为此,对水稻插秧机摇杆式分插机构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推秧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以及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栽植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上述方法找到了机器振动的原因,采用曲柄附加平衡块和改变缓冲垫刚度的办法,平衡并减少部分惯性力,提高单位时间工作插次,从而提高水稻插秧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移箱机构是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栽植臂的取秧量,对整个插秧机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通过对现有移箱机构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移箱机构。运用三维软件对转子和螺旋轴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得出转子与不同过渡曲线的螺旋轴在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力曲线图,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正弦过渡曲线的螺旋轴进行强度校核。最后运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对移箱机构转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子最大应力降低2 1.8%,移箱机构满足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工作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素静  高锰 《农机化研究》2021,43(4):234-238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多功能插秧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其具有自动插秧、插秧质量高等优点,但存在驶速度慢、插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研究了基于PLC的多功能插秧机动力系统,对传统插秧机动力系统进行优化。在对插秧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插秧机动力系统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引入液压驱动系统,完成了液压驱动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同时,将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相结合,定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完成PLC硬件接线及I/O分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优化后的多功能插秧机可以完成对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田中存在的壕沟、田埂、石块、电线杆等障碍物使得插秧机无法保证作业连续性和插秧直线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路径规划策略。通过增加插秧机实时位置与目标作业点的相对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来动态改变势场大小,同时设立了虚拟局部目标点来弥补传统人工势场法目标点不可达和局部最小点的算法缺陷;将插秧机简化为二轮车模型,建立插秧机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得出插秧机速度、行驶航向角和前轮转角表达式,以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作为评判路径优化效果的因素。转向控制器以复合模糊PID算法控制插秧机的转角,不断减小理想前轮转角与实际转角的偏差,实现转角最优化;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检测道路障碍物并结合RTK-GPS实时更新位置坐标,设计出插秧机绕障转向控制策略。通过Matlab对优化的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障碍物不在影响范围内,插秧机直线追踪的最大横向位置偏差为5cm,平均偏差约为2cm,最大避障横向偏差小于0.5m,优化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可避免目标点不可达的问题。基于洋马VP6E插秧机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插秧机以速度0.5、1.0、1.5m/s行驶时,左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218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30.1491°,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5m,平均航向偏差为3.12°;右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459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25.2294°,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3m,平均航向偏差为3.36°,所设计的避障方法可满足插秧机在农艺作业过程中的避障要求,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张树周 《农机化研究》2021,43(3):133-136
智能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但传统的智能插秧机在作业工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监控,以便及时处理插秧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PLC的智能插秧机监控系统,完成了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确定了合理可靠的功能模块。该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智能插秧机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智能插秧机作业,可及时对插秧机的故障进行反馈报警,且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夏琪玮 《农业工程》2022,12(7):118-12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一年最多可以种3季,使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种植水稻,其每年作业时间为60 d左右。为了增加高速插秧机利用率、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研发设计了乘坐式多功能农用车。该农用车以高速插秧机底盘为行走部件,设计两根动力输出轴,通过搭载耕、种、管、收等功能部件,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该机具田间试验作业效果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自动驾驶插秧机路径跟踪精度不高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的路径跟踪方法。将建立的非线性插秧机运动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和离散化处理,并基于此模型进行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控制;建立以控制增量为状态量的目标函数;考虑系统控制量和控制增量的约束条件,将目标函数求解转为带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内点法进行求解,将所得控制序列第一个元素作用于系统,并且不断重复以上过程实现最优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上述模型预测控制器系统仿真,并与路径跟踪效果良好的Stanley控制算法对比,结果表明,上述模型预测控制器优于Stanley控制算法。采用卫星信号接收机、电动方向盘和转角传感器,改造井关PZ60型插秧机,搭建插秧机自动驾驶试验平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器能够使自动驾驶插秧机车速1 m/s时,有效进行路径跟踪,直线段跟踪误差最大2.02 cm,满足插秧机自动驾驶路径跟踪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GPS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采用RTK-GPS定位技术,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导航试验.增加了插秧机转向机构、变速机构和栽插机构的电控功能,实现了自动控制.根据GPS接收机与车载传感器获取车辆姿态信息,采用PID控制方法,构建转向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插秧机的自动对行导航及地头转向,并进行了插秧机路面与田间导航跟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对行导航作业中,车辆行进速度不大于0.6m/s时,对行跟踪误差小于10cm,完全可以满足插秧作业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全面论述日本插秧机的研究历程。将日本插秧机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实用插秧机出现前的开发期、实用插秧机普及期、乘坐式插秧机出现到高速插秧机普及期。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水稻插秧机主要向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劳动力以及多种功能方向开展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