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朱永官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4,31(4):430-438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结果表明,土壤含钾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因成土母质和土壤发育程度而异。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含钾矿物随粒烃增大而增加(>50μ除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情况相反。土壤的非交换性钾与云母类矿物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r=0.669^*),交换性钾与土壤CEC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不同粒级对土壤全钾量贡献不一,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10-50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分析 ,X-射线衍射及镜检法研究了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等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的含钾矿物组成及不同形态钾的含量。结果表明 ,土壤中的含钾矿物以含钾长石和伊利石为主 ,钾长石主要集中在土壤砂粒部分 ,伊利石主要存在于土壤的粘粒部分。土壤的含钾矿物总量约占土壤矿物总量的 1/ 3多些 ,比南方土壤高 ;缓效钾含量丰富 ,供钾潜力大 ;速效钾含量在黑土、黑钙土中较高 ,而在白浆土中稍低。 3种土壤的全钾量与含钾矿物总量、粘粒中伊利石含量与粘粒含钾量、伊利石含量与缓效钾量、细砂中含钾长石含量与细砂中全钾量、缓效性钾与速效性钾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土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效年 《土壤学报》1961,9(Z2):81-102
应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鉴定了中国主要水稻土区的近六十个土壤标本。粘粒系小于2微米的部分。水稻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与其母质有密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它继承了母质的矿物组成。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主要粘土矿物组成可见表17。水稻土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组成的变化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富有含钾矿物的母质发育成水稻土时脱钾作用明显,粘土矿物有较大的变化。中量含钾矿物的母质发育成水稻土后,粘土矿物组成的变化很小。没有含钾矿物的砖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在成土过程中有明显的复硅和复盐基作用,在老水稻土中,三水铝石减少,同时出现了濛脱类矿物。水稻土表层与心土层的粘土矿物组成,只有少数土壤有明显差别,大多数看不出差别来。水稻土的潜育层与其上部土层比较起来,除氧化铁含量有显著减少以外,粘土矿物组成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潜育作用的实质主要是部分游离氧化铁的还原,淋失,而粘土矿物并未遭受特别强烈的破坏。根据粘土矿物的异同,暂时将中国水稻土分为四个地理区:以高岭类(三水铝石)为主的华南水稻土区,也就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双季稻地区,以高岭类(云泰、濛脱类)为主的华中水稻土区,也就是中亚热带双季稻地区,以濛脱类和云泰(高岭类)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区,也就是北亚热带稻麦两熟地区,以云泰(濛脱类)为主的华北水稻土区。由于水稻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仍受其前身——地带性土壤的影响,因此上述各区的粘土矿物组成,也反映出地带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土壤通报》2019,(5):1038-1044
自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选取发育于玄武质火山碴、且成土时间和地形等条件相近的土壤剖面,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矿物学特征,探讨不同水热条件对该类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发育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土体内石砾碴块含量大于湿润地区,其粒径2 mm的细土部分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砂土,而发育于湿润地区的质地多为壤土。(2)发育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粒径2~0.5 mm和0.5~0.25 mm的砂粒风化程度较低,呈棱角状,其上气孔肉眼清晰可见;而湿润地区该粒级砂粒呈次棱角或次圆状,其上气孔肉眼模糊难辨。(3)发育于玄武质火山玻璃的土壤均有脱玻化过程发生,石英含量自表层向下层逐渐减少;但分布于半干旱地区的仅0.5~0.25 mm和0.25~0.1 mm粒级砂粒中有石英出现,而湿润地区土壤2~0.5 mm、0.5~0.25mm、0.25~0.1 mm三个粒级砂粒中均有石英矿物存在;有石英出现的相同粒级比较,分布于湿润地区土壤砂粒中石英含量高于半干旱地区土壤。(4)湿润地区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伊利石、高岭石、蛭石、羟基铝蛭石和埃洛石等结晶质黏土矿物,而分布于干旱地区的土壤中则不含或含少量结晶质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5.
陈杰  龚子同 《土壤》2004,36(5):457-462
南极海洋气候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原生矿物蚀变作用和自生矿物成矿作用。本文以粗骨寒冻灰化土和石灰性扰动冻土两种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为例,阐述了本区土壤矿物学特征。指出铝氧化物、绿泥石、碳酸盐是本区玄武岩类风化物质上发育土壤中的主要自生矿物类型,蒙脱石、特别是绿泥-蒙脱石混层矿物是南极海洋气候区土壤粘粒部分的特征矿物。不同土壤由于成土环境、成土过程、成土历史的差异,其土壤物质的矿物学组成、含量、形态、分布具有明显不同。土壤发生性铁氧化物与成土作用和土壤过程密切相关,其矿物类型、含量、形态特征、分布模式在不同的土壤中明显不同,是表征土壤发育程度与剖面形态表达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集湖南烟区4种主要成土母质的16个具有典型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各形态钾的含量与比例。结果表明:紫色板页岩发育的土壤钾素库容量大,但有效钾含量相对较低,说明土壤对有效钾的保持能力有限;石灰岩发育的土壤矿物钾数量较少,但非交换性钾和有效钾的含量相对较高;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在钾容量和自身补给潜力有限的情况下,维持了较高的有效钾水平,这可能与钾肥的施用及土壤对有效钾的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交换性钾只有27%是有效性较高的非特殊吸附钾,这可能直接限制了土壤短期钾的供应强度。土壤钾素有效性因成土母质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石灰岩发育土壤钾素有效性最高,其次为板页岩、第四纪红土,紫色板页岩最低。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矿物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明土壤中矿物随时间变化的机制是理解矿物风化和土壤发育的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矿物组成随成土作用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冰川退缩区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同质性较高,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约90%),包括:斜长石(28.5%)、石英(24.5%)、黑云母、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绿泥石、蛭石;并有少量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8%)、白云石(2.3%);以及磷酸盐矿物磷灰石(2.1%)。退缩区土壤的矿物组成总体呈新发育土壤特征,随着成土年龄的增加,方解石逐渐被风化成为草酸钙石,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降低,长英质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成土作用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受植被原生演替和土壤p H的影响,快速发育的植被导致土壤p H迅速降低,风化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研究--Ⅰ.含钾矿物中钾的形态及其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梅茵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79,16(4):414-421
土壤中的含钾矿物含有大量的钾,这些钾素是植物营养的可能给源,早已引起农业化学家的注意。土壤中的主要含钾矿物有黑云母、白云母、伊利石和长石等。研究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种类及其性质,对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钾素及合理施用钾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四种含钾矿物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玄武岩发育的时间序列土壤的发生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广东省南部热带地区雷州半岛第四纪以来不同时代(0.58~6.12 Ma)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时间序列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一些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成土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的发生层次和发育程度。(2)游离铁(Fed)、铁游离度(Fed/Fet)、活性氧化铝(Alo)和铝活化度(Alo/Ald)与成土年龄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土壤的发育程度和相对成土年龄;而无定形铁(Feo)、游离铝(Ald)和无定形硅(Sio)与成土年龄的关系不明显,尚难于指示土壤的发育程度。(3)常用的黏粒风化发育指标,如硅铝率Sa(SiO2/Al2O3)、硅铁铝率Saf(SiO2/(Al2O3+Fe2O3))、风化淋溶系数ba((Na2O+K2O+CaO)/Al2O3)、A指数((SiO2+CaO+K2O+Na2O)/(Al2O3+CaO+K2O+Na2O))、B指数((CaO+K2O+Na2O)/(Al2O3+SiO2+CaO+K2O+Na2O))、WI指数([(2Na2O/0.35)+(MgO/0.9)+(2K2O/0.25)+(CaO/0.7)]×100)、CIW指数([Al2O3/(Al2O3+CaO+Na2O)]×100)、CIA指数([Al2O3/(Al2O3+CaO+Na2O+K2O)]×100,与成土年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难以指示土壤的风化程度,但黏粒的Sa、Saf和元素Si迁移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中生物复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射线衍射、室内模拟实验及常规分析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结果表明,土壤对钾的固定与释放与土壤的矿物组成有关,3种土壤的固钾量均随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固钾率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钾加入量的增加,固钾量和固钾率均有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的趋势。土壤释钾量有黑钙土>黑土>白浆土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蒙脱石、蛭石为主要的固钾矿物,而伊利石为主要的释钾矿物。  相似文献   

11.
泰山山前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泰山山前平原潮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杨树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黏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黏土矿物组成的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室内土壤黏粒提取及其黏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等方法分析黏土矿物组成及相关土壤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利用方式土壤以伊利石(包括结晶好伊利石和结晶差伊利石)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为蛭石和高岭石,混层矿物为少量矿物组成。荒草地表层土壤伊利石含量最高(75.8%),分别较农田和林地土壤提高26.4%、23.6%。下层土壤伊利石含量较表层土壤有显著降低,荒草地土壤的降低幅度较大。结晶好伊利石含量表征土壤的风化程度,荒草地、林地、农田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依次增强。蛭石含量在下层土壤的差异显著且较表层土壤含量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草地、农田、林地。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钠质分散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较林地和农田土壤有显著降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黏粒中伊利石含量与蛭石含量之间相互转化,受土壤速效钾含量的调控。荒地建议开垦为林地或草地,促进土壤有机碳保持和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抑制黏土矿物在土壤剖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西部土壤速效钾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获取土壤钾素剖面分布信息,掌握区域钾素运移和合理精准施肥的需要,基于134个剖面(0—100 cm)采样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成都平原西部土壤速效钾剖面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钾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高值密集在金马河以南的崇州、邛崃和大邑区域,而低值出现在都江堰—郫县—温江一带,低值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50%以上,总体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显著降低趋势。垂直方向上0—100 cm随土层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显著高于下层土壤(P0.05),下层土壤变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0—100 cm不同土层块金系数均为25%~75%,表现为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影响。表层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共同影响,土壤类型的解释能力最高,分别是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1.97,2.58倍;下层土壤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影响程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之下,母质的影响程度增加更为显著。总体来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剖面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土母质作为土壤发育的主要形成因素,二者间的关系密切。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区,从多样性的角度运用经典的仙农熵测度方法分析成土母质和土壤要素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不同母质基础上各土壤分类级别的多样性特征,并运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研究5 km×5 km网格尺度下不同成土母质对土类空间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成土母质类型虽少,但其构成组分多样性高于土类,这与二者分类系统的分支率有关;(2)6类母质类型中,残积、坡积物母质面积最大且发育土壤类型最为复杂;15种土壤类型与6类母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一3种类型;(3)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土类的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不同,残积、坡积物母质上分布的优势土类为粗骨土,河流冲积物和河湖相沉积物母质上的优势土类分别是潮土和砂姜黑土,洪积物和黄土与红土母质上发育较好的两种土类为黄褐土和褐土,风积物母质上仅发育了风砂土一种土类;(4)潮土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别是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空间分布多样性值最高的土类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且成土母质与土类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综上,河南省的6大类成土母质与15种土类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存在差异,且二者的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四种常规方法提取伊利石有效钾的机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中红外光声光谱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方法,比较了0.2 mol L~(-1)四苯硼钠法、1 mol L~(-1)沸硝酸法、2 mol L~(-1)冷硝酸法和2 mol L~(-1)热盐酸法浸提伊利石中有效钾的机制。结果表明,四苯硼钠法浸提时,伊利石中钾素释放量达到全钾量的59.5%,且基本均通过层间交换反应予以释放,结构离子铁、铝和硅释放量极低;采用三种酸溶液浸提时,其钾素释放量仅占全钾量的1.53%~2.46%,通过层间交换反应释放的钾量占释放量的比例为88.4%~94.0%。四苯硼钠浸提时伊利石层间距扩大,产生次生过渡矿物,并形成富硅表层,但在伊利石表面无溶蚀特征;三种酸溶液浸提时伊利石结构无改变,但其结晶度降低,且表面有明显的溶蚀特征。因此,土壤矿物层间钾是作物可利用有效钾的主要来源,三种酸溶液浸提方法一方面低估了有效钾容量,另一方面提取了一部分不能为植物所利用的结构态钾,不适宜于用来评价伊利石及土壤有效钾库容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壤是由大小和形态各异的颗粒构成,各级颗粒包含丰富的黏土矿物演化信息。明确西辽河平原黏土矿物组成及演化特征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土壤发育程度及肥力状况,为当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辽河平原分布较多的栗钙土和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并分离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2、0.45~2、0.1~0.45μm),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黏土矿物组成及相关土壤指标。【结果】XRD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栗钙土和盐碱土的黏土矿物均以伊利石-蛭石-绿泥石为主,栗钙土中伴有少量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矿物,而盐碱土中含有少量高岭石、蒙脱石和1.4 nm过渡矿物;随粒径减小,栗钙土和盐碱土颗粒中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和1.4 nm过渡矿物含量均减少,伊利石和蛭石含量增加;伊利石结晶度在栗钙土、盐碱土以及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中也存在明显差异。盐碱土中伊利石结晶程度较栗钙土弱。随粒径减小,栗钙土和盐碱土中伊利石结晶程度均变弱。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盐碱土中Na2O的含量明显高于栗钙土,栗钙土和盐碱土颗粒的风化程度均随粒径减...  相似文献   

16.
热带地区玄武岩发育土壤中的生物硅及其发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跃  张甘霖 《土壤学报》2010,47(3):385-392
运用重液分离法对海南岛北部不同喷发期玄武岩发育的7个土壤剖面生物硅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发现生物硅的含量变幅为2.9~54.0 g kg-1,其中最小值出现在发育时间较长的HE11剖面的B2层,最大值出现在发育时间较短的HE09剖面的表层。生物硅的剖面分布特征和有机碳、总氮比较相似,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40 cm范围之内这种现象更明显。生物硅和总硅之间极显著相关性表明生物硅土壤硅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随着风化强度的提高,黏粒含量的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土壤中的生物硅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初步认为:在土壤发育的初期阶段,来自原生矿物的直接风化释放的溶解硅有利于生物硅在土壤中保存和积聚。而随着土壤的进一步发育,原生矿物的逐渐被分解,土壤的pH下降和黏粒含量进一步增加,土壤中的生物硅也会被溶解、利用,结果是其含量逐渐下降。至发育的高级阶段,土壤中的硅进一步淋失,pH和黏粒含量逐渐趋于稳定。在陆地生物"泵"作用下,生物成因硅会被植物循环利用并维持在一个含量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张瑾  李德成  张甘霖  李辉信 《土壤》2012,44(1):111-117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热带地区雷州半岛和琼北地区不同年代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的时间序列土壤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同一剖面中表层土壤中石英的风化程度相对较大。②从新成土到铁铝土阶段(0.01~1.33 Ma),石英颗粒表面风化程度逐渐加深,机械作用形成的特征完全消失。成土时间较长的铁铝土(6.12 Ma)中石英颗粒出现裂解现象。③本研究一方面证实Darmody评估方法在研究我国热带地区土壤石英颗粒表面风化程度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在相同母质和环境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中,石英颗粒表面的风化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的相对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瑾  慈恩  连茂山  肖淘  丁宁宁  孙洪光  王秀 《土壤》2018,50(1):202-210
为明确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Qh)冲积物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本文以该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挖掘9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及理化性质分析等,依据现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9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归属于雏形土和新成土2个土纲,5个亚类,其中5个为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1个为铁质简育常湿雏形土,1个为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1个为潜育潮湿冲积新成土,1个为石灰潮湿冲积新成土;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潮土土类的6个供试剖面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简育常湿雏形土和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而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新积土土类的3个供试剖面则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和潮湿冲积新成土2个土类。结合成土环境分析可知,地形、气候和母质是影响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系统分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淮流域白浆化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立忠  傅桦  丁瑞兴 《土壤学报》2001,38(3):229-238
对采自江淮流域的7个典型白浆化工土壤剖面不同粒级的矿物特性与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白浆化土壤的质地为粉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粉粒含量为45%~76%。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含量为60%~80%,继承了黄土母质的特性,土体硅铝率(Sa)与硅铁铝率(Saf)分别为7.70~14.05与6.43~10.24,而粘粒的分别为3.53~4.22和2.40~3.35。各剖面土体Sa与Saf以表层较高或最高,有明显富硅现象;而粘粒的Sa和Saf及矿物组成,颗粒组成的层次差异则表现出母质层次上的不连续性,白土层与粘化层的显著分异是由于全新世黄土性沉积物,经过冲积淤积交替更迭,加上后期淋溶淀积而成;脱硅、脱盐基和富铝化及氧化还原淋溶淀积是其重要成土过程,后一过程不同的利用方式,强度有所差别,以水稻土较强。  相似文献   

20.
土壤粘土矿物中层状硅酸盐与氧化物共存及晶质和非品质共存。土壤中含钾的粘土矿物主要有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影响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进而影响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演变的关系。例如在云母风化初期,通常会出现水化云母,在钾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就会出现伊利石;水化云母进一步风化并释放出更多的钾以后,则形成蛭石和蒙脱石。相反,蛭石和蒙脱石在吸收了钾离子并脱水后,也可以向伊利石及云母类矿物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